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怎样在前方报道东京奥运会

2021-11-27宗倩倩

传媒评论 2021年9期
关键词:苏炳添比赛

文_宗倩倩

奥运会,是所有运动员梦想的最高竞技殿堂。而对于一名体育记者来说,也是踏入这个行业的心之所向。

今年是我从事体育报道的第7个年头,十分有幸作为浙江省都市报唯一持证记者,赴东京采访报道2020东京奥运会。这也是我第一次正式采访夏季奥运会,尤其是这一届东京奥运会。

东京奥运会很特殊。疫情之下,它的种种限制对记者来说是一种考验。但同时,百年一遇的稀缺性,又让我在出行前对其充满好奇,这种好奇甚至盖过了对于疫情的忐忑。如何在新闻富矿中精准抓住爆点制造爆款,又如何在限制之下另辟蹊径寻找亮点,我在东京奥运会一边摸索一边前行,一边反思一边成长。

在新闻海洋里快准狠地抓大“鱼”

奥运会4年一届,今年的东京奥运会由于疫情延期时隔5年才举办。5年时间,风云变幻,媒体环境亦然。每一届奥运会,都是一次媒体生态的集中展示。

如今,媒体都在进行融合,我们钱江晚报的主阵地也早已从报纸端转移到了移动端。小时新闻APP开设的奥运专题24小时滚动更新,对我报道的首个要求,就是快。

16天,1万多名运动员,33个大项324个小项的比赛。每天的赛场内外,都有新闻发生。前方记者就是距离这些新闻最近的人,我们是第一手材料获得者,也是传播链的开端。

如何在信息海洋之中精准抓住有爆款潜质的精品?记者必须具备在激流中徒手抓鱼的本事:快准狠。

浙江健儿石智勇在73公斤级举重比赛中拿下金牌后,在混采区里被记者们问东问西,零碎的问答持续了十几分钟。最后,竟然被打趣问出了一些关于女友的八卦,并被我们起哄着当场对女友喊出了爱的表白“让你久等了,回家娶你”。

当时,我的第一直觉就是,前面说的那么多赛后感想、夺冠心路都不重要了,在当下,这爱的表白足够了,而且我是第一见证者。但我还要立马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去参加新闻发布会,没有时间停下来整理成稿。

直觉告诉我这个爆炸性新闻绝不能等。于是我在赶路过程中,气喘吁吁地将事情简单地以语音形式发回到了后方,请后方小伙伴帮忙整理发稿。

最终发布的稿件不足200字,但是因为足够快,小稿子创造了大流量,该新闻在钱江晚报官方微博中的阅读量达到777万,点赞量超过20万,并登上了微博的全国热搜榜。

还有苏炳添透露自己将退役的新闻。这段发言同样发生在纷乱嘈杂的混采区。刚刚结束4×100米接力决赛的4个小伙子都难掩没能登上领奖台的遗憾。此时,苏炳添说出了自己对将来的打算——将回到学校当老师,告别赛场。

我同样意识到这是爆点,立刻将这段录音发回了后方,由后方编辑快速整理成稿,在小时新闻APP上的阅读量达到了130万。这些新闻虽然都很短,但是它的新闻价值是极高的,不管是石智勇的铁汉柔情,还是苏炳添的老将身退,都是全国人民非常关注的话题,在这汪新闻海洋中,它们慢不得一分一秒。

视频记录不一样的东京奥运会

视频拍摄Vlog,相信很多记者早就不陌生。如今记者的媒体包里,相机、自拍杆、稳定器已成为标配。我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采访期间,也曾简单地尝试过视频拍摄剪辑工作。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我们前期确定了《戴上口罩看奥运》专题,与浙江日报摄影记者王建龙一起合作,定期发布东京奥运会相关视频。

但是由于疫情,我们不能像往常一样去到东京的大街小巷,采访当地民众,感受东京的风土人情,只能围绕酒店、场馆、新闻中心等奥运相关设施几点一线往返。再加上奥运会的比赛现场、混采区、新闻发布会按照惯例都不允许拍摄视频,这也限制了我们的取材范围。

但我们还是尽力在有限的空间里寻找亮点,在繁忙的采访和赶场中,随时拿出手机和相机记录下影像:例如《如何闯关成田机场》《在新闻中心吃顿饭》《一起逛逛东京奥运会纪念品商店》……

当日本民众和运动员注定没办法出现在我们的视频中,我便把视角对准了全国各地来报道奥运会的媒体同行。他们其实也是奥运会的一道风景,更别说这一届东京奥运会,由于观众被迫缺席,来自全球的1.6万名媒体记者成了奥运会最大的观赛群体。

而此时,正好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事情——排队等媒体班车时,我看到前面有外国记者背的包上居然有一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这是北京奥组委当时发给媒体的媒体包。13年了,居然还有记者在背。

于是,我决定去找几名外国记者聊聊。我在新闻中心的媒体工作间里盯着每个人的包转悠。好在这个包并不难找,很快便找到了两个,然后上前征求采访许可。后方视频组小伙伴将我们发回的视频片段制作成了完整视频全网发布。

这段独家视频《惊喜!我在东京奥运会见到了北京奥运会媒体包,很多外国记者仍在用#中国队yyds》仅在抖音平台就收获了近千万播放量,还收到了北京2022冬奥会官方号的回复。

