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确立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的指导地位
2021-11-27侯占宇王宇宁
侯占宇 王宇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军事战略指导这一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把这一战略思想贯穿于未来战争指导、军事斗争准备、国防和军队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丰富内涵
强国强军,战略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围绕军事战略指导提出了一系列内涵深刻、意义重大的理论观点,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形成了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
(一)筹划和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习主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高度重视、亲抓实抓,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最高利益,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按照这一战略要求,规划了“三阶段、两大步”发展路径,实施了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战略布局,明确了“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明晰了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途径。为了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习主席强调要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提出了“四个牢牢把握”战略要求,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战略格局,优化了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持续推动军兵种建设战略转型,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我军的领导指挥体制、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从总体上得到了重塑。
(二)筹划和指导军事斗争准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主席深刻洞察国际大势,丰富发展了积极防御新内涵,增强军事战略指导的进取性和主动性,明确根本在防御、要义在积极,要在塑造态势、管控危机上下功夫,注重前移战略重心、更新战略思维。面对国家安全威胁和主要战略对手,习主席领导制定了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强调紧盯强敌、制衡强敌,着眼打赢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战争,注重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相统一,强化联合作战,聚焦多域作战,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科学指导。面对制约我军战斗力生成的深层次问题,习主席强调全军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大力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紧紧围绕备战打仗主责主业,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着力破除和平积弊,突出联合作战训练,强化联合思想,培育联合文化,增强联合作战能力;做好随时打仗的充分准备,立足最困难、最复杂情况,坚持不打无准备之仗,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
(三)筹划和指导未来战争全局。当前,我们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危与机共存,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存在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我国核心利益存在潜在威胁;另一方面,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发生着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着眼打赢未来战争,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搞透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更新战争思维和作战理念。应对未来战争,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在制胜机理上,必须把握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始终做到研战知战,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信息制胜、体系制胜、科技制胜上研究把握制胜机理,探寻制胜之道。在目标指导上,必须发挥非对称作战优势,瞄着敌人的软肋和死穴打,着眼于发挥我们的优势打,坚持灵活自主,善于运用战争的矛盾法则,以能击不能,致人而不致于人。在作战形式上,充分聚焦联合作战,注重开展多域作战,灵活运用无人化、智能化、集群化作战样式。未来战争的进程将始于联合、基于联合,战场的结局将成于联合、归于联合,只有攥指成拳、合力运筹,才能发挥整体效能,实现克敌制胜。在作战指导上,要拓展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内涵,着力在“积极”二字上做文章,增强进取性和主动性,注重攻势行动,变被动为主动,力争先敌获取战场优势,夺取战略主动权。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品质特征
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既是中国特色军事战略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战略的本质特征,也是新时代我军力量运用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对新时代强国强军的深刻认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注重全局性与指向性相统一。军事战略既要通盘谋划、确保战略全局稳定,又要突出重点、扭住关系全局的战略枢纽。全局性是军事战略最基本的特性,对军事力量运用与建设进行全方位筹划与指导。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是新时代我军军事力量运用与建设各方面、各部分、各阶段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我军建设发展的总目标,制定了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推动了国防和军队改革,始终把握军事斗争全局,统筹各种军事活动。指向性就是要把握住战略全局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抓住战略枢纽和关键环节。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做出准确的战略判断,指出了我军军事斗争的战略对手和主要方向,指明了军事斗争的战略指导,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注重攻势防御,强调发挥非对称优势制衡强敌,制定了破除和平积弊的战略举措,为各军兵种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全局中把握住了重点。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不仅是指导新时代军事力量运用与全面建设的核心思想,更是解决制约我军发展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注重稳定性与进取性相统一。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既蕴含着坚强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又展现出高度的战略自信和战略主动。相对稳定性要求军事战略保持基本稳定,军事战略指导一定时期、一个阶段的军事力量运用与建设,只要总的战略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军事战略就基本稳定。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是在洞察国际安全形势的前提下提出的,是指导新时代我军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具有优良的传承性和鲜明的时代性。进取性强调凡事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是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强调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在处置领土争端中要立规矩、稳局势、变被动为主动,在突破强敌围堵中要保持定力、不怕事也不惹事,在适应军事变革中要抓住机遇、抢夺军事竞争制高点。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使得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进取性得到有机结合。
