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2021-11-27

南都学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总书记理论

王 先 俊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安徽 芜湖 241002)

所谓马克思主义观,一般来说即是指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责任担当,紧紧围绕上述两个方面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带有原创性的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谱写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光辉篇章。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重点阐述了“两个精华论”“两个制高点论”“两个深刻改变论”“共产党人真经论”“领导干部看家本领论”等,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质、生命力和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一)“两个精华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1]42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主义本源及其创造性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重要论断。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既立足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汲取了他们所处时代文明的精华,又在继承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探索。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2]296-297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且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一次为普天下劳动人民创立了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明了道路。它既源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既源于前人又超越前人,代表着时代和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革命。

(二)“两个制高点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生命力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重要论断。对马克思主义有没有生命力的疑问几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发展、传播的整个过程。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历史终结论更是甚嚣尘上。其实,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判断和衡量真理的尺度,经过实践经验的真理从未因其古老而失去自身的光辉。人类思想的历史表明,真理的力量永存。我们不否认,当今世界已经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年代有很大不同,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变,资本主义始终无法摆脱自身矛盾、冲突和危机的现实没有变。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3]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不仅依然焕发着真理的光辉,而且始终占据真理的制高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着的理论、开放的理论,不像黑格尔学说自封为终极真理。马克思主义自身具有的与时俱进品质,它的实践性、开放性为它始终占据真理的制高点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马克思主义占据道义制高点的根本在于它比世界上任何时代的思想学说都更具有人民性,是人民的理论。除了人民的利益,它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一己之私利。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类利益的代表。人民是永存的,体现人民利益追求的马克思主义也必将永存。

(三)“两个深刻改变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1]426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和影响力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重要论断。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批判的武器,而且是改造世界的武器,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世界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从而才有了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一球两制”的局面。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当今世界最广泛的话语体系,不仅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精英文化、制度文化,引领着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新闻学等学科的发展,而且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大众文化的进步,包括大众语言、大众节日等。近代中国是一个积弱积贫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相继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又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三个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是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世界和中国的巨大变化表明,是“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3]。“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65

(四)“共产党人真经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5]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选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重要论断。近代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下,中国社会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为改变中国人民悲惨之命运,先进的中国人从西方武器库中拿来了各种各样的“学说”“主义”,其结果如同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6]第4卷,1470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源泉。虽然,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依据。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真经”,“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4]33。

(五)“领导干部看家本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多次说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5]“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7]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问题上的鲜明立场和重要论断。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改造世界的武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科学方法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170余年过去了,虽然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仍然是正确的。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改革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更要原原本本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特别是要理解其中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要浅尝辄止”[5],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真正运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

关于“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重点阐述了“继承发展论”“最新成果论”“组成部分论”和“行动指南论”等,内容涉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属性、历史地位、理论品格等方面。

(一)“继承发展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8]16。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属性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重要论断。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老祖宗”同“新境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面对新的问题,必须“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9],“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之源。同时,要开辟“新境界”,对新的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一方面,由于继承了“老祖宗”,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又是新时代的,是对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探索的理论成果,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新境界。

(二)“组成部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14。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归属和理论主题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重要论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而且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0]102013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10]114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新的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历史、现实、未来紧密相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宏大主题始终贯穿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时代精神和新的内涵。

(三)“最新成果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8]16。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征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重要论断。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在十月革命后广泛传播于中国,并在党的一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要在实践中发挥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作用,“中国化”是其必然的选择和唯一正确的路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一直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时代任务,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一过程中依次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指导理论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四)“行动指南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8]16。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品格和现实作用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重要论断。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1]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不是我们死记硬背的教条。应该把它当做行动的指南。我们一直这样说……现在还要再三地说,这个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2]296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1]424“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1]42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如此。与马克思主义一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实践性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品性。它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是为了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新矛盾、新任务,也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新时代,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什么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把这个理论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真谛。

对“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重点阐述了“理想信念论”“科学态度论”“真懂真信真用论”“分析鉴别吸收论”“原创性贡献论”“使命担当论”等,内容涉及怎样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等内容。

(一)“理想信念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7]“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2]57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重要论断。“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12]65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没有这个本,共产党人就是无本之木,“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2]57。“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12]65“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4]34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根本在于我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之所以能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本原因也在于此。新时代,9000多万名基层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要团结一心、风雨不动。首先要把这个本立好”[12]62。“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4]50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在于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真理指引我们的理想,让真理坚定我们的信仰……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4]50。

(二)“科学态度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1]434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重要论断。教条主义的本质在于一切从“本本”出发,“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6]第3卷,799。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其本质则是根据需要随意“剪裁”和庸俗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把自己正在干、想干的事情“附会”为马克思主义,割裂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在党的历史上,这两种态度都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了严重危害。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针对特定情况和特定问题而作出的个别论断、个别结论,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乃至错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剪裁’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3]科学的态度是,既要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坚定不移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分析鉴别吸收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我们要密切关注和研究,有分析、有鉴别,既不能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也不能搞全盘照搬。”[4]67“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4]66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待国外马克思主义和人类文明成果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重要论断。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正处在急剧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均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化,由此产生了诸多人类从未遇到的深刻而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诸多亟待回答和解决的理论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分析其出现的各种变化,把握其本质和规律。“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对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生产方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等进行了批判性揭示,对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演进过程、资本主义新形态及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命运,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4]67同时,世界文明丰富多彩,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不能把一种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当成“唯一准则”,不能企图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对其他国家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要有分析、有鉴别。只有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和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才能真正“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4]66。

(四)“真懂真信真用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国共产党人自身要求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重要论断。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生态、军事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真懂必须真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3]要通过学经典、读原文、悟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把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那种“马克思主义经典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有悖于科学精神”[3]。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学说,而且还是一种信仰。一个不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共产党人,只是徒有其名的“共产党人”,一个不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人,最多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而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王充《论衡·超奇篇》中讲道:“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3],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3],对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新。

(五)“原创性贡献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涵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4]66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重要论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马克思主义必须“民族化和时代化”,才能保持其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6]第2卷,331离开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我国实际,立足时代特点,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倾听时代呼唤,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4]62-63,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我们“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更要有这样的理论自信”[4]66。

(六)“使命担当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13]“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7]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命担当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重要论断。办好中国的事情、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担负着推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任。“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8]14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一方面要根据新的实践、新的时代要求,用马克思主义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话语,创造中国理论,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另一方面也要坚持理论“走出去”,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智慧,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扩大中国马克思主义影响力,“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3],在世界思想舞台上充分展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无限魅力,“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7]。

总之,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讲马克思主义,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深刻而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改变世界和中国、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集中彰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辉煌提供了基本遵循。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总书记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