我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在东京找北京的任务。同时,这也是一次以小见大诠释奥运会意义的采访。每届奥运会都会给媒体发放一个媒体包,每个包都会在奥运会闭幕时被记者带回家,带到世界各个角落。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背包被记者们带到了世界各地,带去伦敦、带去里约、带来东京。我就想,如果做一个背包的10多年路线图,想来也是十分有趣。这幅路线图记录的不仅是记者们的一次次采访,也是全世界因为奥运会而一次次凝聚和联结。

这其实也是我在东京奥运会最大的感受。置身那里,你会觉得世界好小,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人互相打招呼互相加油,就像北京奥运会会歌里的那句:“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

前后方联动打造独家新闻

奥运会报道,不仅仅是前方记者一人的单打独斗,而是越来越重视前后方联动。后方团队的全力支持和优势发挥,既给前方记者分担了压力,还能够充分利用本地优势打造独家新闻。

这次东京奥运会的采访,我要特别感谢后方团队。除了每天的金牌快讯需要依靠后方团队第一时间推送,减轻我在前方电脑发稿不便的压力;我在前方获得第一手信息后,也要依靠后方团队继续深入挖掘拓展,将新闻链拉长。

浙江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夺金后,我第一时间传回石智勇在赛后对女友的告白,这则快讯获得了极高的传播率,但后方小伙伴没有止于快讯,而是立刻抓住线索追踪该神秘女友信息,确认信息后,第二天又火速赶到绍兴当面采访当事人,最终使得神秘女友浮出水面。

从我在前方发回的快讯到后方迅速开展的调查、延伸,这条完整的新闻链正是依靠前后方团队的合作才得以完成。

再比如苏炳添跑出9秒83创造亚洲人历史之后,后方记者利用此前与苏炳添教练兰迪·亨廷顿建立的联系,独家采访亚洲飞人背后的功臣,推出《苏炳添主管教练要离开中国?》《苏炳添9秒83是怎么跑出来的?答案就在外教兰迪·亨廷顿的朋友圈》。

一系列内容,大大延伸了一则新闻的长度、厚度和热度,也收获了独家内容,打响了钱江晚报的报道口碑。

静下心来思考美好和生命

奥运会上,比赛轮番上演,金牌一枚接着一枚产生,我每天的行程也安排得满满当当,去场馆、看比赛、采访、写稿、转场,继续看比赛、采访、写稿……大半个月时间里,好像是被时间推着走,很少有停下来喘口气的时间。

但是如果只是这样机械地跟着比赛走、跟着奖牌走,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缺乏思考。这次东京奥运会,我的重要任务是每天写一篇手记。手记不同于简单记录比赛情况,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虽然写起来很痛苦,但是如今回想,我又十分庆幸自己能够留下这20多篇带着温度和深度的手记。我始终相信即使在这个快速消费时代,内容依然为王。

奥运会,它绝不仅仅是比赛消息和金牌数量。虽然近几十年它的商业属性越来越浓,但它依然是那个无法替代的让全世界看见体育力量、看见人类希望的大舞台。尤其是疫情之下的东京奥运会,它伴随着争议姗姗而来,它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从去年开始跟踪东京奥运会,看着它延期,看着有些运动员由于无法再坚持一年而不得不与之告别,也看着很多运动员克服没有训练场地没有教练的困难只身前往东京。与此同时,全世界都与新冠疫情做着斗争,每一个人都是这场灾难的亲历者。

我很早就开始思考这届东京奥运会的意义。出发前,报社团队也将报道基调定位在展现人们克服种种困难的精神力量,寻找向上、向善、向美的温暖故事。我甚至早在出发前就开始构思开幕式报道的内容和标题。

当我真正坐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当那个蓝色地球缓缓升起,全场响起约翰列侬的《Imagine》,我把早已在心中的那个标题打了出来:“敬生命,敬自己”。与之对应,感受了整届奥运会的力量与美好后,在闭幕式现场又写下《这个夏天的阳光,都属于蓬勃的生命力》。

当我哭着看完郎平与女排姑娘们拥抱告别后,写下《从今天起,把郎平还给家人和朋友》;看着蹦床运动员董栋遗憾收获银牌后第一时间给冠军点赞,写下《是对手,也是朋友》;看着多人项目领奖时队友互相为对方挂上奖牌,写下《谢谢你,我的搭档》……

这都是一句话、一个画面、一个故事带来的感悟和思考。收到不错的评价和反馈,我很开心这些手记能够给读者带来除了比赛快讯之外不同的阅读体验,也给大家展示一个我心目中的更加深刻和有意义的奥运会。

同时,这也说明读者不是只满足于标题党、短消息。只要内容够好,他们依然会愿意花费时间去阅读去思考。而这也是激励我继续创作优质内容的动力。

这些技能你get了吗?

■ 让自己永远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新闻推着走,而是要站到一定高度去思考和感悟。

■ 一次大型采访活动,永远相信自己的小伙伴,相信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

■ 保持足够的新闻敏感性,在繁杂而琐碎的新闻线索中,能第一时间精准抓到那条大鱼。

■ 这是一条百米赛道,将争分夺秒刻在骨头里,慢不得一秒。

猜你喜欢

苏炳添比赛
超越伤病和年龄的“飞人”
——苏炳添
激情燃烧的时刻
健美比赛
苏炳添:泥巴地里跑出的飞人
苏炳添:百米飞人 亚洲荣耀
苏神:每一个“0.01秒”都是一个极限
选美比赛
比赛
苏炳添2016年10秒41收官 校际赛夺冠为母校庆生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