(三)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方法论在新时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创新和发展,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军事战略指导的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鲜明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是指导军事力量运用与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在理论上,注重发挥指导作用,善于军事理论创新,深化了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的新认识,重申了战争与和平、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积极防御新内涵,强调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前瞻思维,形成了强军打赢的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注重用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指导军事斗争各项活动,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运用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扎实做好备战打仗,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持续推进战略措施落地见效,突出实战化练兵备战,提升战略管理水平,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是解决战略性问题的有力抓手,既要在理论上立起来,更要在实践中落下去。
(四)注重创新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指导军事斗争实践过程中,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始终坚持创新与灵活相结合,创新是主线,灵活是抓手,注重发挥两者合力,实现最大效能。习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也是一支军队发展进步的灵魂。习主席将创新摆在战略位置,贯穿于新时代军事力量运用与建设全过程,强调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基点,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由此可以看出,创新成为引领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的重要特征。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不是僵化的、不变的,而是灵活的、发展的。习主席指出,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灵活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两者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最大效能地提升国防实力。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不能仅靠军队自身发展,还要凝聚国家意志、举全国之力,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能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现强国与强军相统一。
三、全面落实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实践要求
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根植和服务于强国强军事业,是实践的科学。学习贯彻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既要在思想上立起来,也要在实践中落下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聚力备战打仗,强化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
(一)牢牢扭住“打胜仗”这个根本。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是军队使命职责之所在、军队存在的根本价值之所在。近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离不开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的科学指导,聚力备战打仗,坚持重心在战,深入纠治和平积弊,持续深化练兵备战,着力解决制约战斗力生成的倾向性问题,为我军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供战略保证。贯彻落实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要紧盯强敌对手,抓紧练兵备战,组织联合作战战备集训,在战略战役筹划、全域力量运用、远程奔袭作战、军民融合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要深化实战化训练、提高实战化水平,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要严肃整治训风演风考风,军事训练检讨反思常态化,坚持按纲施训,紧贴对手组训,持续兴起实战化练兵热潮,让能打胜仗成为官兵最高价值追求。
(二)紧紧聚焦“创一流”这个标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既是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军目标,也是筹划和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是对军事力量运用和建设作出的科学设计,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贯彻落实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要始终沿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前进,按照“三阶段、两大步”的发展路径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步伐,稳步落实“十四五”规划,精心制定建设一流军队战略构想,提高战略性作战能力,具备全球化作战水平,增强无人化、智能化、集群化作战能力,扎实迈出“创一流”的历史步伐。
(三)始终坚持“履使命”这个核心。习主席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要求,提出“四个战略支撑”的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和战略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要聚焦提升履行使命任务能力,实现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大的跃升,必须适应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发展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把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和手段建设作为突破口,大幅提升我军新质战斗力。要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积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转变,加大军事创新力度,为履行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支撑。要加快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打赢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战争,实现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努力建设要素集成、功能完备、灵敏高效、安全可靠的联合作战指挥平台,打造适应全域作战要求的拳头部队,为有效履行我军新时代使命任务提供强大实力支撑。
(四)着力把握“抓实效”这个要则。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是对新时代军事力量运用与建设的筹划和指导,必须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作为政治任务和战略任务,着力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取得实效。在求实重效上,要更加注重聚焦实战的战略指导,坚持战斗力标准,向打仗用劲,坚决纠正同实战要求不符的思想和行为,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经得起实战检验;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的战略指导,下大力气抓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战略管理、人才集聚、实践创新,把创新摆在军队建设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更加注重体系建设的战略指导,统筹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统筹战区、军兵种建设,统筹作战力量、支援保障力量建设,全面提高我军体系作战能力;要更加注重集约高效的战略指导,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做到精准谋划、精准规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精准检验,加快推进我军现代化进程;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的战略指导,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