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城市园林绿化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11-27刘惠玲
刘惠玲
(甘肃省山丹县林业技术工作站,甘肃 山丹 734100)
1 引言
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能有效地改善人居环境,而且对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山丹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为抓手,以提升县城生态质量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增加绿化总量、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下功夫、求实效,形成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良好生态体系。
2 主要成效
2.1 城区绿化成效明显
近年来,山丹县园林绿化采用空中挂绿、立体建绿、见缝插绿的方式,每年种植各类花卉40余万株,在新老城区道路重要节点及11条主要街道,购置摆放各类设施花架花箱738组,制作大型立体花雕2座。在“五彩山丹”主题广场、火车站广场、长城公园、艾黎大道、新城区、东门五岔路口等区域种植各类花卉25万余株。止目前,全县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316.75 h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21%,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5.38%,全县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8.42 h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27 m2,有效改变了以往色彩单调,造景简单、层次单一等形象,实现了从单一绿化向多彩绿化的升级。
2.2 重要节点绿化深入推进
按照 “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工程规划和“三线两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要求,完成312国道与S590交通节点绿化5.15 hm2,种植常青树1367棵,乔木2146棵,花灌木2578棵,草坪5200 m2。在“彩虹山丹、如意花海”核心区打造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园林景观,建设“如意林苑”、叠水花园等景点,新建景观绿地3.7 hm2,栽植各类苗木8.34万株,其中:“如意林苑”占地面积2.87 hm2,中间种植彩叶灌木和抗寒月季,外围点缀种植乔木和常青树木,形成特色小游园;叠水花园占地面积0.84 hm2,采用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绿化模式,植物与水景协调统一、相映成景。采取拆墙透绿、破硬建绿等措施,扎实做好重点道路沿线改造,完成312国道拾号段、城区段、高速公路东入口两侧沿线道路绿地景观改造提升,新增绿地面积4.08 hm2。
2.3 公园景观改造有效提升
投资1544万元,积极实施南湖公园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改造绿地8.59 hm2,栽植祁连圆柏、青海云杉、长枝榆、圆冠榆、丁香、榆叶梅等各类苗木1.6万株,对公园道路、广场、人工湖等建筑进行全面改造,新增儿童游乐区、健身广场、溪流水景等景观,完成兰池文物园、昭文堂、发塔、仙堤楼、湖心亭、曲桥、转轮亭等景观改造建设,架设路灯、电线、灌水管道等配套设施。
2.4 绿地养护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采取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由专业绿化公司负责对公园、广场、道路、公共区域绿地的养护管理,园林绿化管护水平明显提高。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行动,积极开展公共绿地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为市民营造了干净整治的人居环境。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病虫害监测防治力度,全面掌握防治措施,购置防虫车2辆,每年共开展防虫工作6次,防治面积2000亩。落实养护管理责任,配齐管护人员,配备养护设施,做好绿篱、草坪、树木的修剪和除草、灌水等工作,做到定任务,定区域、定人员,全年修剪绿篱和草坪12次,修剪街道树木5次,水车拉运4000车次以上,保证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到位,确保苗木的成活率,提升了景观效果。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绿地面积少绿量不足
随着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产业、人口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按照修编后的城市规划面积22.44 km2和现有城市人口11.6万人计算,城市绿地率仅14.1%,人均公园绿地仅6.8 m2,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地率指标偏低,绿地构成比例失调,分布不均,尤其是道路绿地和防护绿地面积严重不足,距国家及省市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3.2 规划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存在绿地分布不均衡、老城区绿地少于新城区,居住小区、单位附属绿地少且不平衡,道路附属绿地不达标,公共绿地分布不均衡、不科学等问题。老城区规划落后,新城区规划落实不够,植物搭配不科学,大部分道路绿化千篇一律、百街一景,缺乏特色,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缺乏地域和文化特色[2]。
3.3 管理措施不够有力
2013年,县政府下发了《山丹县绿化三同步制度实施办法》,明确提出要把绿化工程纳入项目建设附属绿化工程建设基本程序,按照“绿化三同步”(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验收)制度对城市各类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建设进行了规范,并以交纳绿化保证金的方式予以约束,多年来,该《办法》为规范和加强该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全县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绿化三同步”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未能得到有效落实,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县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及绿地的监管质量,致使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随意侵占绿地、随意改变绿地性质的现象时有发生,现有绿地得不到有效保护。
3.4 城市周边缺少有效防护绿地
全县南侧只有南湖公园有及少部分林地,其他东、西、北侧均缺少有效的防护绿地,在改变城市生态环境、 改善城市气候中效果不明显,风沙、噪音等污染仍然存在。
3.5 绿地灌水成本较高
山丹县是甘肃省18个严重干旱缺水县之一,水资源总量为1.24亿 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600 m3,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 m3的缺水警戒线值1100 m3,分别是全球、全国、全省和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27%、52%和48%。山丹县现有中小型水库10座,由于祁连山雪线上移,每年河流来水量逐年减少,水库存水量严重短缺,远远不能满足农田水利灌溉用水,再加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蓄水量较少,每年缺水量现已达到5000万m3左右,因此绿化用水与城区居民生活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灌水问题显著增加,缺水形势十分严峻,致使绿地内树木无法正常灌溉,严重影响了苗木成活率和生长势。
4 对策建议
4.1 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部门统筹协调职能,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做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化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加强城市管理,增强管理力度,提高执法效率,维护城市园林绿化成果。
4.2 坚持规划先行,加大落实力度
从规划入手,修编完善了《山丹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全县建成区的公共绿地进行了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划、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和区域绿地。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建设体育、工业遗址、城市遗址等公园和街头绿地,不断地增加城市绿量,解决绿地率及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的问题。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有计划地建设城市绿地,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总量,形成点、线、面、片相结合,布局合理、分布恰当的城市绿地系统。
4.3 突出改造提升,构建生态屏障
在山丹河城区段提升改造的基础上,依据实际,统一规划,沿山丹河向东西延伸,适度加大造林宽度,配合景观建设,建成集休闲、娱乐、健身、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带,在县城南侧及西侧形成科学有效的生态屏障[4]。同时,在新城区规划建设中,在西北方适度设计一条城市景观带,增加城市绿量,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4.4 加快项目建设,美化人居环境
严格新建单位、小区、学校、企业等项目的审批程序,切实做到新建项目建设与绿化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确保每一个建设项目绿化达标,不断增加城市绿量。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发布城市绿化及绿地管理的制度、法规,加大城市管理的联合执法能力,切实做到城市绿地管理有据可依、科学设计,使城市绿地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加大城区绿化改造力度,采取拆迁建绿和拆墙透绿等措施,不断增加城区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
4.5 强化节约用水,实现中水利用
利用城市中水对城市园林进行灌溉,是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的重要途径。根据山丹县实际,对园林绿化灌溉用水的质量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水的酸碱性为中性就可适用于大部分植物需求,因此,我县城市园林绿化用水已逐步改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技术处理后的中水进行灌溉。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不仅能有效保护有限的优质淡水资源,还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园林绿化用水的需求,且经过处理后中水水量和水质都相对稳定,经过简单的一级或二级处理后,可达到城市园林用水的要求,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5 结语
要用发展的眼光,全新的理念,来建设美丽的城市[5]。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城市坏境的重要支撑,更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提升方面,要针对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研究新办法,探索新形式,并借鉴不同城市园林绿化的成功经验,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精心设计,不断发挥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