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背景下研究生就业研究
2021-11-27金宁李思张卿云
金宁 李思 张卿云
(1.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院,辽宁 沈阳 110168;2.沈阳建筑大学党委组织部,辽宁 沈阳 110168;3.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院,辽宁 沈阳 110168)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人民对渴望接受高水平教育的期望日益强烈。面对人民的期望,国家对研究生招生规模进行扩招,特别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增长。研究生的扩招相对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满足了研究生入学需求,但另一个问题-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开始显现,部分研究生专业已经出现了买方市场,研究生依旧很难在社会市场上谋求一份满意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及分析研究生就业问题,并探讨增强研究生就业质量的具体策略。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研究生扩招就业问题进行简要探讨,以及提供参考性建议。
二、研究生就业情况
为了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政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我们各大院校相继实施研究生扩招政策,这属于一个基本国家战略方针,也是我国研究生高等教育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一个必然趋势。这些年来,由于持续性地扩招,促使研究生入学需求得到一定比例的环节,并且也能够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对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不过,站在市场就业层面来看,研究生扩招也是一个必然的解决路径,我们在探讨这一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根据现阶段的研究生就业现状进行考虑与解析。
(一)研究生就业意识低落
随着近几年研究生教育改革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生源来源多元化,结构复杂化特点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生来自不同高校,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不少学生为跨专业读研,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都存在较大差异,毕业时能够真正从事“高精尖”岗位人数较少,就业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研究生年龄层次跨度较大,从20岁到50岁不等,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就业工作的理解差异较大,价值观相对固定,思维成熟且独立,不容易改变。部分专业学位的设置限制在硕士学位层次上,毕业的研究生科类结构、学位类别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导致了社会出现明显性的结构性失衡。在研究生培养时,学校过分的注重学科发展以及学术研究,对研究生就业市场所需要具备的就业能力指导工作缺少针对性,忽视了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学术训练能力以及职业观念培养,致使所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就业能力不全面,无法适应高效的就业市场需求。由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灵活性差,办学特色少,研究生培养时比较重视学术性教育,忽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育,致使最终的人才知识掌握情况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研究生教育改革落地化不足,研究生培养定位难以符合实际社会需求点,研究生扩招对研究生质量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二)研究生培养过程不符合就业需求
目前,研究生就业指导观念仍然停留在安置就业以及指导就业阶段,并没有演变到职业生涯辅导阶段,此阶段的研究生只注重于找到一些理想的就业工作,并不需要考虑工作后期的长远发展,就业指导工作比较注重于指导就业相关内容的实用性以及高效性,对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等内容关注度不高。研究生就业指导大多数只是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指导,一旦应用到实践中,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实效,且未能贯穿研究生培养全程,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根本就无法发挥。另外,研究生就业指导中并没有体现研究生的后续职业发展特征,研究生发展教育体系基本缺失,很多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浮于表面,无法为研究生的成长以及事业发展提供具体明确的指导方向。[1]
(三)研究生就业缺乏政策激励作用
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缺乏对应的激励政策。在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增长的形势下,应用传统行政方法以及思想教育方法对就业指导政策进行调控存在更大困难。即使当前研究生扩招中,部分学校应用收费制模式,但现有研究生资助体系并不健全,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较大的还贷压力,直接影响了研究生本人的就业选择。贷款偿还制度并没有发生任何更改,研究生在就业时常常会过多考虑自身职业的薪资待遇等,忽视未来几十年该职业发展趋势。过多关注于是否能够通过就业实现贷款偿还,难以理性选择人生生涯中的首要发展起点。随着研究生就业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研究生就业调控难度明显增加,研究生就业面临着更多的新要求。在求职择业中,市场并不能解决其自有弊端,故经常会诱导研究生就业时过度追求个人物质的利益化,关注一些自我发展的情况,不能良好关心职业发展基本价值,致使出现以实用为标杆的短期择业行为。此外,研究生社会化就业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挑战,一些学生在毕业后,过多偏向于自己的喜好,致使具体就业政策并未发挥激励作用。各大高校的研究生面临基层就业政策时,会受到其操作性不强且不配套等负面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研究生不愿意前往一些艰苦地区进行就业。
三、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举措
(一)转变研究生就业理念
