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应用
2021-11-27屈泓江
屈泓江
(四川省攀枝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资源的开发、现代化城市建设、工业化发展等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的破坏,不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非常不利。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加强环境监测的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事业发展。
1 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实际上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技术、设备等手段对环境发展进行查看与分析,根据相关规定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样本采集,并通过科学的方式对样本进行分析,再对整体环境问题进行判定,以此确定改善方式。
1.1 提供一手资料
在我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对环境进行整体性评价可以说是环境监测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一个环节[1]。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环境评价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确定,并根据相关数据、指标等对环境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加深人们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的了解。因此,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一手资料,工作人员通过对资料评价的内容,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提升环境保护的质量,也可以让环境保护工作更具时效性。
1.2 明确生态环境治理目标
在传统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活动中,由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对其进行无计划地开采与利用,不仅加剧生态问题,也给生活也带来了许多潜在危害。为了能够让生态环境顺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对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重建与修复,降低由于生态问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工作人员通过环境监测,对环境污染的原因、类型以及程度等进行了解,制定科学的解决方式,明确生态环境管理目标,这对生态质量提升以及各项工作开展具有帮助作用。
1.3 辅助法律法规的制定
为了让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我国相关部门开始对环境保护进行法治化管理。在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政策的确定后,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监测中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科学的手段获取数据信息[2]。这样既可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也可以使相关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从而找到问题的源头,对环境问题进行解决。
1.4 及时了解突发性污染情况
在环境整体污染中,部分环境污染是在人们的长期生产与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也有部分环境问题是突然出现的,并且突发性环境问题其扩散速度也较快,对环境破坏程度也较大。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其发生之前对环境问题进行预防,将严重程度降到最低,对环境污染第一时间进行控制。在现场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相关设备来完成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开展相关预防工作,就可以对突发性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控制。
2 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应用与发展
2.1 深入分析与应用监测数据
我国相关部门在对环境进行保护时,需要收集和分析环境中的各项数据,帮助工作人员确定环境中存在的污染问题,确定污染源,找到解决办法。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收集与采集时,不仅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还需要对数据的实际参考价值进行确定,对各项数据进行研究后,再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评价,以此来提升环境监测与管理质量。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对环境监测的位置进行确定,让环境监测呈现出全面性特点,这样才可以让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其次,工作人员要对环境监测设备中呈现的数据进行实时记录与跟踪,对环境变化情况进行了解与掌握。当前,由于环境监测的面积比较广,其主要涵盖了空气质量、生态发展,水质量等多个方面,因此,工作人员在对环境进行检测时,需要借助不同的检测设备进行工作。此外,由于不同检测设备可能会呈现出不同检测结果,在工作人员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时,应该根据检测中的核心任务与指标数据进行确定,这样既可以让检测的有效性得到提升,也让检测数据更加准确[3]。最后,工作人员在一段时间检测完成后,需要对检测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将得到的检测结果以及分析过程等进行保存,这样既可以为监测工作提供资料,也可以促进检测质量的提升。
2.2 对环境监测制度进行完善
工作人员想要将环境作用价值进行发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提升,就需要对环境监测制度进行完善,建立完整的检测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对检测过程以及方式等进行监测与规范,让监测工作更具科学性。首先,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实际监测情况建立监测管理条例,对监测职责与任务进行明确划分,这样可以让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其次,将监测工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中。如,管理人员可以将绩效考核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技能考核,可以通过笔试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这样就可以让工作人员主动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是对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规范等进行考核,这样既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为监测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最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开展监测工作,将监测工作内容进行扩展,让监测结果更好地服务社会。
2.3 促进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
先进的监测设备不仅可以让监测结果更加准确,促进监测质量的提升,也可以让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得到提高。因此,在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监测时,一定要注重监测设备问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便于工作人员查看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工作人员可以对设备进行研发与引进,通过创新的方式对各项检测设备进行改进与完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成为具有监测、数据分析与存储等多功能的监测仪器[4]。
其次,工作人员也可以主动学习国外先进的监测经验,并根据我国环境监测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这样不仅可以使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也可以促进设备研发的发展。比如,在当前大部分国家对环境问题进行监测时,都会采用卫星遥控技术进行监测,这样不仅可以将监测工作变得简单,也可以对实时动态和监测结果进行记录。这一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使工作人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问题的解决与研究上。
再者,相关领导还需要注重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扩展,让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这一工作中,这样既可以为工作的创新创造条件,也可以让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5]。例如,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线上招聘,对高素质人才进行选拔,这样既可以让队伍扩展速度加快,也可以促进人才培养计划的推进。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到一些高校进行招聘,邀请一些具有活力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这一工作中,这样既可以将具有先进思想的人才加入到监测工作中,也为工作创新带来了许多机遇。
2.4 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只对某一方面或者是领域进行检测,而是需要对环境进行整体检测,要通过多维数据与内容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让监测工作具有广泛性特点,才可以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进行扩展,从而使各项监测工作都可以高效完成。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搭建一个环境监测平台,并在这一平台上对监测数据进行开放,这样既可以加深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也可以促进问题解决效率的提升[6]。其次,相关领导可以在这一平台中加入技术讨论功能,让工作人员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分享与讨论,这样既可以促进新技术的研发,也可以促进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为了能够让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长久发展,相关主体工作人员需对环境监测体系、制度进行完善,在培养先进队伍的同时,改善当前环境监测效果。此外,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也要对自身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明确,要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工作中进行主动创新,从而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整体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