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2021-11-27赵旭浙江工商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文/赵旭(浙江工商大学)

伴随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新的行业发展趋势、技术革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要进行变革,需要更加坚实的基础知识和高水平的操作应用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在推动着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在综合素质和管理实践以及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因为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互动性较强,所以被广泛应用于高职类院校的教学当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越来越趋于模式化、教条化,使学生既不能充分理解理论知识也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高职院校作为实践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需要探索案例教学的新模式、新思路,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趋势

(一)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越来越重视

在所有管理学的各个专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相对较强,为了让学生在就业中迅速适应社会环境,满足企业对岗位的需求,各高职院校逐渐开始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知识——技能——素质”一体化[1]。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设置了实训课程,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安排专业实习,并且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出发,创建了专业的实践系统,逐步提高岗位与学生技能的匹配度。

(二)对企业需求技能的开发越来越重视

高职学校的教育更加倾向于培养实操能力强、应用能力强的综合素质人才,与劳动力就业紧密结合。在过去的教学中,高职院校忽视了与企业的衔接,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法匹配,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在当前形势下,各学校逐渐意识到供需匹配的重要性,根据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向,通过校企合作深入了解企业所需,并在校内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在校外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基地,搭建了企业与院校人才培养的桥梁,向企业输送更符合实践需求的人才。

(三)对学校办学特色的突出越来越重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要随之寻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以实现学校专业的创新性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部分学校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1+X证书制度试点,重点突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色,实现了创新化与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案例教学的特征

管理案例分析是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围绕着所研究的管理问题,对某种真实的管理情境而进行的客观描述,然后采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媒介撰写成的一个与现实相近的管理情景,作为管理案例[2]。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案例的真实性

在案例管理分析中,案例应该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是对已发生事件的真实记录,而且,案例应是对事件的客观描写,不该带有老师、编者等主观的分析和评论。管理案例的内容不同于小说或者故事,必须是基于真实的企业管理事实,围绕企业以前或现在存在的真实管理情境展开。

(二)案例的典型性

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该是对某一领域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的集中反映,融汇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它可以代表一种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包括了未来在实践中学习可能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案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理论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三)案例的针对性

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为培养和传授学生某种特定的能力而设计的,因此,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要与教学的课程相关联,并明确在教学中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工具。案例的选择要与教学目的相对应,体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与讨论的同时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的完整性

教学中选取的案例,要完整的反应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事件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情节和内容,让学生感受整个事件的过程,不应该对事件进行片面的、孤立的描述。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将学科的结构性和内容性相结合,要能体现学科的理论、规律、概念和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运用。

(五)案例的问题性

案例中必须包含矛盾冲突和对立事件,没有这些就无法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即案例中的事件必须有问题存在,能提供给学生研究和分析的问题,并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通过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描述,学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通常情况下不设置标准的答案,这样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的原则

(一)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让学生学习理论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他们的接受度和理解度来选择讲授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案例情境中理解知识的价值和内涵,并能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

在案例教学中,一个好的案例是能够涵盖企业中丰富的管理现象的,在深入剖析案例事件时,对整体事件进行透彻、明确的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获得较为全面和整体的认识。分析的过程、内容和结果要让学生参与其中,用学生的视角去讲授知识,让学生看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并且会运用。

(三)案例教学的关键是精心设计案例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像、文字等资料了解案例中事件的过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情景置换,对案例的问题进行思考,但这种静态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体验到情景的真实感。因此,应当对教学中的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对真实情境进行模拟,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深入讨论,这种真实的任务情境会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激发灵感,获得情感互动,迸发出新的观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案例教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情景模拟和真实案例呈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让所学理论融入其中,让学生们在各种实际模拟的情境中发现知识、运用知识。

四、人力资源管理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策划和指导下,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以典型案例作为素材,使学生处于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知识讲解为主,忽略了教学的实践部分,或者将实践过程安排在课外时间,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践经验的缺乏也会导致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此外,案例教学法还能帮助学生提升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二)高职院校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实践性的人才,这与普通高校的教育目标不同。在这种教育特点的引导下,高职院校比普通高校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人力资源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完全符合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案例教学法中真实生动的案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三)人力资源学科职业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科学,需要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去,要达到这个目的,进行案例研究,将理论灵活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吸收理论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由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等模块组成,每一部分都与企业的运营相联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种职业的特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的实操应用能力。

五、目前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案例选择不合适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商业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人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5]。然而,由于企业案例的收集和编写以及发布都需要较长的周期,导致有些案例在发出时便已经过时,不能反映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对企业真实情况产生误解。另外,很多教学案例都集中于国内外的大型企业和上市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的研究偏少,但学生的就业方向或者选择并非全部都集中于大企业,而两种企业之间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大差异,这会导致学生在案例中学到的方法难以在工作中实践。

(二)案例教学方法单一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讨论式和分析式两种。讨论式又称为研讨式,其主要流程是由教师对案例绩效介绍,然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们提出的观点进行评价。分析式的主要教学流程是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形成相关分析报告,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分析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这两种教学方式的重点都在于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拓展思路、自主钻研。但是,这两种方式仍然使学生与企业的现实管理困境脱节,无法让学生有压力感、紧张感和真实感,学生凭借直觉、书本和网络来完成案例分析,难以深刻理解案例中蕴含的知识和理论,也不能将其与现实情境相匹配,得出的分析方案也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不具备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不足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掌握着课程教学的主动权,无论是选择案例还是对学生的方案做出评价,教师一直处于主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整个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按照老师的要求以及提供方向进行分析,处于被动者的角色。这种安排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而且容易形成惯性思维模式,这种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在分析结果上,而不是分析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难以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也难以达成人力资源的教学要求。

六、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新模式

(一)案例教学新理念

首先,要将案例教学法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教学当中,每个模块甚至每个章节都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结合的案例,形成完备的案例体系。人力资源的案例教学应当以知识体系构建、发现问题和实践行动为主要目的,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而调整方案。其次,根据案例的内容,将教学目的细化,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案例学习。可以采用问题性案例分析,围绕案例中企业存在的问题展开,在案例中强调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并结合案例情境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这种类型的案例一般在基础课程讲授之后进行,用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强化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在案例分析中采用行动型的案例学习,这种类型的案例是通过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情境,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性思考,在实践案例中体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多样性。最后,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可以增设管理情景,让学生更有真实感和代入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案例中,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和思考问题,最后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与行动学习相结合,在案例教学中加入行动学习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和决策力。

(二)案例教学新模式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在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该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将情景化案例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建立模拟情境、问题行动导向和跨界资源整合,构建一整套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师生共同发展的高职院校教学生态系统,形成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新模式。

1.建立模拟情境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通过意义构建的方法获得能力和经验的提升。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有高度情境化特征的管理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意义构建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将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高度情境化的环境下,对案例中的企业管理进行分析和决策,提升学生学习的投入感和积极性。

2.问题行动导向

在行动中学习,让学习指导行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行动学习方案,例如撰写简历、制定考核指标、制定面试计划等,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情境中解决与自己相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也可以组织院内的各项模拟大赛,由学生亲自担任评委,通过亲身实践,对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进行反思,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跨界资源整合

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课程中,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学校可以组织企业经营者、行业专家走进课堂,他们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实战经验,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经济形势、行业形势更加了解,他们的现身说法不仅能让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还更容易将学生带入到案例情境中去。同时也可以组织与其他学院联合项目比赛,让人力资源的学生也能了解到其他的专业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更好地处理工作问题。

七、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会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而随之发生变革,所有创新性的变革都要与社会需求和文化理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更加合理适应企业需求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的良性循环,彰显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在现代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