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造境艺术探讨
2021-11-27肖淬文
肖淬文
忻州师范学院 五寨分院,山西 忻州 036200
中国传统山水画拥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审美体验及欣赏价值,能够在水墨元素的衬托下,呈现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可以将画家的思想、理念及社会文化融入到传统山水画中,使山水画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的文化特点和艺术特点。而造境艺术是传统山水画承载传统文化内容、要素及思想的载体,是传统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能够通过“虚实相生”“以虚写实”的方式,呈现出更广阔、更丰富、更深邃的文化机理。
一、传统山水画的造境特点和特征
“造境”是王国维所提出的艺术理论,主要指创作者的“主观虚构”境界。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认为理想的艺术创作是关注愿望和梦想的,需要艺术家或创作者打破现实的框架,不拘泥于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制约关系,形成“遗其关系制约之处”,“突破时间、空间之形”的效果。简而言之,“造境”重点强调了艺术境界的“造”,而非对物质世界的客观呈现,是将艺术家的主观思想与艺术境界的创造有机联系起来的艺术创作理念。但由于艺术理想都源于现实,“如何建构虚构之境,则决定于自然”,因此这种虚构之境,可以界定为依托创作者思想及其对自然的主观感受,所形成的艺术境界[1]。然而相较于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意境,造境艺术拥有鲜明的主观性、创造性及人文性的特征。首先是主观性。意境注重自然感受的客观表达,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追求意境的主体感受及对自然事物的客观描摹,而造境是基于意境的,是将艺术家主观感受、主体思想、自然感悟、审美体验融入到意境创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创造的方式,以丰富意境的体量。其次是创造性。造境是对意境的创造,是对情感的投射,是对思想的融合,是对艺术体验及审美感知的描摹,因此造境是创作出来的意境,而非描摹或复刻出来的自然景观。最后是人文性。根据原型理论能够发现,创作者的创作理念、艺术情感及创作规律都受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影响,而集体潜意识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社会活动、民族文化、地域风俗等内容。因此,以艺术家思想、情感及理念为创作主体的造境,则拥有较为鲜明的人文特性。而在艺术特征上,中国传统山水画主要采用的是“三远法”,能够从视觉上提升画作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画作的意境符合艺术家理想的状态。
在我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中,首先采用的绘画技法便是“平远”法,这种技法能够展示景物的多个触点和焦点,使作品的层次感、空间感得到有效地提升。我国北宋时期的山水画通常以“平远技法”为主,通过结合“深远”和“高远”的方式,提升作品的艺术魅力。譬如《雪村小雪》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较强,能够通过左右递进、上下推进的方式,明确人物、水村及自然景观的关系。在造境营造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使不同层次的景物,都拥有相应的意境。其次是文学特征。宋代的山水画拥有明显的文学化倾向,文学典故、古诗词能够成为古代艺术家创作的源泉,能够有效地提升作品的意境感及层次感。在造境营造上,作者通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手法,增强了画作的意境感。使画作“表层所营造的意境”与“深层所营造的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了作品的艺术魅力[2]。
二、造境在山水画创造中的价值
意境是被广泛应用在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创作中的元素,能够将人与自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鲜明地呈现出来,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情景。法国作家雨果在回忆录中谈到,意境是“拥有情绪的自然景观,是融入人类情感、思想的景观刻画”。而法国音乐家吕利则在相关访谈中指出,意境就是能够激发情感感受的氛围、环境。在绘画艺术中,意境是线条与线条、点与面的相互结合,所形成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情境,是借虚喻实的情感渲染。能够有效地将创作者的情感呈现给审美客体,使审美客体与艺术创作者形成“心灵上的交流”“灵魂上的沟通”。而造境是意境的一种,是近现代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念,其情感传达价值是造境的第一基本价值。然而由于造境是对意境的深化与提炼,是对思想和情感的融合与表达,因此思想传达、理念表达应是造境的第二大价值。在文人山水画中,文人的中庸思想能够通过画面表现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通过意境营造的形式,完整地传达给审美客体,譬如清代石涛的《对菊图纸本》便将辽阔的山河、幽静的山林、优美的菊花、广阔的天际、幽僻的人家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出静谧的意境。但在人文思想上,却传达出“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思想。其中菊花在古代文化中,拥有“坚韧”“高洁”“忠毅”等特征,能够将石涛的处世理念,完整地呈现出来。因此可以说造境拥有鲜明的思想传达价值。最后是审美价值。造境艺术与意境相同,都能够激发审美客体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使审美客体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使其在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上得到系统的统一。其中虚实相生的绘画技巧,能够使审美客体补充山水画作中所没有呈现、没有表达的内容,让山水画的审美内涵,更加多元化、多样化。但造境与普通的意境不同,造境能够引导审美客体获得除情感、感官外的其他审美信息,如创作思想、创作理念及人文体验等。如明代仇英的《桃园仙境图》便以“青色”“橘黄”“淡绿”为主色调,通过水墨技法、三远技法的应用,描绘出美轮美奂、优美生动的世外桃源[3]。在文化呈现上,明代山水画创作注重层次变化、墨色浓淡相宜、水墨与色彩的明丽雅致,这充分反映出明代崇尚秩序、讲究儒学的人文理念。而在《桃园仙境图》中,这种文化理念能够通过工画技巧、色彩搭配、构图设计等方式呈现出来,并使这种文化理念从实景渗透到虚景,进而融入到意境的创造过程中。而要想深入阐述实写与虚写在文化理念、审美体验上的联系,则需要着重分析造境的形成过程。造境是以构图、符号及笔墨语言等方式呈现出来的,因此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及文化,都是通过审美客体对实景的联想来实现的。所以,造境的文化传达功能是对实景的文化渗透、文化投射所形成的。
