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工厂化育苗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1-11-27臧晟鸿苏生平刘国荣陆锦凤潘秀萍
臧晟鸿,苏生平,陈 霞,刘国荣,陆锦凤,潘秀萍
(江苏现代农业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东台基地,江苏 东台 224200)
东台是全国有名的瓜果蔬菜生产大市,东台西瓜品冠全国,也是国内最早的西甜瓜地理地名商标地。多年来,由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及消费市场的有力牵引,东台种苗产业技术创新、普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东台市持续开展供给侧改革,加大推进种苗标准化生产和机器换人的力度,在集聚社会资金实施设施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基础上,以西甜瓜产业为载体开展了育苗生产标准化工作,即育苗管理关键技术(光照管理、环境调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育苗机械化发展及相关栽培设施、生产装备等应用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工厂化育苗产业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工厂化数量由20年前的1座,发展到如今的22座,生产规模由20年前的1 000万株,发展到现在的1.3亿株,生产设施由20年前的半机械化,发展到现在的全程机械化和局部智能化;但是,存在政策缺乏有效引导、技术跟进不匹配等问题,有必要对其发展情况展开分析。
1 东台市集约化育苗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产业特色明显,整体运营良好
东台市瓜菜集约化育苗产业主要经营(育供苗)品种为西甜瓜、青花菜、青椒等,年育苗在10万株以上的共有20多个品类,其中西甜瓜6 000万株,青花菜3 000万株,青椒、紫茄类1 600万株(含种植企业自育),甘蓝500万株,观赏苗木300万株。集约化育苗企业21家,年育供苗1.1亿株,其中西甜瓜育供苗率占比25%左右,青花菜等主要品种育供苗率占比100%;工厂化育供苗年产值7 300万元,利税2 000万元。经营规模较大企业包括:一是东台粒粒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面积达4.6万m2,年育供苗3 500万株,年产值1 800万元,主要出口创汇蔬菜;二是江苏省农萃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经营历史最悠久的大型育苗企业(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年生产能力4.6万m2,年育供苗900万株,以西甜瓜苗为主,其中嫁接苗100万株,年产值960万元。
1.2 标准化生产技术先进,节本增产效果显著
多数育供苗企业编制了生产技术规程及系列生产与管理制度,普及了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塑料穴盘轻基质育苗技术,源头检疫、种子处理、嫁接消毒、喷药等预防种苗病虫害技术,大棚多层覆盖与内保温技术应用率均达100%;种苗LED补光技术应用率在30%以上;智能温湿度调节与监控技术应用率在40%以上;少数企业还采用了“潮汐”式水培育苗技术。
1.3 设施装备先进,实现机械化生产
东台市境内共有21家瓜菜育苗场,其中采用塑料穴盘(钵)基质育苗的占比为100%;配套锅炉或电热水泵加温的有6家,占比28.57%;电热线加温或配置温控仪加温育苗的占比100%;采用日光温室(连栋棚)育苗的共8家,占比38.1%;育供苗日光温室面积18 hm2,采用6~8 m双大棚多层覆盖育苗的有17家,占比80.95%;育供苗大棚面积23 hm2,采用多层覆盖保温育苗的占比100%;采用补光(LED)生产的有9家,占比42.86%;采用专用催芽室育苗的有10家:安装自动装盘播种流水线的有4家(有进口自动生产线5台,国产2台),配置自动喷淋系统的有6家,喷淋机械合计76台;安装有机械通风系统的占比100%;安装湿帘及吹风机械的有6家,机械装备共136台套;应用无纺布保温被的有19家,占比90.48%;采用便捷式钢丝床(移动苗床)育苗的有6家,占比28.57%;此外,21家企业共有抽水泵房46座,变压器136座。说明东台市设施装备较先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1.4 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
东台市21家育苗场年产值达到1.23亿元,工厂化育苗技术促成东台全市全年瓜菜产业年增收6.2亿元,同时年消化农业劳动力817人,增加运输电力、金融服务及其他三产产值7 900万元。
1.5 行业组织初步建成
目前,21家育苗企业已建立独立的东台市集约化育苗行业协会,并建立了微信交流群。协会组织开展1年1次大型交流活动,并通过微信交流群实施种子、基质、用药、用工(嫁接工)、装备、商品苗的调剂和技术难题交流。
2 东台市集约化育苗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运营水平有差异,行业管理手段欠缺
部分单位有企业编制的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规程(规范),部分育苗企业并无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有的技术标准比较粗糙,有的缺乏绿色生产理念;另外,东台境内目前共有12家企业配备了专职育苗质量监管员,其他为业主自监或无人过问,行业管理手段欠缺。
2.2 经营和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更新较慢,产业发展社会关注度不高
