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恩格斯军事理论当代价值的思考
2021-11-27
恩格斯曾被列宁誉为“伟大的军事学家”“伟大的军事行家”①《列宁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20页。。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他以巨大的精力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实现了人类军事思想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革命。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的今天,我们不应忽视他在军事理论上的巨大贡献,对其军事理论的时代价值问题,应以坚定的理论自信作出明确的回答。
笔者深入学习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看到习主席在军队几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中,曾多处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军事论述来阐释当今军事实践的新问题,仅引用恩格斯的话就不下七处。
在论述长期和平时期军事思维容易滞后和保守这一问题时,他引用了恩格斯《对塞瓦斯托波尔的围攻》中的名言:“在长久的和平时期兵器由于工业的发展改进了多少,作战方法就落后了多少。”
为说明随着军事技术不断发展,武器因素在战争制胜问题上的重要性在上升这一重要观点,他引用了恩格斯《反杜林论》中“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重要论断。
为说明科技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他引用了恩格斯《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条件与前景》一文中“每个在战史上因采用新的办法而创造了新纪元的伟大将领,不是新的物质手段的发明者,便是以正确的方法运用他以前所发明的新器材的第一人”的话。还引用了《反杜林论》中“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的重要论述。
为说明军队组合运用和力量编成对促进战斗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他引用了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话:“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产生‘新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单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
为强调科技兴军的重要性,他引用了恩格斯“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的名言。
在强调海军建设必须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时,他指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的话:“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样板。”
从上述对恩格斯军事论述的多处引用中,笔者强烈地感受到习近平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对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指导作用,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新境界的开拓;强烈地感受到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恩格斯军事理论,至今还在对一个东方大国的军事理论和实践,尤其是对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创新和军事改革,提供着理论滋养和精神动力,产生着重大影响。这种现象本身就是对恩格斯军事理论当代价值的强有力证明。
一、恩格斯军事理论的重大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3页。这一基本原理,为人类找到了科学认识战争现象的总钥匙。依据这一发现,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深刻分析了战争的起源问题。他认为在远古时代,人类曾经历过一段没有战争的历史时期。最早的氏族集团之间的战争争夺的是天然资源,战争的结果也不会导致奴役。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私有财产出现了,战争才逐渐具有了掠夺性质,“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②《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256页。,“成了经常性的行当”③《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262页。。“战争以及进行战争的组织已经成为民族生活的正常功能”④《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261页。。恩格斯关于战争根源的这些观点,归结到一点,就是以彻底的唯物史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寻找战争根源,说明战争的最深刻根源在于对抗性的经济利益冲突。纵观冷战结束以来所发生的数百次规模不等的战争和武装冲突,其直接诱因确实纷繁复杂,但隐藏在这些直接诱因背后的,仍然离不开恩格斯所说的“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即根源于经济利益的冲突。冷战后,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国内冲突或战争,有90%以上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国家。这深刻地告诉我们:经济落后和贫困化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抗性经济利益冲突,是世界上一些地区或国家爆发战乱的最深刻根源。冷战结束后,美国所发动的几场战争也不是什么超越经济利益的更高追求。美国发动海湾战争,虽然从其政府表态来看是谋求伊军无条件撤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保持波斯湾的安全稳定以及保护在国外的美国公民,但更深层次的原因仍然是经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虽然美国打出的是反恐的旗号,但深层次的原因也离不开经济和石油。控制石油产量、价格和美元支付地位始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发动战争的深层原因。历史一再证明了恩格斯关于“暴力仅仅是手段,相反地,经济利益是目的”⑤《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224页。的科学论断。
