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年轻记者队伍建设探析
2021-11-27□
□
近些年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进步的背景下,广播电视事业也得到了发展机遇,尤其是在与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传统媒体行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更好地发挥了信息传播作用。广播电视台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应该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记者。当前很多基层地方广播电视台存在着记者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快、年轻记者缺乏、记者培养效果不佳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为了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有必要对年轻记者队伍建设工作展开深入探究。
一、广播电视台记者队伍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很多基层广播电视台在记者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由于缺乏人才上的足够支持,严重阻碍了广播电视台的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笔者在广播电视台工作多年,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一批又一批记者的到来和离开,看到了年轻记者的成长。有的记者工作强度大,薪资待遇不高,也没有正式编制,这都导致了记者流动频繁。很多年轻记者属于合同职工,在新闻采编工作技巧和实践经验上都很缺乏,不能准确找寻报道角度。而且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也缺少对年轻记者的帮助,没有形成有效的帮扶机制,因此整个单位会经常面临缺人的情况,记者队伍年龄结构得不到优化,如何建设年轻记者队伍,促使其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满足实际工作要求,这是一个亟须思考的课题。
二、广播电视台年轻记者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1.“传帮带”接力培养,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年轻记者缺乏工作经验,广播电视台应该为其提供职业素质提升的平台。“传帮带”接力培养模式最为有效,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创设团结、融洽的工作氛围。记者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要对各种人物进行采访,这就需要其掌握高超的语言艺术,所以老记者应该对年轻记者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传授。新闻现场包含很多信息,记者应该准确抓住亮点,找准采访角度,明确主题,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年轻记者应该多观摩,学习经验丰富的记者如何选择采访角度、如何对采访对象进行提问,另外还应该具备临场反应能力,能够妥善处理一些现场突发事件。记者需要承担新闻采访和稿件撰写的工作任务,所以应该注重对年轻记者进行新闻稿件撰写方面的培训指导,老记者在带领年轻记者外出采访的时候,应要求其独立完成新闻稿件,指出其问题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可以定期召开新闻稿件点评会,剖析画面构图、稿件架构、新闻角度选择等方面的优缺点。此外,可以通过技能比武等活动,用“以赛促训”的方式促进年轻记者快速成长。
2.重视培养职业敏感和敬业精神,增强职业素养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新闻素材,就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敏感,有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能够深入挖掘其中有价值的线索,从而才能让记者在职业道路上不断成长。对新闻信息的挖掘,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应该学会利用一切途径和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通过微信朋友圈都可能获取有用的新闻线索,从而为记者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此外,年轻记者还应该具备敬业精神,随时准备投入到工作中,及时深入现场进行采访,收集最新的信息。比如,新闻事件可能会发生在深夜、周末、节假日,无论任何时候作为记者都应该及时奔赴一线,努力做到爱岗敬业。有这样一句话:“记者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这就生动说明了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尤其是对年轻记者而言,在应该奋斗的年龄不能懈怠懒惰,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亲赴一线现场,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巨大贡献。在抗疫攻坚战中,就有很多年轻记者深入到医院、社区进行采访报道,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弘扬。
3.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融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但记者应该注重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促使媒体更好地融合,实现科学发展。相比于各类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新闻传播的精确度更高,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科学分析,对新闻进行更全面的报道。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媒体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可以更加广泛地吸纳受众,增加了受众群体的数量,因此在对年轻记者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也要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实现融媒体发展。以《新闻联播》节目为例,同样设立了央视新闻官方平台,与受众可以更好地互动交流,并且在新闻信息发布的即时性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常常以短视频的方式发布信息,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
三、结语
总之,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要加强对记者队伍的建设,尤其要积极探索年轻记者的培养模式,解决当前记者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广播电视台要关注年轻员工,关爱他们,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重点培养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老员工要带动年轻员工,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工作局面,从而促进年轻记者快速成长进步,推动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