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环境污染与防护措施
2021-11-27于岩峰
于岩峰
(山东华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2500)
1 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1.1 水土流失
地貌的改变是造成公路施工中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公路施工中,会改变土壤结构,加上施工中会破坏周围的植被,一旦发生强降雨,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此外,有的公路工程施工中采用高填深挖施工方式,会严重破坏土壤解耦股,对土壤的抗蚀能力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
1.2 植被破坏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需要清理好施工区域场地,不可避免地会砍伐植被。如果过度砍伐没有及时恢复地表,就会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导致植被遭受破坏的因素较多,比如施工单位在具体施工中没有做好相应便道的设置和处理,在草地上随意堆放施工设备、机械等,破坏了当地的植被。
1.3 噪声污染
公路工程施工中所用的仪器设备、机械装置等在应用中会发生振动产生较大的噪声,比如钢筋加工、混凝土搅拌等;公路开通后汽车鸣笛、车辆行驶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对周围居民以及动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困扰周围居民的休息[2]。
1.4 大气污染
公路工程施工存在很多土方工程,需要运输砂土、水泥等材料,在施工中容易出现扬尘,污染大气环境,尤其是遇到大风天气,会导致扬尘加重。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热沥青会释放出污染物质,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威胁。造成扬尘污染的因素较多,比如大风将尘土等颗粒物卷入空气中并向四方弥漫、水泥的粉尘物质遇到强风导致大气污染加剧。
2 公路施工环境污染防治
2.1 水土保护措施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需要加强保护施工区域内的水土,避免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等不良问题。有的公路工程处于山区地段,可以就地选取砂石之类的材料。在就地取材前,工作人员要加强勘察周边的环境,做好取材地点和材料堆放位置的合理选择,为土石方堆放选择合理的位置。在就地取材时,还要注意分离弃土弃渣,隐蔽处理这些废弃物。在挖填土石方阶段需要做好临时排水系统的合理设置,保证能够及时将坡面的雨水排除,避免雨水冲刷发生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问题。同时,公路施工后还要注意做好坡面绿化处理,及时修复受损的区域,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公路工程施工中十分容易引发当地土壤流失、土壤保持力降低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可以用花草植物进行固定,维持施工区域生态平衡的同时避免出现水土流失情况。在施工中还要注意及时回收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专业化处理各项材料,避免随意丢弃各种材 料[3]。
2.2 植被保护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中要注意尽量避免破坏周围的植被,要贯彻落实环保理念。在设计阶段,施工单位要详细勘察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设计师要详细分析勘察结果,就施工区域中的农田、林地等具体位置、面积进行明确,并且尽量避开林地、农田,减少对农田、林地的侵占。在施工中,如果需要清理树木可以采用移植的处理办法,尽量保证当地绿化面积处于恒定状态。在施工中可以加固公路边坡,采用生态护坡方式提高边坡稳定性,比如可以种植一些根系发达且容易成活的本土植物。
2.3 防噪减噪措施
噪声污染是公路工程施工中典型的问题,过大的噪声会干扰周边居民的生活,还会对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威胁,可能导致施工人员听力降低。为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噪声污染控制。具体来讲,施工单位要合理划分噪声污染类型和来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理办法。比如相关单位要处理运输车辆引发的噪声问题时,可以提前做好料场选址的合理规划设计,在保证施工的同时尽量将运输距离缩短;应当尽量远离学校等对噪声分贝要求较高的区域设置料场,以免影响学校等区域的正常活动。针对施工设备噪声可以通过定期检修维护、加装减噪装置等方式达到控制噪声分贝的目的,将噪声污染尽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在公路施工中还可以设置隔音带避免传播噪声,将噪声污染的范围尽量缩小。在施工中还可以优先选择低噪声施工工艺,提高噪声控制的整体效果[4]。
2.4 空气污染防治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需要将各类垃圾及时清理干净,避免污水、固体废弃物长期堆砌,以免有毒有害物质蒸发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其次,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利用抑尘车、洒水车增加施工现场湿度,清洗车辆,有效预防扬尘。再次,要积极选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施工技术,比如积极选用施工中扬尘较少的细石沥青、混凝土和焦渣等材料。最后,要加强重视材料的保管和运输。比如在运输中可以采用封闭式隔档避免洒落材料,要严密覆盖裸露的材料,还可以安装喷雾除尘装置做好扬尘污染的预防处理。在材料保存过程中,可以合理判断材料类型并且分类堆放管理,如在库房内放置容易变质的水泥等粉细散料,避免水泥粉尘散落到空气中。如果需要露天存放一些砂土类材料,也要采用覆盖、遮挡等方式做好防护,避免威胁大气环境[5]。
3 公路施工中环境保护管理
3.1 公路施工规划
第一,在正式开展施工前需要客观评估施工区域的环境情况,结合公路工程的施工特点评价工程环境影响,合理评价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威胁,通过查阅资料、模拟测试、经验借鉴等多种方式进行环境保护和预防,合理优化和完善公路工程设计方案,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第二,在公路施工中需要合理编制项目、环境保护施工组织计划,全过程监管公路施工区域环境情况,对所有施工人员的行为加强监管和约束,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在竣工验收阶段,需要结合相关标准严格验收环保设施[6]。
第三,公路施工阶段需要日常加强监测和巡查施工现场情况,明确是否严格落实了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果施工中发生了破坏环境问题,要及时补救,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3.2 加强人为活动监管
为了将生态保护效果进一步发挥出来,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要合理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监管机制,严格的监管机制是各项保护工作高效落实的基础,是控制人为破坏生态环境强有力的办法。当前公路工程监管中更多关注的是质量和进度,没有严格监管环境,导致施工和设计脱节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设计方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保护办法,施工单位也难以高效落实环境保护制度。此外,在公路施工中还存在主体工程无法紧密联系附属工程的情况,很多项目都是在建设完公路主体后再进行环境保护处理,没有在验收阶段严格检查环境保护情况,导致难以高效处理一些环境破坏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出环境保护工作的作用,对公路建设的生态效益产生不良影响[7]。
加强人为活动监管可以优化施工活动。公路工程建设往往有着较长的施工周期,跨度较大,环境保护工作也有着较大的难度,需要从多个方面全面跟进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比如在公路施工中需要加强管理土石施工,取土要尽量选择裸露区域避免破坏地上植被等。
3.3 加强后期维修工作
科学的维修养护工作可以有效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提升公路桥梁的整体效益,保证国民通行的安全。为此,在公路建成后,还要充分做好检修养护工作。技术人员要详细记录好每次检修养护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制定抢修方案,防患于未然,及时解决微小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化。同时,要注意做好周边环境的修复和管理,做好公路周围绿化改善。
4 结语
总之,在建设公路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周围的环境,施工单位要严格制定并且高效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将公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尽可能地降低,全面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