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研究
2021-11-27夏语
夏 语
(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吐鲁番 838000)
国内大学生群体规模不断壮大,每年高校都在不断扩招,致使每年的毕业大学生的数量都在攀升。由于社会上的工作岗位数量有限,导致难以满足大量毕业生的就业需要。就业压力大成为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人生难题之一。如果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引发社会矛盾,并且也造成了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而校企合作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矛盾,并且也为大学生日后的上岗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关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一)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大多数大学生未曾在社会上有工作经验,只有多年的学习经历,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不强,认为就业离自己还比较远[1]。有些大学生则对就业产生恐惧,不知所措。即便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需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更多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仅仅是根据个人的喜爱而定的,并没有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有明确的规划。即便在选择专业时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但始终停留在学习阶段,对企业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并不很了解,并且对自己未来的就业也没有一个清晰详细的规划。这些情况都说明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薄弱,未能认识到职业的重要性,也未能从自身的优势与技能水平等方面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奋斗方向。事实上,由于大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目标,导致在毕业时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也不知道自己能否达到企业所要求的标准,所以出现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大学生也难以就业的窘况,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关键原因。
(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未能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
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是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却收效甚微。很多时候,职业规划课程流于形式,并没有使大学生明确职业规划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2]。在课上,教师仅仅对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复述,没有做更多的延伸以及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一些高校在进行职业规划课程教学时,教师在上面讲课,而学生们则在下面玩手机,使职业规划教育丧失了应有的成效。因此,职业规划不但没有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就连教师们也忽视职业规划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不但没有对开小差的学生进行及时提醒,甚至一些高校没有引进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师,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课程授课的教师往往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来代替,也说明了学校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使职业规划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对大学生未来的就业以及职业规划带来积极影响。其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并没有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进行授课,导致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觉得这些课程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而已,并没有真正明确规划对学生未来职业走向的重要性[3]。
(三)校企合作成效不佳
为了强化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成效,在教育部的要求下,许多高校展开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即高校引入外部企业,从而加强自身的教学优势,使学生在学校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知识。换言之,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学校则为企业输送人才资源。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表面上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结果,首先企业得到了优秀的人才资源,学校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训的场所,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作业环境,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生产要求。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校外实训可以更清晰了解到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以及所要求的技能,通过实训能够为日后走出社会打好基础。并且通过校外实训,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了校内学不到的知识,还能培养动手能力,也是全面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方式,使日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时免走弯路。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校企合作成效不佳,难以使校企合作模式发挥出应有成效,难以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因为一些企业认为在校的高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并且没有相关岗位的从事经验,难以胜任该岗位的工作,从而没有为这些学生提供技能含量较高的工作,使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导致实习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情况说明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和企业没有取得良好的兼容效果,成了导致大学生对就业前景产生迷茫的主要原因。
二、关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解决策略
(一)全面加强政府有效引导
现在许多高校都搭建了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的机会,为学生日后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奠定基础[4]。但如上文所言,校企合作普遍存在不兼容情况,企业觉得学生经验不足,往往不会分配他们更多的工作,并且由于学生的技能水平不高,实操经验不多,所以难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导致校企合作不深入的原因所在。基于此,政府应当做好引导作用,在校企合作中,政府要充分了解企业和学校的需求以及两者在校企合作上所遇到的困难,政府应当从宏观层面为大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帮助。对于和高校有深入合作的企业应当予以一定奖励,如通过制定利好政策的方式使更多的企业能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获益,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动手操作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有关宣传,使校企合作模式能够被社会上更多企业所认可,从而为校企合作模式提供更多支持。
其次,政府还需要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投入,通过建立科学的公费投入机制,为高校的校企模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要建立奖惩机制,对优秀校企合作的学校给予以表彰,并给予专项建设经费奖励。同时,政府还要关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后勤保障,如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专项的意外保险支付,对从事高校兼职教学的校外教师予以财政补贴等等,通过建立多方激励机制的方式体现政府对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视,以及对校企合作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校企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活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有两大突破点,首先是建立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如高校和企业、高校和行业以及高校与政府的合作机制,加强多方的合作深度,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摸索最有效的合作机制。如学校的办学模式可采取校企共建方式进行,如在学校董事会中引入外部股东或外部董事,以实现企业对学校运作的监督,同时也使学校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加强和学校和企业的利益联系[5]。建立长远的共赢合作机制,也使学校的办校活力有所加强,更有利于打造学校品牌,还可以将该校富有特色的专业打造为行业标杆产业,实现多方互惠互利的效果。
其次是重视校企合作机制的深度。校企合作深度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模式的成效,更影响到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效果。若合作深度不佳,将会使校企合作模式流于形式,难以使学生学习到校内所学不到的专业知识,也难以使学生在毕业前的专业技能达到企业的要求,甚至影响了学生日后的就业。因此校企合作必须建立一套长远的发展机制,深入了解学校和企业的真正需要,务求使企业和学校透过这个机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才能使企业更有动力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才能使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实现自身技能水平的提升,才能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该岗位的要求。所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是很有必要的,学校要挖掘企业的切实需要,发挥学校人才资源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支持,如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同打造实训基地模式引申出“校中厂”或者“厂中校”等创新合作机制。并着力推动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和保持此机制的稳健发展,使多方能够通过这个机制获利,以为该机制的稳健发展提供动力。同时要加强校企双方的信息交流与互动,遇到问题双方进行协商,尽可能在双方的利益中找到最大公约数,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机制变得更加长效。
(三)职业规划教学需引起学校层面的重视
如前文所言,目前一些高校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重视,甚至由其他科目的老师来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授课,并没有引入专业规划的教师,由于授课教师专业程度不高,导致课程质量也不好,也成了高校大学生职业教育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所以作为高校首先要确保讲授这一课程的教师是专业的,是接受过系统化的职业规划教育培训的。教师的学历、教学经验等方面也需要引起学校的重视,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进修等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在授课形式上,也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这一课程中的参与度,因为职业规划是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的,所以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因此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如在授课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方式进行,以学生的参与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方式进行,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职业规划比赛等方式,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理解以及积极性,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和鼓励[6]。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学历的人数将会不断上升,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也十分庞大,但由于高校不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导致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产生迷茫,毕业后未能达到企业岗位的要求,导致每年出现了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尽管校企合作在多所高校均有开展,但校企合作深度不高,往往流于形式。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三点改善策略,如加强政府引导等,以为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的长效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