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职业素质取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2021-11-27周晓庆
周晓庆
(南通开放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江苏 南通 226000)
当今社会,职业素质是各大企事业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学生的职业素质被越来越重视。作为高职教育的基础教育,高职语文也应顺应社会的需求,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时,理应考虑到学生就业、择业的需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一、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一般说来,职业素质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发展性等主要特征,它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1]
二、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关系
不少人直接将职业素质直接等同于职业能力,这是不准确的。职业能力指劳动者从事某一方面的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方面的技能,如社交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工作能力等,它只是职业素质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不是全部。职业素质不仅包括以上专业技能,还包括其他综合技能,比如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思想品德等。所以。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三、高职语文教学在职业素质形成中作用
作为一门基础课,高职语文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的职业能力。总体来说,主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与提升是建立在良好的文化和专业的理论基础上的,专业基础又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文化课学习不好,就难以适应职业变化、职业发展,以及随时都可能变化的就业市场。
第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从高职语文教材和课文中可以发现,各种智慧花火、各类名人志士层出不穷,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智勇双全、不畏强权的蔺相如,让学生体味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如《六国论》对六个国家相继灭亡的原因的分析,不是因为“战不善,兵不利”,而是因为贿赂秦国,各有所图,没有精诚合作,告诉我们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这些课文的学习,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并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高职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课堂内外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将是进入职场后与人沟通、交流的基础。
四、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困境
综上,高职语文教学在职业素养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但长时间以来,受诸多因素影响,语文教学却依然陷入无关紧要、裹足不前的尴尬境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方面。受生源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阅读习惯比较差,阅读能力有限;书面表达能力比较缺乏,作文中的错别字较多,不能正确区分书面语与口头语,对应用文的了解较少,生活中常见的请假条、借条、申请、总结、计划等应用文,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基本格式,不了解应该如何写作;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向老师汇报事情没有条理,抓不住重点;在公共场合讲话胆怯害羞,还会有些小动作,与人沟通交流时缺乏必要的礼仪,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就业后的沟通能力和社交水平。
第二,教师方面。提高教学能力的关键在教师。为顺应时代,教师应该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但职业教育领域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期刊和杂志在市场上不是主流,教师对资源的大量需求和信息量的缺乏让教师自我充电的渠道有限;教学研究机构下的教研活动室的互动次数比较少,每次活动内容多以听课评课活动为主,对教学规律和教学经验的探讨较少;职业学校老师的进修渠道非常少,进修机会非常有限。众多因素使得职业教育教师“充电”困难。
第三,认识方面。社会上不少人,甚至一些领导与教师将职业教育片面地直接等同于专业教育,一味地重视和强调高职院校中的专业课程建设,却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格塑造等长期目标。因此,一些学校将专业课程和基础文化课程人为切割,其中就包括语文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上,很多专业只有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语文课程,课时安排也有限,且并班上课现象严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对语文课程也不再重视,认为相对专业课,语文课就是浪费时间,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及时交,课外活动懒得参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高职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极为有限。
五、职业素质取向的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文化课底子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都相对较差;意志不够坚定,心理承受力也比较差,受到挫折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问题便放弃;时间观念不强,缺乏规则感,主要体现在上课旷课、迟到;有些高职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缺乏吃苦耐劳和服务奉献精神,一味看待遇,对企业的忠诚度也不够。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强化识字教学,夯实文化基础。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2]诚然,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才可以看懂书、听懂话,才能准确表达自己。作为一门语言类基础课,识字教学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各个专业的其他科目的教学质量。因此,识字教学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我们可以采用生活化的语文识字教学,比如街道、商场中的广告牌,学校中的标语、墙报,过年时的对联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都转化为学生的识字环境。
兴趣是关键,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帮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通过近义词辨析、反义词比较、词性差异等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讲解,将生词新语加以整理、归纳,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使用和运用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
第二,重视阅读教学,延伸阅读能力。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3]高职语文的阅读教育是指在识字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的朗读、阅读,通过对文字的反复品味,从而有所感悟和启发,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教授朗读的方法,同时布置相应的背诵。对一些正面人物形象可以反复揣摩,并可以用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反思:你崇拜他吗?如果有机会,你会成为这样的人吗?从而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一篇课文后,也要做到以一篇带一组,让学生开展比如手抄报、比较阅读,论文撰写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了《再别康桥》后,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徐志摩其他的诗歌,并开展一次专题手抄报比赛或者诗歌朗诵比赛,既锻炼了读写能力,也锻炼了学生信息检索、加工、处理的能力。
第三,改进写作教学,在写作中感悟。和普通高中不同,为尽快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高职学生更应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教师先帮助学生认清口语和事务用语的区别,基本掌握公文写作的事务体语言。对于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得比较多的应用文,如通知、借条、请假条等,可以设定特定的情境,先进行口头练习,然后进行系统的格式、内容的讲解,最后进行写作训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专用型”应用文,如调查报告、计划、总结等,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围绕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进行系统的衔接。比如,在各专业实习前,让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进行社会调查,实习过程中列计划,实习结束后形成总结,返校后形成调查报告。甚至,可以在让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写一封感谢信。这样系统化的写作训练,既能让学生在职业中的感悟写进公文,又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掌握了公文写作。
第四,突出口语教学,提升交际能力。考虑到高职院校的语文课时有限,口语训练可以按照项目进行,一个学期进行6~8次的项目。如新生入学时可以进行一个自我介绍,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推销一个商品,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介绍一个作品,可以结合专业设计一次专题演讲、模拟一次招聘会等。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互动性,可以师生互动,也可以生生互动。通过口语的教学与练习,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应聘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训练和提升。
第五,拓展课外活动,提高综合能力。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一种延伸,不仅有效弥补了课时量的不足,还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和场地,让学生获得了实习和锻炼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结合各专业实际,围绕听说读写能力展开,尤其是说、读、写的能力。其次,评价方式也尽量多样化,如可以采用学生档案、学生读数笔记、多媒体项目展示等方式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和综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