在研究生就业市场化与社会化配置机制完善中,首先需要构建适应于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制度,尽可能借助专业咨询机构帮助研究生解决就业中存在的一些困惑性难题,帮助研究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确保其可将就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积极引导该类群体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正确认识当前中国不断变化的国情,有效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以及就业理念,帮助该类群体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信念以及价值观。学校还需要紧扣传统就业形势以及社会时代发展热点内容,在国家与地方的大学生就业项目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引导性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前往一些国家需要的地方进行就业,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家发展相融合,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以及国家之间的联系,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2]由此来看,在不断完善研究生就业制度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改变研究生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面向基层就业,方可最大化地落实国家对毕业研究生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让广大研究生真正地了解基层的概念与定义,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应的鼓励与激励 政策,在帮助研究生毕业生解决就诶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形成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决心。而且,学校也需要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让毕业生真正地了解基层工作的实践情况,使其真正地认识到在基层工作也是具备一定职业发展空间的,唯有如此,才能够从源头上解决研究生的就业难题,促使其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同时也能够为基层单位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构建完善的研究生就业团队
研究生就业指导首先需要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团队建设,确保团队具有专业化以及职业化等特征。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教师选聘时,要明确其专业背景,重视其原有专业,但不仅限于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毕业生。研究生就业指导并不是当前任何一门学科学习人才所能承担起的任务,其包含多学科的知识,属于学科之间的互动工程。就业指导教师具有多样的学习背景有利于为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方向和具体的理论依据,确保研究生指导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学校还可以采取聘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积极举办课程进修课,构建研究生就业指导教师认证制度,对就业指导人员进行就业生涯理论、专业学习以及工作业务培训。此外,还要选派就业指导团队前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担任就业指导教师,将企业招聘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案例作为就业指导的具体内容,协助高校培养一支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与就业形势相适应的就业指导队伍,使得该类团队具备良好的就业指导经验以及丰富理论知识,能够在为学校提供良好的就业调查和就业报告的基础上,设计出系统化研究生就业指导方案。
(三)增强研究生就业能力
目前研究生供需结构出现明显性失衡,直接反映出了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学科结构之间存在较强的不适应性。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将研究生培养分为应用型研究生和研究型研究生两大类别。社会不仅仅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应用型人才,后者更是占据人才需求市场的80%。对此,可将其综合划分为两组进行简要分析,如下所示:
1.研究型人才是指博士生以及学术型研究生。该类人才以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谋求学术性发展。高校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此类人才的数量少且质量高,主要集中在研究型大学中,可根据其学历层次、研究内容对其进行深入、有针对性的培养就业岗位主要是学术型工作岗位,例如,高校教师以及科研工作人员等等。[3]
2.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该类人才主要是以就业为主流方向,谋求后续的职业发展,其数量会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而成倍增加,是目前研究生扩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应用型大学以及综合性大学中。此类人才可按照大众化需求模式对学生进行规划和培养,所从事的岗位并非是学术型岗位,而是一些研发、管理以及生产等方面的高级职业岗位。
3.双方的关系。在培养上,对研究型人才,要侧重于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及科学研究能力,使其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以及教学科研能力,可在毕业之后顺利进入学术型人才队伍中。对于应用型人才,则要侧重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明确职业发展方向,选择比较前沿的知识内容作为论文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以及应用性,依据社会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研究生扩招背景下,研究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查摆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准确研判了当前研究生就业形势,并从转变研究生就业观念,构建高质量研究生就业指导队伍,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三方面提出了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举措,为后续就业指导培训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