(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战争制胜因素问题有着深刻论述。他认为:“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232页对于武器和人这两种材料在战争胜负中的作用,恩格斯既高度重视先进武器在战争胜负中的基础性作用,认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较完善的战胜较不完善的”,“手枪战胜利剑”⑦《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228页。;又高度重视人的能动性,认为“赢得战争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⑧《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136页。。把武器装备对于战争制胜的基础性作用和人在战争制胜中的最终决定性作用统一起来,是恩格斯战争制胜思想的核心,这对于我们认识当代战争制胜问题仍然没有过时。当代战争的历史一再无情地证明了战争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已经成为军队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美军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的碾压式胜利,一再说明手枪战胜利剑的真理。同时,当代战争的历史也一再证明“赢得战争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证明人的因素是战争制胜因素中最终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双方的武器装备存在巨大差距,当时毛泽东曾用“钢多气少”和“钢少气多”来形容这次战争中的敌我双方。而战争的结果却是“钢少气多”的一方将“钢多气少”的一方打到了“三八线”以南,迫使对手付出了惨痛代价。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对人在战争制胜中最终决定作用的最为经典的证明。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是否已经过时?回答仍是否定的。战争中的军事活动是围绕解决人类社会对抗性矛盾而展开的。人是军事实践的主体,是人与武器这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作为两股活的力量的对抗,战争始终是在人的主导下进行的,人是军事实践中的决定性因素。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空间广阔、作战时间缩短、制约因素众多、信息流量巨大,这些情况对军事主体的判断与决策能力、指控与控制能力、交流与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先进的技术与机器也只能提供辅助决策和辅助作战的作用,只有军事主体才具备下定决心和赢得胜利的能力。包括无人飞机、机器人等在内的智能武器在军事上的崭露头角,只能进一步证明人的力量无比强大,而无法否定人在战争行为中的主体作用。在军事活动中军事主体能否充分发挥主动性、计划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最终决定着军事对抗的胜负。
(二)恩格斯对基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进步而引起的作战方式变革给予了极大关注。他认为作战方法的每次改进,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迁为前提的。新的军事科学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无产阶级的解放将在军事上有新的表现,并将创造新的作战方法。他强调整个军事“不断地、愈来愈快地发生变革”,“技术每天都在无情地把一切东西、甚至是刚刚开始使用的东西当作已经无用的东西加以抛弃”。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282页。“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②《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232页。因此他提出必须“用现代的作战手段和现代的军事学术同现代的作战手段和现代的军事学术作战”③《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28页。。在科学技术进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并带来军事领域巨大革命性变革的今天,重温恩格斯关于作战方式变革的论述,令人叹为观止。当今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更加明显,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军队规模结构也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面对战争和军事领域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我们确实感受到恩格斯所说的,“现在未必能再找到另一个像军事这样革命的领域”④《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281页。,在新军事变革面前“我们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⑤《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282页。。
(三)积极防御在恩格斯的作战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攻击》这篇文章中,他指出:“采取守势即进行完全防御性的战争的军队,也常常发起进攻战局,甚至在防御战局中也采取进攻行动”。⑥《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年,第1页。处于防御的军队,在防御作战中,只有“具有坚定沉着的精神,足以进行不断的抵抗,直到攻击者的火力开始减弱、兵力行将耗尽,然后转为进攻,进行攻击,防御的战法才是最可靠的”。⑦《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页。他认为,拿破仑的1814年战局和1815年战局,是在完全防御性的战局中进行进攻战和不断攻击最出色的例子。这次战争虽然由于政治经济原因导致失败,但在战略防御态势下采取进攻行动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在《山地战的今昔》这篇论述瑞士同普鲁士发生军事冲突时应采取的战略战术的著作中,他深刻阐述了山地作战必须实行积极防御的思想,指出在山地作战中,“防御不应当只是消极的,而应当从机动寻求力量,只要有机会,就应当采取进攻行动”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67页。。在《波河与莱茵河》这部关于1859年意大利战争的著作中,他又作出了“最有效的防御仍然是以攻势来进行的积极防御”②《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125页。的经典结论。恩格斯的积极防御作战思想对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积极防御的问题上,毛泽东与恩格斯最为心灵契合。与恩格斯把以攻势来进行的积极防御看作最有效的防御的思想一脉相承,毛泽东把积极防御概括为“攻势防御”,“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719页。。