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功能理论视角下介入大学生孤独感的个案研究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8期
关键词:情绪性家庭成员对象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在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会有孤独感的存在,针对大学校园的学生开展调查可发现大学生的孤独感的存在更加明显。国外关于大学生孤独感的调查较广泛,美国在2013年针对全国大学生的情感调研发现有近60%的学生认为自身存在孤独。同时可以关注中国大学生的情况,根据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可知,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经常感到孤独的人约25.4%。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孤独感的人数不能忽视。虽然孤独感在人生的过渡阶段较常见,但当其发展成为一种慢性疾病时,对人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有研究证明,孤独感不仅有可能对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会,同时对人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假设大学生长期处于孤独感之中,长期发展下去将对其情绪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带来心理与行为的混乱。若不加干预任其发展,随着积极情绪减少,消极情绪增多,做事遭遇挫折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最终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会阻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延缓,有丧失其社会功能的可能性,使其无法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鉴于此,采用科学方法干预大学生孤独感,让其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很重要。

一、家庭功能应用于孤独感干预的理论

在心理学中孤独感被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内心体验,而产生孤独感的因素之一便是个体对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不满意。可以理解为,孤独感的产生是因为个体与社会联系所产生关系的质量与数量都未曾使其满意,具体来讲是个体实际的社会关系的数量与质量比其预期要小时,孤独感便会产生。研究者们的研究可以发现孤独感产生的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

就个人因素来讲,情绪性表达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焦点。情绪性表达是个体的一种稳定性人格特质,每个人的情绪性表达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部分个体倾向于表达自身或是开心或是难过的心情,喜好与亲近之人传递情绪,但同时也有部分个体不喜欢表达自身的情绪且喜欢隐藏情绪。有研究发现,拥有自我隐瞒的倾向与个体所感知到的孤独感呈正相关,由此可以发觉孤独感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自我表露与自我隐瞒[1]。

就环境因素来讲,从中国实际出发,家庭是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不仅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更是一个人在人生各个阶段的生活场所,对于个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庭是否在个人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其是否正常发挥家庭功能。很多学者对家庭功能进行界定,Epstein等人提出的家庭功能的含义得到了较多数人的支持。在他们看来,家庭功能可以理解为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提供较好的环境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性等发展方面的需求。可以理解为只有家庭系统满足家庭成员的个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求、家庭成员社会性发展的情感需求及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需求时,家庭功能才能实现。Epstein等人的家庭功能理论模型认为家庭系统的基本功能在于创造适宜的环境来满足家庭成员的发展,并且需要完成与物质需求、情感需求及处理紧急事件需要的相关任务。在该理论中,可以从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家庭角色分工、情感反应能力、情感卷入程度及行为控制六个方面的表现来考察家庭的基本功能及相关任务的完成情况。

个体的心理发展与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相关,若家庭功能缺失或家庭功能紊乱,个体可能出现心理障碍,而心理障碍的发展会导致其在应对挑战与困难时无法采取有效的途径,随着遭受挫折越多,心理压力越大,个体便易出现孤独等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有不少家庭与孤独感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发现母亲作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其养育风格影响孩子的安全认知,母亲的孤独感与孩子的孤独感显著相关。研究也发现家庭功能的发挥不仅从内部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从孩子外部存在的交往行为间接影响其孤独感的产生[2]。

环境因素与个人因素对孤独感的产生并非独立,有研究围绕其环境因素中的家庭功能与个人因素中情绪性表达这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功能与情绪性表达呈正相关且积极的情绪表达需要家庭功能的良好发挥。具体来说,家庭系统功能越完善,发挥越充分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越高,大学生越是愿意进行情绪性表达[3]。由此可以推断,到家庭功能虽然属于环境因素,但其与情绪性表达等个人因素息息相关,家庭功能与情绪性表达两者互相作用影响孤独感产生的概率。基于此,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并干预大学生的孤独感。

二、家庭功能理论视角下介入大学生孤独感的个案分析

服务对象H基本情况:服务对象H,女,今年20岁,本科在读。根据访谈,了解家庭功能发挥是否完善。访谈结果如下:

