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2021-11-27苏志力

科技与创新 2021年22期
关键词:章节资料作业

苏志力

(焦作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南焦作 454000)

为落实教育部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的工作要求,2020年开始进行线上教学,教师和学生体验到线上教学在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学习过程监督管理中的强大优势。学生返校后教师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完美衔接,相比传统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业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教育新常态下,研究使用智慧教学工具对课程进行全方位重构。

1 课程资源建设

教师使用超星教学平台创建课程,将制作好的微课、课件、素材、作业、微教材等资料存储到课程中,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学生通过教学平台或学习通APP 学习章节并下载资源。基于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强、学生存在差异等特点,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章节资料、课程资料、题库资源、作业库、试卷库五个方面。

1.1 章节资料

课程章节资料,包括预习资料和重难点解析。预习资料制作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思路重新组织知识点顺序,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体现趣味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例如,在介绍人工智能时,首先发问,你是如何看待“人机大战”的?引起学生兴趣。接着结合疫情期间,智能机器人给隔离酒店里的客人递送食物、在公共场所自动测温和消毒的例子,让同学们了解当前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原理。重难点解析以操作步骤和测试解析为主。教师需仔细观察了解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易错点,将其正确的操作或解答发布至章节资料中。例如,在实验中发现一些学生对跨工作表的IF 函数的嵌套掌握不熟练,就可以将正确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制作成录屏类微课发布至章节中,便于学生反复学习。

1.2 课程资料

课程资料可以按章节上传,也可以按照类别上传,用于学生下载素材、拓展学习。主要包括每章的教学PPT,案例项目需要的素材,微教材,配套教材习题参考答案,拓展性资料,书籍、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学习途径推荐。资料可以从本地上传,也可以添加超星智慧教学系统的教学平台内的在线图书和在线视频。比如添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关资料供有意考取等级证书的学生课下学习。

1.3 题库资源

超星智慧教学系统的教学平台内提供的题型全面,本课程常使用到的有单选、多选、判断、填空、简答题型,用于章节测试、随堂练习、主题讨论、问卷等环节。客观题在设置时,确定正确答案、难易程度、所属知识点及答案解析,同学们答题后即可看到分数及解析。简答题需要教师逐一批改反馈。

1.4 作业库

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用于检测学生实践项目的操作能力,因此多使用简答题型。教师创建时描述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及要求并保存到作业库。例如学习word 的图文混排时,创建“制作艺术小报”作业,要求学生以学党史为主题,使用表格、文本框、艺术字图片、分栏等元素,用A4 纸两个版面进行排版,内容均衡协调、图文并茂。学生完成操作并保存,将文档以附件形式提交。

1.5 试卷库

课程试题包括每章测验、模拟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通常采用手动或随机从已有题库中选题组卷创建试卷的方式。设置试卷标题、题型、分值、题量等。难易程度可以在创建试卷时标注,以便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学生能力水平,发布不同难易度的试卷。

2 教学实施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使用智慧教学工具,将传统课堂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构建新型智慧课堂,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课程重构。

2.1 课前发布

课前,教师在教学平台通知中发布预习任务单,让学生了解预习内容及方式;在平台发放章节资源和章节测试,用于学生预习;在讨论中发布相关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答题和讨论反馈情况,进行学情分析,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2.2 课中活动

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并根据课程内容发起投票、选人、抢答、主题讨论、随堂测试、问卷等活动。学生通过手机端学习通APP 参与活动。对于不善于面对面与教师交流的学生来说,智慧教学工具容易调动其课堂参与度,实现师生实时交流互动。例如,发布“如何在信息活动中履行信息社会责任?”的主题讨论,让学生头脑风暴积极参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信息安全等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运用主题讨论中的“词云”功能,快捷了解学生讨论发言的全貌,对回答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分,鼓励这些学生再接再厉[1]。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使用选人、抢答等活动,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思考。教师使用投票、随堂测试、问卷活动结果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实操作业的难易程度做出及时调整。

2.3 课堂实操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作业或分组任务的形式在平台发布实操任务。对于创新性或有难度的项目,通常采用分组任务的形式,学生围绕项目自主探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实现学习资源共享,提升整体学习效率[2]。采用教师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自评等单一或多种方式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让同学们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养成知识分享、合作探究、协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基础性的项目,通常采用作业的形式,设置教师逐一批改或生生互评的批改模式。学生完成后通过平台上传作品、提交作业。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解决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3]。

2.4 课后拓展

课后教师利用教学平台丰富的拓展性资料对基本知识点进行拓展,方便能力较强学生的课下学习。课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方面通过增加问题的复杂度来拓展知识。例如,学习分类汇总后,拓展作业中请同学们使用嵌套分类汇总的方法分析数据,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采用多种高效方式解决相同的问题来拓展。例如,在某活动方案中,有参会人员信息,课堂上学习了使用制表位来排版,拓展作业中请同学们使用其他方法来排版。有的学生使用表格文本转换的方法,有的同学采用无线表格的方法,这种拓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可以在讨论或学习通群聊中发表观点,也可以通过学习通APP 给教师发私信咨询各类问题,实现了师生间随时便捷沟通交流。

3 教学评价及反思

超星智慧教学系统教学平台“统计”功能为教师提供了学生章节学习次数、课程学习进度、章节测验完成情况及每道题的正确率、作业完成情况、成绩管理等多项学情统计信息。这种及时的反馈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化考核,形成学生的成长轨迹。强化了过程评价,体现了教育评价的动态性和诊断性[4]。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特质与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二要引入多元评价,运用师生评价、小组评价、生生互评等,多角度评价课堂中的学习活动;三要运用好评价结果,促进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课中教学调控、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技能,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进行批判、反思,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5]。

4 结论

使用智慧教学工具,教师减少了批改作业和登记成绩的时间,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新知识、创新教学活动,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上。学生获得了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手机端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创新性。平台提供的动态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双方不断调整改进,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猜你喜欢

章节资料作业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作业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