毛泽东超越了古今中外重视积极防御的军事家们的视野和局限,从探索中国革命战争指导路线的角度研究积极防御问题,把积极防御由一种作战原则提升为对中国革命战争全局起根本指导作用的战略思想,并用于指导社会主义国家巩固国防的斗争,使其由革命战争的战略进而发展为我们党和国家根本性的国防和军事政策,从而大大拓展了积极防御的思想内涵和指导范围。他对传统的积极防御思想进行了改造和发展,深刻地性揭示了攻防之间的辩证关系和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规律,形成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以人民战争为基础的积极防御战略理论体系,并成功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谱写了积极防御战略发展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进入新时代,恩格斯所推崇的积极防御思想仍然没有过时。习近平作为人民军队统帅,高度重视积极防御思想在未来战争中的指导作用。他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同时要丰富和完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内涵,与时俱进地加强军事战略指导,为国家和平发展营造有利的战略态势。
(四)恩格斯是人民战争思想的坚定倡导者。在《皮蒙特军队的失败》这组评述1849年意大利战争的文章中,恩格斯深刻揭示了在意大利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斗争中因北部撒丁(皮蒙特)王国对举行群众起义望而生畏而遭到失败的原因,指出:“一个想争取自身独立的民族,不应该仅限于用一般的作战手段。群众起义,革命战争,到处组织游击队——这才是小民族制胜大民族,不够强大的军队抵抗比较强大和组织良好的军队的唯一手段。”④《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7页。在该评论中,恩格斯对1793年春天法国在遭到外来武装干涉,国内形势危机时,雅各宾党人依靠人民群众战胜敌人的做法大加赞赏,指出在皮蒙特,“假如把规规矩矩的战略规模的军队间战争变为1793年法国人所进行的人民战争”⑤《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8页。,那么形势就会完全不同。之后,在1870年11月所写的关于普法战争的三篇短评中,恩格斯把人民本身参加的战争称为“真正的战争”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194页。,他认为人民的坚决抵抗将给予受异族侵犯的国家以“巨大的潜力”⑦《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第199页。。在普鲁士的侵略面前,只要人民的抵抗精神不减弱,虽然经过几次失败,但法国的地位就仍然是稳固的。恩格斯关于人民战争的这些重要思想,一再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所证明。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们曾经依靠人民战争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的历史奇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又用以战胜比我们强许多倍的美帝国主义,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思想的巨大威力。毛泽东在回答抗美援朝的胜利是靠什么得来的这个问题时曾说:“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全国人民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他深刻地指出:“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今后,敌人还可能打,……可是,我们在抗美援朝中得到了经验,只要发动群众,依靠人民,我们是有办法来对付他们的。”⑧《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174~175页。在当今时代,亡我之心不死的霸权主义国家对我国最深层次的畏惧,不但在于我国具有的撒手锏武器装备,更在于我国所具有的人民战争传统优势和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力。当今时代,“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规律并没有过时。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不但没有降低人民战争的作用,反而极大地拓展了人民战争施展能量的空间。坚持人民战争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作为战争主体的作用,依靠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制敌,仍然是我们应对未来战争的必然选择和战略思维的主旋律。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要把握新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
二、恩格斯军事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恩格斯军事理论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获得当代价值,取决于历史的延续性。“历史上形成的战略思想能够延续下来,在现实的战争中起指导作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过去与现在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历史联系。”①李际均:《军事战略思维》,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37页。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历史联系不言而喻,而恩格斯军事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理论,它既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又未被工业文明的理性精神所穷尽。在人类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战争形态逐渐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战争理论的基本原理仍然可以指引人们探索真理,认识规律,把握正确的行动方向。
(二)恩格斯军事理论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获得当代价值,取决于它本身的客观真理性。自有战争和军队以来,人类就一直试图对军事领域的各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和认识工具的不完善,人类对军事现象的认识还缺乏科学性。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以强烈的革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作为人类认识战争和军事现象的逻辑起点,用以揭示战争和军事规律,形成了科学的战争观、战争指导理论、军队建设理论、军事科技理论和军事辩证法思想,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理论体系,使之成为一门反映战争与军事发展规律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我们旗帜鲜明地承认恩格斯军事理论的当代价值,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论的真理性和其博大的科学精神、严谨彻底的理论品格。