三、山水画造境的笔墨语言
结合造境艺术的实景与意境的关系,能够发现实景的笔墨语言对造境艺术的呈现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在雪景山水画创作中,雪的绘画技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主要包括“设色法”“渲染法”“树石法”“借地为雪法”等多种绘画手段。由于雪本为白色,难以在宣纸中呈现出来,因此可通过保留底色或表现房屋、大地、树木的雪态等方式,将雪的意境营造出来,并通过“虚实相生”的方式,将雪的情绪、雪的姿态及雪的情景与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及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郭溪的《幽谷图》便是利用墨色的深浅,提升画面的层次感,使雪景显得自然而生动。而借助“冷峻”的笔墨语言,能够使雪景呈现出萧索、荒凉、怪诞的“情绪”,使创作者的主观体验,审美体验及思想情绪,充分地呈现在画作中。在宋代,“没骨画法”成为雪景造境的最主要画法,可以借助焦浓墨的方式,将雪醇厚和洁净的特征渲染出来,使白雪成为意境渲染和营造的焦点。而采用点染法和敷粉法,能够点缀雪景中的雪意,使山水画的立体感得到有效地提升[4]。但在其他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中,树石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造境手段,能够用树木的色彩变化,表现四季的交叠更替,凸显山水风景所独有的四季风采。而在绘画山峰时,采用留白的方式,能够增强山峰和山谷的气韵,让人通过联想、想象的方式,补充绘画作品中所缺失的内容。而渲染法是提升山水画造境艺术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能够通过笔墨语言呈现出山水画的层次感、立体感,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体验。此外,还能通过实物渲染的方式呈现出作者独有的情绪。譬如“辽阔的山谷”“零星的植被”,便给人以荒凉、压抑的感觉。而茂密的山林、悠长的河流,可以给人以辽阔、亲切、悠然的感觉。这些情感与感觉都是通过笔墨语言的合理应用获得的,都是从艺术家的主观层面形成的,能够极大地提升山水画的审美体验和艺术魅力。但在所有笔墨语言中,色彩的应用,能够深化造境艺术的层次,可以提升上水画造境的艺术内涵。譬如在利用树石法描绘雪景时,用两三点绿色、黄色,便可以营造出初雪时的情景,而通过改变树木或山石的色彩,则能够呈现出不同地区的地域风采及自然风貌。而色彩的浓烈与清雅,又能使画作的风格、意境发生改变。笔墨语言是山水画建构意境的基础,是提高山水画文化表现与情感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决定造境艺术表现形式、风格色彩的重点。能深层次地决定造境艺术的内涵、内容及机理,可以有效地深化并内化造境艺术的人文内涵。
四、造境艺术的价值意蕴
造境从属于意境,是以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人文思想、创作理念为前提的意境营造过程。但部分学者及专家却认为,造境就是意境的创造和表达,是表达画家思想感情的关键抓手,是画家描绘自然,追求“画外之意”的基本指向。但两种说法所探寻的本质都相同,都是主体对客体的心境结合与自由选择的过程,都能够阐述造境的价值意蕴,使山水画艺术分析与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价值意蕴主要指价值主体的含义、内容。在造境艺术中,价值意蕴主要包括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思想情趣及人文理念等内容。宗炳曾在《画中水序》中提出“形媚”之说,表明了宇宙本体和自然山水之间的“道”,是一种对“愉悦”的映衬。虽然该理念强调了自然山水是审美关照的主体,但却能够深入地把握“宇宙本体”与“人”的关系。艺术家只有拥有了较高的审美底蕴和艺术胸怀,才能更好地体悟和关照自然山水,才能排除所有的欲望和功利干扰,使心灵进入虚静的境界,进而更好地把握山水自然与宇宙本体之间的关系。王维也指出“动变人者”和“形者融录”的见解,强调了创作者的感受和认识在山水画中的价值,提出了只有将个人的感受与思想融入到山水画中,才能更好地呈现画作的艺术层次。而荆浩则提出了“图真”理论,该理论的本质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即在塑造山水地貌的同时,以不同的笔墨和构图来表达自身的感受和思想。综上所述,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中,艺术家普遍强调主观感受、主体思想在山水画中的功能和作用,并阐明了造境和自然之间的联系,使“画境营造”形成“形神统一”的态势。而在清代,山水画创作能够摒弃传统对自然景物进行描摹和状物的理念,能够将自身的意识、情感、思想,物化成山水画的符号、构图及笔墨,进而运用不同的表达手法,将自身的思想理念,洞察体验,投射到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
五、结语
造境艺术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承载文化理念,表达创作情绪、思想及观念的载体,能够通过构图、笔墨、符号等多种手法创造出来。但与常规的意境不同,它更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性、思想性和理念性,需要艺术家以审美体验为导向,将造境艺术所蕴含的价值底蕴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山水画艺术,呈现出审美性、艺术性、思想性、人文性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