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措施

2021-11-27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陈 明

(济宁市任城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山东 济宁 272100)

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能够为后续环境保护提供必要的支撑,也可以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以及质量,属于重要的依据环节。在现代化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创新以往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思维,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的能力,融入先进的技术方案,从而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为人们营造更加绿色的生态环境。

1 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作用

1.1 环境监测在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在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全面地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的治理措施,从而使得环境污染能够得到全面的控制,满足我国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对环境以及对人类有影响的相关物质排放量进行监测之后,再进行全面的跟踪以及管理,根据当前环境质量监测的要求来进行全面优化,从而使相关人员能够掌握当前环境的发展情况,提出科学的优化措施,避免对后续的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环境监测的数据来了解当前的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等等,运用科学监测方式来把握当地的环境情况,并且找到发生污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更加科学的优化策略。在实施工作中需要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选择更加科学的解决措施,避免出现污染扩散的问题。对于没有找到污染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科学的防治和维护措施,以此来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概率。

1.2 环境监测在环保中的作用

环境监测在我国环保工作中的作用也是非常突出的,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协调好经济和环保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我国当前的发展水平。在生产时需要兼顾环境和经济相互统一的原则,并且采取更加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发展时需要落实好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以提高整体的发展水平。另外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根据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来融入保护环境的重要理念,根据当地的情况,通过全面的整合,搜集相关的数据,完善城市规划的方案,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看出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离不开完善的环境监测工作,因此需要相关部门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一丝不苟地开展环境监测,做好数据的分析以及统计工作,从而使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高,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不足

在整个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工作体系,从而促进监测工作可以更加有序地进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意识方面较为薄弱,使得监测工作后续的精准性很难满足相关的标准。比如大多数基层站在进行环境监测时,由于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的落后,使得环境监测工作无法有序进行,增加了突发因素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现有的工作人员存在着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既影响了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降低后续质量管理的效果。另外,一些工作人员在进行质量管理时意识非常的淡薄,工作认知能力不高,无法解决在实际监测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甚至出现严重漏洞,也无法提出更加科学的补救措施,使得最终监测结果的精准性很难得到充分保证。

在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由于包含的内容较为宽泛,并且会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由于现场监测环境太过复杂监测条件困难的地区对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在布点和取样操作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日常操作,那么会存在较严重的误差问题。同时在质量管理时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那么很难对最终数据进行精准性分析,从而导致监测和管理出现分离的问题,无法优化整体的环境监测模式。

3 环境监测的优化策略

3.1 构建网络环境监测技术

在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根据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来选择正确的环境监测手段,从而使得环境保护能够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在具体实施时需要融入监测信息网络和环境管理监测网络等等,加强对全过程的优化以及调整,并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从而使监测工作能够具备规范性的特征。另外在环境监测网络实施时,需要掌握当地的整体情况,及时发现污染源,制定更加科学的解决方案,全面提高整体的环境质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因此环境监测工作任务量较大,如果单纯利用以往的工作手段,无法满足环境监测要求及标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调整,实现技术模式的全面创新,使得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具备快捷和灵敏的特点,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水平,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在网络技术应用方面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通过科学的判断来了解环境监测中的一些危害性内容,做好危险信号的传递,从而全面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以及水平。在环境监测时需要快速发现在当前环境中的一些质量问题,做好预警报警工作,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3.2 加大资金的投入

由于环境监测工作内容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各项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完善的资金支持,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资金的保障,从而使得环境监测工作效率能够得到全面提高。为了落实环境保护的原则,相关部门需要加强资金的投入,并且在社会中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从而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条件支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运用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了解当前环境污染的问题,掌握环境污染的相关要素,之后再确定新型的环境监测方式,完善整体的管理方案。另外还需要重视环境监测工作中资金投入的重要环节,加强资金使用的全面监督以及管理,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最后在资金投入方面,要保证基础设施以及设备的先进性,从而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还要解决在以往工作中技术不到位的问题,加强行业的整治力度,通过规范性的资金支持来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准性。

3.3 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监测人员在整个环境监测工作中所发挥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为后续工作有序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更加系统的培训工作,加强信息化监测技术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妥善应对在后续监测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

