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1-11-27胡向丽太原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文/胡向丽(太原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离不开国有资产的使用,因此要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帮助事业单位开展工作。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指的是能够为事业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并且这种资源可以用货币的形式进行衡量。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事业单位仅仅拥有使用权。其主要内容有:第一种是从国家上级部门划拨的资产;第二种是通过将国有资产进行营运后获得的收入;第三种是事业单位接收到的外界捐赠资产;第四种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得到上级部门认证的资产。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在意识上不够重视
有些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偏差,他们更重视投入环节忽视管理环节,重视资金部分忽视实物部分,将固定资产管理放在了不太重要的位置上,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责任感。部分事业单位在争取项目的过程中对项目内容、项目规模等方面更加重视,而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关注度不高,并且在支出责任方面并没有人来负责。而有些事业单位在申请项目和投资的时候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管本单位是否真的需要也要进行申请和争取,对资产在正常工作中产生的使用效果以及日常的成本消耗有所忽视,使得单位中的资产出现重复购置和超标购置的局面,导致一些事业单位购置的固定资产在正常工作中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的状态,而另一些事业单位又不得不重新购置固定资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中的各个部门之间也存在沟通不到位现象,使得已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虽然能够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但是他们在思想上的认识不够,使得国有资产管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二)固定资产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事业单位的资金有的是由财政拨款获得,有的是事业单位通过经营后获得,因此就造成了很多事业单位重视资金的投入忽视了资金和资产的管理。虽然我国政府在固定资产审批和集中购置管理中加强了审核的力度,但是在固定资产配置、维修和报废阶段存在很大的不足,使得很多固定资产出现遗失的现象。同时固定资产中的电子设备具有很大的比重,电子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使得事业单位不得不频繁购置最新的电子设备,而替代下来的设备却不进行资产置换或再利用,引起了资源的浪费。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健全,资产管理松弛
1.固定资产在购置过程中缺乏有效约束和规范
有些事业单位在预算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进行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使得很多固定资产不是通过政府财政部门统一采购的,所以造成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进行宏观调控上具有很大的难度。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在进行交付和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办理相关的验收和交接手续,如果固定资产出现损坏就不能明确地找出需要负责的部门。有些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的时候入账不及时,使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到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宏观调控。
2.固定资产资产失控
固定资产资产失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些事业单位遇到机构改革和人员调动的时候并未按照规定进行移交,有个别事业单位借着机构调整的由头私占或者多占国有资产。第二,有些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被本单位或者是外单位的领导或职工进行无偿占用,导致此固定资产不能得到回收和有效利用。第三,有个别事业单位干部在退休后并没有按照规定将曾经使用的办公用具或国有资产及时进行交还。第四,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在移交国有资产的过程中出现手续不全的情况。这些都能造成国有资产的失控,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3.在固定资产出售、转让、出租和报废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
国有资产的使用也是有期限的,因此当国有资产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时应当将这些国有资产进行处理。然而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在处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十分随意,常常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有一小部分的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转让和报废等处理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核和评估,仅仅按照个人意愿或者是小集体的决定来进行入账或者是冲账处理。甚至有些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视为本单位或者是本部门的私有资产,在进行处理时不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进行,也不会对即将处理的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评估和鉴定,导致将固定资产按照低廉的价格出售。因此,手续不完备会直接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另外,有些单位为了使固定资产账面完美,长期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做处理,导致本还有些价值的固定资产成为废品,因而也致使固定资产部分价值损失。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
在进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首先领导干部要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领导干部的言行对事业单位职工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领导干部能够重视国有资产管理,那么就会影响到下属职员的工作态度和价值取向。其次,可以在职工大会中对事业单位的职员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理念的宣导,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着重强调此工作在事业单位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将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考核与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挂钩,通过考核提高领导干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那么也就相应约束了下属职员行为,提高下属职员的国有资产管理行为。
(二)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
要想尽量避免或杜绝固定资产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首先,必须要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根据账目内容和实际资产进行查算与核对。必须要根据法律法规的内容处理各种固定资产,按照正常的流程保证固定资产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其次,要构建统一的国有资产调配制度,对所有事业单位的现有资产和潜在资产进行调配,将各种资源的利用程度提升到最高水平。通过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将所有事业单位申请的项目和资金进行科学匹配,从而降低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最后,在信息化时代下,将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信息化处理,将国有资产管理分解到各个部门中并做好责任划分工作。
(三)建立并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通过调查显示,很多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出现了疏于管理的情况,并且缺乏一个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所以,政府应当依据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同时结合各个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现状和业务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通过将固定资产的产权进行清晰的划分,将责任落实到事业单位中的具体部门,甚至是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同时要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日常监管,从而使各个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通过法律的形式告知事业单位,加强事业单位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责任和权利的认识。除此之外,可以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归类到事业单位的考核中,实施层层落实层层考核的制度,并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盘点,从而保证账实相符。
(四)强化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要求财务人员要进行深入学习,从而能够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各种培训和考试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安排财务人员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此外,事业单位中要加强监督的强度,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购置活动进行公开,接受大众对国有资产购置的监督,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
(五)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
如果想达到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就必须要从规范资产的形成过程入手。根据事业单位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将事业单位中现有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要对闲置资产进行调剂,构建科学的闲置资产调剂制度,一方面能够将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进行合理的规划,为事业单位带来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国有资产的浪费,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将国有资产进行有效使用和节约使用能够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有效使用指的是国有资产在使用期限内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节约使用指的是以最少的资产使用量来完成最大范围内的任务量。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需求和当前财政预算资金之间的矛盾可以利用有效使用和节约使用来进行缓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我国有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使得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希望能够对事业单位进行国有资产管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相关链接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基金及其他金融产品,并收取费用的行为。资产管理可以定义为机构投资者所收集的资产被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实际过程。虽然概念上这两方面经常纠缠在一起,但事实上从法律观点来看,资产管理者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机构投资者的一部分。实际上,资产管理可以是机构自己的内部事务,也可以是外部的。
因此,资产管理是指委托人将自己的资产交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为委托人提供理财服务的行为。是金融机构代理客户资产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为客户获取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