(三)恩格斯军事理论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获得当代价值,是由这一理论本身所具有的超越性决定的。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反映社会存在,但是,社会意识又能够“超越现实的局限而预见其未来并创造出新的观念”②肖前:《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02页。。这种超越性,是由观念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是人类意识的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恩格斯军事理论,作为一种军事意识形态,既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也是当时社会存在的反映,又和其他观念形态一样,具有一定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不仅表现为对当时已有的军事认知的某种超越,更为重要的是还表现为对当时军事现状的某种超越。就是说,这个理论,不仅是对当时战争和军事现状的描述,更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力量,按照客观军事规律,对军事发展的未来作出科学的预见。正是这种超越性的特质,使得恩格斯军事理论不仅不会因时过境迁而销声匿迹,反而能够汇入人类军事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奔流不息。
(四)恩格斯军事理论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获得当代价值,是由这一理论的开放性决定的。这一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军事科学体系,它既以开放性的巨大胸怀继承了历史上已有的军事科学成果,实现了与人类军事思想史的对接,又以开放性的巨大胸怀拥抱未来,不断进行自我修改和完善,开辟着人类认识军事问题的新境界。恩格斯军事理论创立160多年的历史说明,从这一理论产生之日起,它就进入了历史的河流中,在与新的军事实践的碰撞和对话中延续并不断前行。
(五)恩格斯军事理论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获得当代价值,还由它作为一种先进军事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绵延性决定的。恩格斯军事理论,乃至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为一种军事文化形态,具有文化传播和文化绵延的特质。经过160多年的实践运用、广泛传播和历史积淀,这种军事文化精神已经渗入到人类的军事文化体系之中。当代中国的军事文化,尽管是建立在几千年中国军事文化的传统之上并有着鲜明的民族个性,但也同时打上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的烙印。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尤其是其中的军事哲学思想对当代中国军事文化的影响既深且远。正如毛泽东所说,它已经“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26~327页。。时至今日,虽然人们不再固守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具体话语和结论,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所包含的文化精髓仍然得到传承和发扬。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军事论述,都充分体现着这种先进军事文化的深厚底蕴。
(六)恩格斯军事理论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获得当代价值,还在于它的理论精髓已经内化于当今时代的军事理论形态之中。我们对恩格斯军事理论当代价值的肯定,还建立在对这一理论当代化成果的认识基础之上。列宁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都包含了对恩格斯军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人类社会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后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军事指导理论成果,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习近平强军思想,从多方面传承和发展了恩格斯军事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当代战争及军事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新境界。
恩格斯军事理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当代价值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页。战争和军事实践是检验军事理论真理性和时代价值的终极标准。诚然,当代战争和军事语境与恩格斯所处时代相比,确实发生了极大变化,但在新的战争和军事实践面前,恩格斯军事理论并没有因为语境的变化而失去现实意义。
三、结语
恩格斯军事理论,虽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阶段,有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但是它的价值和意义却远未被后世的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所穷尽。其生命之树之所以常青,是以历史的延续性为前提的,是由其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开放性、超越性和其作为一种先进军事文化所具备的文化绵延性所决定的,是通过当代军事实践检验并在新的军事实践中创新发展和获得当代形态来实现的。
我们纪念恩格斯,决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为了向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为了从他的伟大思想中汲取智慧、勇气和力量。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导下,以恩格斯所提倡的那种强烈的军事创新精神,努力把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力战略支撑的现代化军队,为打赢可能发生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做好充分准备,是新时代中国军人对恩格斯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