目前,25家企业技术负责人及法人无人经过第三方培训考核认证年检,育苗生产也无明确的业务机构对其进行行业指导,尤其是近年来几乎没有得到过主管部门任何项目资助(除上海粒粒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曾由上海市农委给予过项目支持外),相关经营和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专业知识更新慢,影响了集约化育苗产业发展。
2.3 产业经营淡旺不均,技术链接尚有隐患
一是在经营上表现生产高峰过渡集中,淡旺季产销不均,东台集约化育苗作业时间主要集中于10月至次年7月,前后共10个月,其中有2个月为休整期,而高峰期又在12月至次年3月,前后共4个月,其产销额约占全年的70%;二是消毒方法简单,农药占比居多,消毒质量多数不到位;三是夏秋降温育苗存在技术瓶颈,在保持高品质条件下的温度控制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3 东台市集约化育苗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3.1 坚持四高定位,支持指导东台种苗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推动种苗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措施包括:坚持高效驱动,开展以“减环节、压消耗、降成本”,以及“盯项目、提效能、优服务”活动,推动行业优化电子服务平台,促成技术服务与市场营销智能化;优化企业管理,促成产业结构优化,通过项目支持、产权转让、技术参股,整合一批小微集约化育苗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申请专项资金用于规模化育供苗企业路道、给排水、电力、环保等基础设施改造;申请技术培训专项用于育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农民技工的培养;指导集约化育苗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育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申请并编制地方法律法规,形成农业集约化育苗经营资质认证办法和监管办法。
另外,统筹区域发展,实施品牌推广战略,切实加强东台西瓜等一批地方优质品种资源保护,加快培育发展新型集约化育苗经营主体,高质量建设优质种苗生产基地。具体措施包括:创新推动“沿海集约化育苗种业经济圈”建设,鼓励相关企业注册个性化商标和产品合格标识;创制集约化育苗区域品牌,积极培植种苗名牌;运用协会等平台建立健全区域发展合作、协同联动的新机制,着力把“沿海集约化育苗种业经济圈”建设成为苏北地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重要窗口,通过产销一体化品牌输出,主动参与中西农业合作,力争将东台集约化育苗产业高起点链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
3.2 创新设施设备,积极提升先进育供苗技术
主要措施包括:(1)实施种苗联动发展,结合国家种质安全战略,创建瓜菜良种引进开发中心,推进种苗产业标准化。(2)开展基质代土等相关育苗技术的研究,推广绿色环保理念,改良嫁接育苗技术,探索水培育苗、湖汐式育苗等先进快速优质育供苗技术,努力提升东台品牌种苗市场竞争力。(3)进一步引进开发先进适用的环境控制系统:工厂化育苗的控制系统对环境的温度、光照、空气湿度、水分、营养液灌溉实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由传感器、计算机、电源、监视和控制软件组成,对加温、保温、降温、加湿、排湿、补光和微灌溉系统实施准确而有效的控制。(4)进一步引进、开发、应用其他机器换人与支持装备:一是微量灌溉和营养液补充设备,超微量农药雾喷装备,选择应用室内环境自动变换装备,实现供水量、室温和喷淋时间可变调节,并兼顾营养液的补充和喷施农药,实现根据种苗的生长速度、生长量、叶片大小以及环境的温、湿度状况决定育苗过程中的灌溉时间和灌溉量;二是配置运苗车与育苗床架,选用固定床架和育苗框组合结构或移动式育苗床架改进育苗床架,并构建无人运苗车(包括穴盘转移车和分体组合式多层结构成苗转 移车)。
3.3 拓展营销空间,提升优质种苗贡献水平
首先,更新服务理念,建立种苗跟踪服务技术规范,通过建立手机服务终端,加强与客户的互通联系,进一步提高供给侧改革水平;其次,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借助行业协会平台,开展种苗营销人员培训,使之树立依法经营意识,同时从社会上招引熟悉种业种苗经营管理及营销人才,创新拓展营销空间的模式,提升种苗营销水平,并借助区域合作、银企合作、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争取拓展种苗销售机会与空间;其三,主动增进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产学研合作,适时、适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种苗生产水平;其四,完善行业规范,建立健全种业种苗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产后服务争议处置办法及风险防控措施等。
3.4 推进产业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通过以下措施推进产业融合,带动乡村振兴:开展基于特色种业、种苗产供服务产品的研发工作,拓展一批种苗衍生服务项目,设置嫁接西瓜、铁皮石斛、甜叶菊工厂化生产用工岗位;借助委托育苗、商品化育供苗,设置包装、运输、移栽及栽后管理工作岗位;开展基于韭菜、香葱、葡萄、药菊、水仙等特色种质资源利用的研究,形成“特色种子+艺术盆栽商品”创意衍生增收新模式;开展基于葡萄、草莓、观赏苗木、西瓜等特色种质资源利用的研究,拓展特色种苗电商营销资源,形成“特色种子+农村淘宝带货”创意衍生增收新模式;开展基于特色种业农旅文化包装加工研发工作,开发一批休闲观赏旅游产品和采摘体验旅游产品,创制“特色种子+采摘体验”创意衍生增收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