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特教实施融合教育的校本化探索
——以上海市奉贤工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8期
关键词:特教融合中职

(上海市奉贤工业技术学校,上海 201499)

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指出,“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要积极推进融合教育,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从特殊职业教育来看,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办学水平偏低、师资力量薄弱、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与整体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广大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存在较大差距。[1]由此,上海开始在职业学校实施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一、职业学校开展特殊教育的价值

上海在特教领域积累了丰厚的办学经验,同时在职业教育领域成果显著,在师资、专业、课程、设备和办学能力等诸多方面有深厚的基础和优势,这些都为开设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特教班奠定了坚实基础。[2]

在职业学校开展特殊教育,使得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这种融合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回归主流社会。

(一)融合教育有助于优化教育环境,实现教育的理想和现实的统一

融合教育理念,要求特教教师科学地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的先天禀赋、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最大化地促进特殊学生的潜能开发。在融合教育过程中,特殊学生学会在普通教育环境中认识自我、建立友谊、承担责任等,实现教育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二)融合教育关注所有中职学生,倡导共同发展

融合教育理念的价值在于要求关注所有的中职学生,倡导普通学生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特殊学生共同发展。特殊儿童在融合教育环境中比在特殊教育学校获得更多的信息刺激、变化性的和回应的经验,在与正常学生交往时,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和模仿,有利于特殊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融合教育的受益者,不仅是特殊学生,普通学生在融合教育中同样受益匪浅,融合教育使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互惠互利,共同提高和进步。普通学生在与特殊同伴交往过程中,更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提高对异样性的理解和尊重,享受助人为乐的成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养成换位思考的品格。

自2017年上海市陆续在17所职业学校试点开设了特教班,进一步推进融合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试点开设特教班根本目的是支持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在相同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从实际出发,通过一门劳动技能的学习,掌握其专业技能。[3]因此主要招收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应届初三或在特殊教育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智力残疾、自闭症、脑瘫等应届九年级残疾学生(以下简称特殊学生)。学生的智力障碍分为二级(重度智障)、三级(中度智障)、四级(轻度智障)等。

二、中职特教班开展融合教育的现状

经过三年多建设,13所职业学校主要开设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含中式面点制作),另有个别学校开设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计算机平面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园林绿化等专业。[4]就读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随班就读与培智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学生的智力障碍分为二级(重度智障)、三级(中度智障)、四级(轻度智障)等。

据上海市教委的调查统计,中职特教班的开设满足了特殊学生和家长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中职特教在融合教育的探索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融合教育效果不佳

对特殊学生来说,融入社会的最佳方式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里,与同龄人共同成长。融合教育就是这样一个系统,让特殊学生在与普通学生相同的、非隔离的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同时对普通学生而言,接受不同的生命形式,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学会关爱,是实现教育更高层次的重要途径。[5]

目前上海中职特教行动计划的实施细则不够具体,各学校自行摸索,大部分学校仍无法提供与普通学生非隔离的校园环境,更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和标准,特教教师培训机会较少,无法根据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生理缺陷,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教育与辅导。

(二)培养标准资源不足

如何有针对性地开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专业是有效培养特殊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在职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的桥梁。在积极探索设置面向特殊学生专业或方向的过程中,上海中职特教班从2017年的10个专业或方向缩减到2020年的5个,逐渐贴近学生能力和需求。近80%的职业学校都开设的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含中式面点制作)专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各不相同,有的参考职业学校相同专业的课程标准进行缩减,有的照搬初职学校的课程和教材。为特殊学生提供适合的职业教育资源,一方面可以促进他们的康复与职业技能提升,另一方面也为融合教育提供软件环境。

(三)校园基础建设滞后

必要的无障碍校园环境为不同生理缺陷类型的学生就学、生活提供便利。需要建立特殊教育多功能教室或智慧教室,改造校内实习实训场所、食堂、卫生间和锻炼场所,满足学生学习、实训和生活的需要。这些都需要财政对特殊教育的大力投入,短短三年各方面建设还在规划或改造中,从全市来看,短期内还不能实现理想化的基础设施,从硬件方面难以保障融合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实施融合教育的校本化探索

办人民满意的特殊职业教育是我校开设特教班的根本宗旨。作为上海首批试点单位,学校自上而下贯彻融合教育的理念,通过营造平等的校园文化、普特互动的专业课程项目、社区联动的课外活动等举措,让特殊学生和同龄普通学生在同一校园环境生活、学习,消除歧视和嘲笑,努力让校园成为实现社会融合的一座桥梁。

(一)创建非隔离一体化的校园环境

在全市17所职业学校中,能为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提供非隔离校园的学校屈指可数。学校经过改造实现了各教学楼和实训楼无障碍通行,提供开放的花园式的休闲和体锻环境,特教教学和实训场所以底楼为主,既相对独立又有机地融入整个校园中,为所有学生相互之间、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提供了硬件保障。教职工与普通学生主动关心、帮助残疾学生,接纳与尊重残疾学生,两类学生平等地交流与互动,一方面增强普通学生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促进残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自然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校园人文环境。

(二)开展多情境的社会融合教育

这样的校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交情境、活动情境等真实的社会场景,为学生的社会融合提供了桥梁。

首先,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普特学生的互动。特殊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每周安排两节普通学生主导的融合教育实践课,开展联谊互动。如:学习捏泥塑,学做个性文件夹;心理社团的同学根据节日辅导制作不同的贺卡等;咖啡社团学生辅导制作各种咖啡等,让特殊学生增强生活技能,以加强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活动使得特殊学生体验了结交朋友的愉悦,主动模仿,学习基本的社交常识,树立了与人交往的自信;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也培养了他们团结互助的思想,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在融合教育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和成长。

其次,残联指导,社区联动,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学校主动走入社区,实现社区联动培养,[6]区残联和社工为特教班开设了青春期教育、职业规划指导等有意义的讲座,还走进社区学习插花艺术,向非遗传承人学习新颖独特的刀画。这一系列的课余活动,不仅为特殊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促进其发挥潜能,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对特殊学生树立生活的信心,更好地融入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普特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

专业课程的融合不是要建构一套新的课程,而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贯彻融合教育理念,实现知识点和技能点的上下延伸,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同或相似课程的特殊教育需要,使特殊学生也拥有相同的教育资源环境,以实施普特学生同教室、共课程的教学活动。[7]

在完成融合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制定了课程管理方案,将特教班的课程与普通中职班的课程,作为相互选修的专业技能课程,进行课程实施的融合。两类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无障碍”学习,进一步推动特殊学生的融合主动性。

(四)推进特殊教育信息化,逐渐丰富课程资源

疫情暴发期间,特教班也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特教教师通过直播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家完成教学任务,开辟了特殊教育另一个重要途径。专业教师、班主任、家长、学生“四位一体”共同参与到学校的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录制视频作业。线上教与学的视频资料都成为宝贵的课程教学资源。

四、经验与反思

学校积极推进特殊职业教育的工作还在摸索中、实践中,通过实施融合教育策略,为特殊学生开发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开设了丰富的课程和活动,大多数特殊学生初步拥有了独立生活、独立自主的能力,将来基本能够在正常社会中独立生存。由于特教专业学制为四年,目前还没有毕业生就业,教学成果暂时还没得到社会的检验。

同时我们发现在中职学校开展融合教育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譬如,中职特教班缺少心理学教师,无法开展心理学课程的融合;课程标准有待完善,特殊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较为匮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进程缓慢等等严重影响了融合教育的开展,急迫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才能使得中职特教班的融合教育走向正轨。

猜你喜欢

特教融合中职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用爱与责任托起特教梦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