由于环境监测所包含的内容具有复杂性的特征,所以为了防止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诸多阻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妥善应对在实际环境监测过程中复杂性的因素,做好数据整合以及分析,从而使得质量管理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自动化生成计算结果,并且提高监测计算的效率,系统还可以矫正仪器,保证设备本身精准度,提高整体的规范化水平[1]。为了避免在某个环节中出现错误操作行为,要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以及追踪,设定相对的权限,可以使数据能够变得更加公开和精准,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影响因素。其次,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还需要强化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设,完善实际的管理模式,贯彻落实责任制度,共同进行系统的维护,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以及标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监测工作效果的提升。

3.5 创新质量管理思路

为了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全面的创新质量管理思路为后续工作的科学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个环境监测的认识程度,尤其是对于基层监测站来说,需要从硬件和软件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全面完善,配备高规格的环境监测实验室,选择精准性较强的仪器设备,融入先进的技术方案,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负责日常的环境监测。与此同时相关领导和员工要参与到整个质量管理工作当中,共同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方案,充分发挥领导部门的导向作用,增强整体参与意识,从而使实际工作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其次要在部门内部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使不同的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重点,加快信息交流的速度,共同解决在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责任制度要落实到不同人员的身上,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并且还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梳理不同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清单,逐渐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保证环境质量监测任务的顺利完成[2]。

最后,为了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内部管理工作中要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标准,按照不同人员的工作体系和贡献来进行公正的考核,将考核结果和利益相互挂钩,充分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相关部门人员还要完善相对应的激励机制,对于表现好的人员要给予精神物质双方面的奖励,在内部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逐渐提高整体的质量管理效果。最后在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监测方案和原始记录基础工作内容梳理的完善力度,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来提高整体的工作水平,从而使得质量管理能够符合相关的要求,以此来促进行业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3]。

3.6 加强设备及技术引进

在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要结合社会发展的方向融入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从而提高整体的监测效果。首先,相关部门要完善资金的投入力度。资金是开展各项管理监测工作的重要基础,各个部门要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将环境监测所需要的资金纳入到当前的预算中,从而使后续监测工作可以更加有序地进行。政府部门要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根据实际环境政策要求完善资金的实施模式,从而提高整体环境监测的通畅性。其次还要根据实际的监测要求改善当前的监测条件,做好通风和采光的布置,同时还需要在内部建立防灰尘和防电磁干扰的相关措施,营造良好的监测环境,促进最终结果能够具备真实有效的特点。

在设备投入方面要以提高环境监测准确性为主,不断地扩宽监测范围,之后再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考虑技术和成本要素,突出经济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完成设备采购和投入之后,要指派专业人员来负责日常的监督以及养护,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以及管理。如果发现故障,要马上上报给相关部门,对设备进行充分优化,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更好地完成后续的环境监测工作。

3.7 提高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

在环境监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具有复杂性、突发性的特点,为了避免对监测造成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为后续工作的科学实施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首先要携带相对应的仪器设备,便携式的设备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工具,只有保证设备齐全才可以提高后续的随机反应能力,因此部门需要完善设备的投入力度,根据当前区域的特点搜索有关污染因子的干扰因素,从而提高整体监测的效果。其次还要做好应急监测技术的培训,全面提高人员的随机应变能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要把握住主要干扰因素和关键的核心,落实事故动态监测原则,提高整体处置效果,从而使最终的解决方案能够具备精准性的特点。最后在应急监测工作中要做好数据的搜集及总结,充实当前的应急预案,并且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事件来制定更加完善的优化措施,做好突发事件原因的深入分析,优化整体的工作方案,并且将经验进行归档操作,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机制,更好地指导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环境监测工作中,要提高现场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保证样品采集具备一定的代表性以及完整性,并且根据之前所制定的紧急预案,保障样品的质量,为后续环境分析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贯彻落实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规范性地进行日常的操作。

4 结语

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在实施工作中需要加强资金的投入,重视环境监测工作,逐渐完善整体监测方式、监测模式,从而使得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开展科学而完善的员工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工作的优势和作用,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韩长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 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保证
增强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 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