问题解决意指家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了解家庭维持其家庭功能的机制。在服务对象H的家庭中,由于其父母文化水平较低,不仅其需要解决自身问题,而且还需要帮助家庭解决部分问题。沟通意指说明家庭成员之间日常生活的交流及情感信息的传递。由于服务对象父母工作繁忙,较少能够得到父母的陪伴,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较少,双方之间的情感传递不畅通。家庭角色分工意指家庭如何分配各自的任务,家庭任务包括资源的分配、养育与支持、生活技巧的发展及家庭系统功能的维持和管理。在物质方面,服务对象自从大学开始便独自负责生活费和学费,同时承担弟弟的补课费,一度因经济压力而焦虑。在情感方面,父母极少与她通话,通话的内容话题也总是围绕弟弟的事情,对她的关心在她看来只是一笔带过,她有时向母亲倾诉一些事情希望得到帮助,但母亲却总是无能为力。情感反应意指家庭成员如何表达情绪,了解家庭成员所存在的各种情感体验。服务对象H难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她认为向父母表达情绪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且父母无法缓解其情绪。情感卷入意指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即是否对其他家庭成员表达出关爱。服务对象与父母的沟通一般围绕弟弟的学业,父母较少关注到她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行为控制描述了对家庭成员行为的标准,一方面为对儿童规则意识的规定,另一方面为察觉成年人是否存在酗酒及药物滥用等危险行为。在服务对象的家庭中,父亲一直有酗酒的习惯,服务对象多次劝阻父亲却未能如愿。

综上所述,服务对象所在家庭并未能够给她提供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服务对象从小在家庭里面处于被忽略的位置,父母亲为了生计整天奔波在外,有时候连服务对象的饮食都会忽略,更不要说关注到服务对象内心世界尤其是对情感的需求。父亲有时酗酒对服务对象实施暴力行为时,母亲却不能成为她的庇护伞,反而被拉着去跟父亲道歉。服务对象由于早年经历以及与父母的相处方式和沟通模式导致她在难以负担的时候依旧无法向家庭寻求帮助,家庭功能的不足使其难以进行情绪表达,且习惯于隐藏情绪导致其感到孤独。

三、个案分析框架下的干预策略

对于个案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服务对象本人由于早期童年经历的不良体验,加之与父母沟通及相处方式的不适,无法正确进行情绪性表达,积攒了许多负面性情绪,有着十分严重的孤独感。据此,提出以下干预策略。

首先,培养服务对象的情绪表达能力。不能忽视情绪表达性在家庭功能与孤独感之间的作用,要注重情绪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服务对象主动地表达自我情绪体验,以获得他人的情感支持与安慰,从而降低其孤独感。社会工作者要让服务对象明白负面情绪积攒会形成巨大的黑洞,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将自身吞噬,所以服务对象要学会正确表达负面情绪。当自己发生难以负担的事情时,要尝试与父母沟通,虽然曾经的经历给其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可以慢慢循序渐进进行尝试。在初期可以进行日常小事的分享,发展中期开展情绪传递的技巧,到后期可以寻求父母帮忙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其次,改变服务对象与家庭人员的沟通模式。一直以来服务对象与家庭成员的互动都曾出现不良状况,父母较少表达对服务对象的关心,服务对象也很少与父母交谈,他们之间的话题总是围绕服务对象的弟弟,双方之间没有直接的情感交流。为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尝试在服务对象与父母沟通时,尽量先谈及双方的近况和情绪,将焦点由弟弟身上转移到双方各自及对方身上。社会工作者向双方传授沟通技巧,打破以往的沟通循环模式,双方建立新的良性发展的沟通模式。

最后,服务对象学习一段时间沟通技巧及情绪表达技巧后,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一场旨在帮助改善服务对象家庭相处模式的座谈会。一直以来,服务对象都以自己的认知去理解父母对其的期待以及关爱,而服务对象的父母也以自身的表达方式传递关爱,但是并非大家都能全面理解彼此的意思,为了更好了解家庭的相处模式,也为了改善家庭的相处模式,举行座谈会,讲述心里话以及困惑,将问题抛给对方,让对方为自己解惑是很有必要的。

四、总结与反思

家庭功能是影响孤独感的重要因素,若是家庭功能不健全,孩子将会遭遇不好的经历,这会给其身心都带来不可磨灭的创伤,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孩子在长大后也难以进行情绪表达,喜欢事情藏在心里独自消化,不愿意进行自我袒露。而二孩家庭由于看到表面无事加之精力又被另一个孩子分走所以对大孩可能有所忽视,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无法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去解决孤独感问题,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完善其家庭功能。家庭成员之间积极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都会对面临挫折的子女走出困境起着关键性作用。家庭不仅要为子女提供物质保障,还应该注重情感帮助和支持,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困扰子女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情绪性家庭成员对象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身体传送带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酒店情绪性工作探讨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王士禛《题秦淮水榭》的语言性评析
个性签名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