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21-11-27冯红妮庞秀萍于金霞
高 婷 邢 麟 冯红妮 庞秀萍 于金霞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新医改的深入推广,卫生服务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护理模式,而是向着更加专业、更加人性化的护理转变,护理工作的范围由医院扩展到家庭,护理对象也由原来的病人逐步向健康人群转变,如老年照护和母婴照护等,因此,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随之改变。高职院校必须要坚持以社会及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基准,重视实践教学,进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1]。但是就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来看,不少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课程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基础课程太多,实践课程太少,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高职护理专业必须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人才培养基础,全面提升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
一、高职护理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已成必然
现阶段,不少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陈旧,学校还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学习上,对学生的实践及人文素养的提升缺乏重视,导致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无法直接对接岗位要求,无法胜任工作。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新医改政策的深入推广,社会对护理专业的人才更趋于向实用性和人文性发展,而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却在这方面涉猎较少,不利于毕业生在岗位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开设,注重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调整课程体系,培养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具备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使之适应当前医疗行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
(二)有利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
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护理专业,使得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护理专业的岗位不仅仅需要毕业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他们在招聘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时,不仅要看他们的学历,还要看他们的综合实力,只有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顺利通过实习。激烈的竞争无形中给毕业生增加了不小的压力,因此,作为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期间,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增加实践操作,重视人文社科类科目的学习。[2]而作为高职院校,为了培养更多符合医疗单位要求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顺应社会发展,将传统的课程体系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很多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各不相同,所使用的教材也不一样,课程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个院校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也不完善。现阶段,高职院校护理课程体系还是以传统的医学教育为依托,根据医学教育的结构设置以临床疾病护理为核心的课程,很明显,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另外,从目前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使得护理专业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无法顺利对接。
(二)对人文素养意识不足,缺少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随着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护理人员的技术过硬,而且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严格,在保证护理人员拥有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保证护理人员对被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等,从目前护理专业的整体教学情况来看,普遍对心理学、社会学和礼仪方面的教学比较欠缺。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也已经设置了有关课程,不过就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效果一般,究其原因,还是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人文素养相关课程缺乏系统性,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课程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没有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有的教师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能掌握专业的技能就足够了,人文素养学习没有任何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无法真正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三)护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部分专业师资水平较低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由于护理专业教学起步晚,相对于高职院校其他专业的教师来说,教师普遍存在学历较低的情况,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学历仅仅是本科,一些年龄较小的教师学历相对高一些,但是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却比较匮乏。另外,还有的高职院校直接聘请医院的护士兼职某些专业课程。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整体师资队伍来看,他们所具备的知识结构较为陈旧,只是更新不及时,无法满足当前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得护理专业师资队伍无法满足护理专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严重影响护理人才的培养。同时,对于人文类课程的教学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因此,在这类课程的师资配备上出现了严重不足的情况,有的是其他专业的教师代为教学,有的是从其他专业聘请来的,教师本身对该课程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也就导致了学生对其不够重视,使得人文类课程的开设效果不好,不利于护理专业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机会少,模式较为单一
就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实践课程少,学生实际机会也很少,有的仅仅是临近毕业安排他们去相关单位实习几个月,在那里他们只能做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有的单位把他们当作廉价劳动力,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有的学校实习仅仅是形式主义,安排学生在一个科室做基本的工作,学生无法通过实习丰富护理的临床经验,导致他们在真正毕业的时候,无法与将来的工作岗位对接。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实习机会少的问题,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固定的合作单位或合作单位少,学生选择的余地小。
三、优化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现阶段,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要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培养目标,树立现代化护理观念,注重护理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不断创新和完善高职专业护理课程体系。首先,在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科为中心,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其次,教学内容要符合“必须、够用”原则,调整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合理调整整体护理、药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之间的关系,将系统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护理人才的能力培养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职业需求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构建满足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课程体系,逐步优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满足各单位对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护理人才的需求,全面实现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
(二)提升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从目前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上,更注重对患者的人文护理和心理护理,这对护理工作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真正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重视护理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增设心理学、社会学、礼仪学等人文类课程,完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全面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3]作为相关课程的教师,要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注重课程的教学。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要真正认清人文的内涵,转变学习态度,重视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成为更加优秀的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另外,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首先,高职院校聘请专业的教师,对现有教师定期组织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提升教师实践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参加企业或实训基地的学习,提升护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再次,选拔骨干教师,发挥好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骨干教师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可以提升教师整体水平,有利于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最后,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可以聘请医院的优秀工作人员,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加强高职护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升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多元化的实习模式
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地缩减理论课程的课时,增加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实践的机会,同时,加强与周边单位的合作,不断开发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也可以聘请医疗单位优秀的护理人员到校进行临床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多方位的接触临床,更多地了解实际工作岗位的相关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4]
四、结束语
随着医疗单位对护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护理专业只有顺应社会发展,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才能为医疗单位输入更多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护理专业要提升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以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的就业为导向,构建完善、科学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为医疗单位培养更多的具备综合素质的新型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