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的价值探析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8期
关键词:英美内涵文学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通常而言,各个国家之间存在文化冲突或者文化障碍的原因是对相同句子的理解不同,而造成这种情况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文化内涵存在差异。当代英语教学的核心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也不是一味地让学生会说英语,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英语,剖析其文字背后的文化因素和内涵,进而促进学生对英语的深度理解,有效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英美文学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积极进行英美文化的灌输和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真正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的限制因素

(一)教师重视度不足。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受到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以及思维的影响,出现了一种注重语言表面含义而忽略内部文化因素的情况,教师方面缺乏对英美文化一定的重视,其更加注重单词和语法语义的灌输,对文化背景的重视度也十分缺乏。此外,大学阶段同样注重背单词、记语法,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一旦和外国人面对面交流,就会出现较大的沟通障碍。

(二)国语文化的限制。国语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独具一格的、属于民族自身的民族文化,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导致国语在不同地区的表达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国家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学生从出生接受母语的熏陶和洗礼,处在一种固定的交流环境之下,所以其思维方式也会遭到很大的限制,很难接受新的思维模式,所以在英美文学结构的认知上,还存在极大的困难。[1]当下国内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英语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模式的建立困难重重,主要表现为学生平时接触的是一些国内英语教师和同学,接触不到正宗的英语,再加上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学生更多的是为了获取分数而学习英语,对于考试内容以外的东西,学生和教师重视度不够,这也是限制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的因素之一。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的关系、价值

(一)关系:一种语言会因为其蕴含的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差异,进而导致对其的理解出现偏差,因此,文化和文学作为语言的重要特征,并非一种单纯的表现方式,更多的作为一种语言的深度内涵和剖析,因此,文学和语言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脱离了文学,语言就如缺乏了灵魂和内涵。比如在对Vanity is his Achilles’ heel这段话的理解时,首先需要知道Achilles heel的意思,Achilles heel原意指的是希腊的神话故事,但是在这段话中却可以翻译为勇敢的人,通过对Vanity的了解以及神话故事,我们可以对这句话理解成几种不同的意思,而最好的意思是翻译成:他的致命弱点是虚荣心。通过英美文学的导入,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学内涵。

(二)价值:英美文学作品蕴含了丰富的语言素材,且具备了一定的教育价值和美学价值,通过文学作品渗透,能够极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学习动机,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课程中来,进而提升教学实效性。其次,文学作品能够让学生轻易掌握原本阅读过程中难以理解的单词和语句,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的第七单元文章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文学知之甚少,对作品和作家都不甚了解的话,则很难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2]最后,通过英美文学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令人费解的内容,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经验练习上下文、精确判断文章的含义,而文学作品所描述的意境和形象,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应用阅读技巧的机会。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的原则

语言是文学的重要载体,所以在语言教学当中,需要将英美文学教学与语言知识进行充分结合,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的渗透同时拓展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要想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英美文学并非简单的包括语言,而是涵盖了整个民族内涵,其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显然不可能将所有英美文学作品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当中进行适当取舍,既要保证课本知识的传授,也要保证所教内容的实用性。具体而言,英语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等,有选择性地进行文学内容的导入,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建出丰富多样的语言情境,并在此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语言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犹如一种身临其境,让其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去感悟语言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思想性原则: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是一个逐渐完善且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讲授英美文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思想特点来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尽量讲述一些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中也需要渗透西方积极向上的内容。如果其中掺杂着一些不健康或意识形态存在较大差异性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或者思维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判断性思维,让学生在英美文学作品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

(三)灵活性原则:文学作品虽然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较为简单,然而学生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却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教师应始终以教学要求作为首要依据,用灵活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这些充满实际应用的课堂活动既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积累了文学知识,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洞察力,使其语言技能和文化能力得到了双向提升。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的策略

(一)将英美文学融入单词语句教学中。词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内容,同样也是承载文学内容最主要的部分。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当中除了要全面解析英语词汇的含义之外,还要向学生讲述该单词承载的文化意义。据相关研究表明,英语中有很多词汇都来源于神话或者寓言故事,另外部分英语词汇和一些名著有着直接关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神话或者寓言故事方面的知识,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对英语词语的理解。比如学习单词农民“peasant”时,“农民”在我国的词性为中性,然而在英美等国家眼中,此词具有一定的贬义性质,更加倾向于翻译为“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人”,如果将其直接用于英美国家从事农业生产者,那么对其来讲是十分不礼貌的,所以在西方国家,农民的一般用“farmer”。又比如在学习“lover”时,在我国一般翻译为“爱人”,所以我国夫妻相互介绍对方时,该单词也是常用词汇,然而在西方国家,“lover”虽具备较强的感情含义,但不具法律内涵,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会很容易出现误会。由此可见,一个词汇并不能脱离背景文学内涵而独立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述词汇内容中包含的文化因素,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词汇的多重含义以及在不同语境当中的不同用法。

(二)将英美文学融入英语听说训练中。比如在《新编实用英语视听说》初级教程中Unit11 Birthday Present 中提到了关于送礼物的内容:“Open the Present!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教材中的对话,然后根据文中出现的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这样一种模拟实际交流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实际的听说和训练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原来西方国家和我国针对“打开礼物”是有较大区别的。在西方国家,人们在收到别人送的礼物后会立即打开礼物观看,以当面表达对送礼物者的感谢之意。而在我国,在接受别人礼物之后都会先收下放置一旁,等客人走后才打开,以示对送礼人的礼貌和尊重,表现较为含蓄。通过这样一种情景模拟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角色扮演时更能真切地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将其与我国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的加深学生对文学差异的认识。

(三)将英美文学渗透到阅读教学当中。将英美文学融入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对阅读材料进行严谨合理的筛选,要挑选一些既具备教学代表性又包含丰富文学知识内容的材料,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强化文化教育。[3]如果在阅读中对西方文化不甚了解,那么将会影响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甚至让学生感到“不知所云”。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体验,还会让学生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幽默表达,不能感受其中的内涵。由此可见,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不仅是单词的积累量不足,文学因素对整个阅读过程的干扰同样不可忽视。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由于文学因素中包含着许多历史、风俗习惯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当中,需要注重文学因素的渗透,通过拓展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国外历史知识或者风俗习惯等,此外,还要让学生对国外语言表达特色和风格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消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因为差异而导致的阅读障碍。

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英美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将其有效融入语法、阅读和单词教学中,让学生深度剖析外国文学的精髓,为深度学习英语奠定基础,最终达到拓展知识面、提升其翻译能力以及培养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英美内涵文学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照金精神的内涵
我们需要文学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