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屹若中流为砥柱

2021-11-27撰文晓锵

厦门航空 2021年7期

撰文_晓锵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耳熟能详的“中流砥柱”,探究它的原型之源,在“大禹治水”的上古传说里。黄河三门峡中,矗立着一块高峻的巨石,是为“砥柱山”,黄河水奔涌至此受阻,更显湍急,禹治水时不畏艰难,带领人们将两侧河道凿宽,予以疏浚,令河水分流而过。这个叙事里的“中流砥柱”,与其说是坚固的磐石,倒不如说是迎难而上的人力与智慧。

古人已经常用“中流砥柱”来比喻在艰难、险恶、动荡的环境中,担起某种重任、起到中坚作用的人物,称其为“国之柱臣”,更有所谓“世道极颓”之时,而“吾心如砥柱”的自励与自况。也恰如南宋一位士大夫袁燮的诗所云:“上医医国岂无方,谠论扶持弱必强。屹若中流为砥柱,男儿如此是真刚。”后则有青年周恩来,一句“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同样振聋发聩。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在开天辟地般可歌可泣的革命、解放、建设历程中,诸多先驱式的人物或群体,再次历史性地担当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尤以中国共产党及其万万千千优秀的党员为代表。如今每当地震、洪水、疫情等灾难发生,党员也第一时间冲在第一线。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意志与力度,“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无愧为国家、历史、时代的中流砥柱。

此外,中国也代表着当今复杂变化世界里发展的力量,是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从国际性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到奔赴世界各地的医疗援助、工程建设、维和部队所作出的贡献,再到在太空中建起明确表示与全世界科学家合作的中国空间站,中国人不仅正全力建设一个更好的中国,还正尽力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能成为“中流砥柱”,一定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志向、勇气与担当也几乎缺一不可。同时,也不要呆板而机械地妄解“中流砥柱”。所谓“中流”,并不必然要是光环聚焦的“C 位”,所谓“砥柱”,也并不是“唯我独尊”,成就和决定它的并不是地位乃至资历,而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中流,哪里有贡献,哪里就有砥柱般的存在。热播剧《山海情》里马德福所代表的广大基层扶贫干部,是中流砥柱。在边境线上展开双臂面对荷枪实弹的敌人而毫不退缩的战士,是中流砥柱。而每次载人航天任务,都会有数位备份航天员,即便他或她从没有进入太空,也无损于“中流砥柱”的属性,他们是“不是主角的英雄”。

“中流砥柱”其实也可以是普通人,是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是我们自身。扛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带领一个团队前行,拓展科学研究,保卫一方安宁,以及,在临危时刻迸发出最普通也最了不起的人性光辉。

“中流砥柱”的群体维度里,有先驱,有中坚,也有后生。先驱也可能仍然寂寂无名,但如电影《风声》里的那句台词所示,“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他们的追求,从来不在名与利;当今时代的中坚力量,也可能并非什么高学历,没有精英的气息与背景,好比三十年前的中专生,现在正是各行各业里的顶梁柱;后生也未必不懂事,自古英雄出少年,在“躺平”的年轻人之外,展现更多元力量、才华与可能性的年轻人,也终将灿若繁星。

真正的事业与真正脚踏实地做事的人,撑起了“中流砥柱”最核心的内涵。无论是时代、社会、企业、团队、家庭还是文化,种种层面,也无论是身在庙堂、学堂还是乡野,种种身份,无论是前沿抑或幕后,无论是精英还是素人,做一件事,发一分光。再如鲁迅所言,即便此后竟没有别的炬火,就做那唯一的光。

在一篇叫《理水》的作品里鲁迅也写到了“大禹治水”,禹“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人民请命,舍身求法”“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夜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旁边一座“文化山”上,只有空论的学者、蜂拥的大员。“一方面是庄严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荒淫与无耻”。但为历代人民所崇敬、拥戴,并具有永久魅力的,鲁迅先生说,只会是“中国的脊梁”。

回顾历史,审视当下,放眼远眺,可以看清来时的路、现在的路、未来的路。阻力有时候并不是来自路本身。肉眼可见的,无论你在哪个领域,有哪种作为,都会有一些人嗤出一声笑,“这有什么用?”或者“义正言辞”地,“愤愤不平”地,又“着急上火”地说,“为祖国的强大奉献了什么?!”有种莫名自居的“恨铁不成钢”的前置语境,你不想多解释什么,又觉得他们视野实在窄了,综合谬用着工具理性兼价值理性,甚至“家国”“道德”与“人品”都被当作戾气的武器。和屹立的砥柱相比,这些是急流无疑。

探究这些那些、这样那样,可能也已经为我们所习以为常的意识原型之源,同样需要斧凿,不断疏浚,与时俱进。

所以,请不要再轻易地攻击清华那位在国外实验室里坚持进行科研的年轻女教授,也不要再愤懑抓狂于钟南山的儿子怎么就系了一条奢侈品牌的皮带。对那些去往山区支教或者返乡扶贫的博士,请不要再指责他们“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还有那句古人语,“屹若中流为砥柱,男儿如此是真刚”,在今朝新象里,也定要无分性别、年龄或身份,才能厘清流风与诡云,无惧湍急与波谲,立起属于“中流砥柱”真正的精魂与要义。

是如,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那些张桂梅的女学生们所齐声呐喊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