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师学院电类专业推动产教融合模式方法的探究

2021-11-27高扬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元器件调试工程师

高扬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江苏 常州213000)

1 工作岗位实践内容与收获

在企业岗位实践期间,笔者参与了各部门以及不同岗位的生产实践活动,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了该公司的组织架构以及产品研发生产作业流程,公司主要以自动化工程项目开发为核心,主要开展硬件开发、软件开发、西门子OEM系统集成等业务,在企业实践期间笔者参与了多项电气控制柜设计开发任务,为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企业是以项目任务为主导,团队化运作。下面将笔者在企业中实习所了解到的电气项目设计工作流程大致总结如下。

第一步,由企业技术总监对接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完成技术层面的对接,对接内容包括设备机械部分运动形式分析、电气控制部分功能要求分析、工艺要求分析、成本控制分析、技术实现重点难点分析。

第二步,技术总监将对接内容汇总,交由技术部,由技术部经理召开技术分析会,根据项目工程量的大小分配任务给一位或多位工程师,由工程师完成项目任务方案的制定工作。

第三步,工程师制定两套以上技术方案,再次与客户进行对接,对接过程中结合客户的需求,阐述具体的实施方案,由客户最终确定实施方案。

第四步,工程师根据方案要求并结合机械部分运动要求,制作元器件清单、耗材清单、电缆清单,元器件清单附计算书用为元件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步,工程师将元器件清单交由采购部门,完成元器件以及耗材的采购,同时工程师利用EPLAN、AUTOCAD等绘图设计软件完成电气原理图、元器件布置图、面板开孔图的初稿设计。

第六步,工程师将设计稿交由工程部经理进行审核,经审核无错后交技术总监签字定稿。

第七步,采购部门根据工程师提供的元器件清单生成项目报价表,交由技术总监签字,开始实施采购,采购到位后货物入库,由仓管部完成采购物品的统计汇总入库清点工作。

第八步,仓管部根据元器件清单,进行元器件的品类分拣以及数量核对工作。

第九步,车间主任接收到工程师定稿的项目任务后,制定工时计划,完成人员调配,确定项目负责人,将设计原理图交由相应技术人员,技术人员至仓管部完成元器件的领取、数量核对工作。

第十步,车间人员按照《电柜安装指导标准》开始实施电气控制柜的安装任务,车间主任对于施工进度进行合理把控,技术总监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把控,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第十一步,工程师进行软件编程,触摸屏界面的设计,编制变频器或伺服驱动器参数表,仿真调试。

第十二步,待车间技术人员施工完毕,交由工程师进行出厂调试,安全测试,打点调试。

第十三步,打包发货至客户手中,工程师准备现场施工工具、耗材、元器件、仪表。

第十四步,根据生产环境的不同,确定电柜摆放位置、现场布线方式、电缆敷设方式,完成现场安装、布线、通电调试作业。

第十五步,完成现场检测部分元器件的安装和调试,如各类传感器、功能型仪表。

第十六步,将电气控制柜连接电动机,将编写的PLC程序以及触摸屏界面传入,完成带负载调试。

第十七步,调试现场机械负载,观察机械负载的动作情况,调整程序以及系统参数,以达到预期的控制功能,最后完成机电联调作业。

第十八步,调试完毕,客户验收,交付使用,填写售后服务卡,做资料归档工作。

2 技校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反思

本院一直借助中德合作办学的契机研究项目化教学的方法,课程环节设置方面已经比较完整,但是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套用模板,对于一些课程知识点还只是停留在综合性的阐述,对于每个教学环节并未把具体的企业岗位要求融入其中,造成学生在踏入企业后遇到实际困难不知从何下手。另外在日常教学中,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未落实到实处,对于客户的综合需求考虑欠周到,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教授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而没把客户作为一个个体来对待,所设置的课题更应该将企业项目实施过程融入其中,利用多个分课题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体系,最后用产品化来展现项目实施成果。

笔者深入企业,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作为电气专业的一名教师,感受到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鸿沟。电气行业技术发展速度迅猛,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自身技术未做到与时俱进,学校培养的学生就更加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与本校电类专业毕业生的谈话以及自己的切身感受,笔者认为培养电气技术人员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①学生的电工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缺乏行动导向以及职业意识。在校学习期间不知道学习电气专业应用到哪些产业中,更不知道学习电气专业毕业后会从事什么工作,没有形成职业导向。进入企业后没有职业规划,职业专注力不够。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精,所学课程针对性不强,对于元器件的选型方法、耗材的选择只停留于学校所学的层面,未结合企业实际。机械基础知识缺乏,钳工装配能力欠缺,应用型通用基本技能能力较弱,操作行为未参照标准,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未有效形成。③对于本专业的发展动向一无所知,不能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造成学生就业后提升空间有限,离职率大大提高。④虽然有部分课程采用理实一体教学,但是未能培养学生检修、调试、故障诊断分析设备以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技工院校电气专业产教融合的途径

技工学校培养的主要是蓝领技术工人,现在企业主要需要两类人才:一类是单项技能较强的技术人才,例如配线员,具备按图施工且容错率较低的特质;另一类就是跨专业的通用型人才,例如电气工程师,具备现场施工调试诊断维修的能力,又具备机电通吃的设计开发能力。

课程设置应结合企业用人需求,一年级专业理论课应具备通用性的特点,如电气专业新生入学后除了学习电类专业理论课和参与专业实践课程以外,还需学习钳工、焊工、计算机等基础专业理论课并参与其基础实践,在入学初期更要注重安全意识、职业素养的培养养成,强化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

结合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做好一体化课程改革,例如配线员岗位,其针对的核心课程是电力拖动以及电气线路设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教学计划,以实际项目为主体,有条件的要将企业的具体项目实施引入课堂,用任务驱动学生参与产品研发和制作。

中技阶段夯实基础,高技或技师阶段启用双元制培养,企业全面参与教学,开启专人专岗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这样企业既承担了一部分社会责任,同时减少了培养适用型人才的成本。学生通过企业实践环节,更深入地了解到了岗位特点,之后与企业之间达成劳动协议后,企业无需再花费成本培养,学生工作后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与以往传统的顶岗实习模式相比,真正做到了学校与企业双赢。

改革理论教学内容,技校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知识薄弱,本校实施一体化教学已有数年,一体化课程的开设将原有的理论知识体系进行了打散、阉割、重组的操作,学生对于专业还处于一无所知的懵懂状态,便将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灌输给他们,反而让学生逐渐失去专业兴趣,学生的理论知识架构变得支离破碎,现有改革方案如下:在中技阶段先学会如何做,在完成专业初步入门,对于专业有了相应的了解后,在高技阶段重启理论教学计划,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技能知识,结合理论强化,让学生的知识架构更加稳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运用企业实际案例进行工匠精神宣讲,不断加强创新创业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技工学校教育旨在服务于企业,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用人需求的不断提升,技校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如何跨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鸿沟,让技校学生在职场变得游刃有余,将是技工教育今后发展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元器件调试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
国产元器件选型方式及流程分析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TSI系统安装及调试
宇航型号元器件国产化自主可控的管理模式研究
电气仪表自动化安装与调试分析
调试新设备
调试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