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创新发展
2021-11-27□
□
一、新闻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岗位现状
1.机构合并重组,优胜劣汰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阅读新闻和查看信息。传统的媒体如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逐渐败落。纸媒的沦落这一话题,一直是近几年关注的焦点。2016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中讨论过《新媒体vs传统媒体:颠覆,还是融合?》这一话题。不可否认,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纸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曾经主要为纸媒提供图片的新闻摄影记者,将面临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
2.图片的真实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片处理软件及技术相继出现。利用这些软件,人们可以用很短的时间,通过调整图片的颜色、光线来得到一张“完美”图片。这样的图片获得方式相对传统的摄影来说,既不需要昂贵的摄影器材,也不需要耗时的摄影构思,如此看来大大优于传统的摄影方式。但是它缺少了新闻报道最重要的一点——真实性。使用合成的照片传播新闻不仅是对读者的不尊重,也是对摄影记者这一身份的亵渎,应受到处罚。曾有报道,一名有多年经验的摄影记者,为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对其所拍摄的两张照片进行合成,最终被辞退。这次事件对他的职业生涯及个人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使大众对新闻媒体产生了信任危机。
3.发表图片的及时性
随着5G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人人都能成为拍客。人们可以及时用手机拍摄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高效传播到微博、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而专业的人士在进行新闻照片的拍摄时需要精心构思,这些构思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他们在获得新闻线索后,赶往新闻现场时也会耗费一定时间。而大众对新闻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新闻摄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资金问题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备问题。人们日常使用手机进行照片及短视频的拍摄,而摄影记者则需使用专业的摄影机器,一部机器的价格通常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如果想要拍摄一组更加精美的职业赛事照片,清晰地拍到运动员的精彩瞬间,则需更加昂贵的仪器。
第二,路费问题。短视频的兴起使得人人皆是拍客,人们可以随手拍摄、发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各种新闻。而新闻摄影记者在获得新闻线索后则需及时赶往新闻发生地进行取材,路费则成了一个问题。
第三,部门资金的短缺。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一些传媒公司把资金投入到新部门和新技术的研发上,这也导致分给摄影部门的资金日渐减少。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新闻摄影记者这一职业与社会拍客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随着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的发展,消息的传播越来越便捷。有时传统新闻媒体还没有对事件进行报道,网络上就已经有人将事件的详细过程发布出来。这就使传统的新闻摄影记者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更加适应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下面对新闻摄影记者的改革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二、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该如何生存
1.注重新闻的后续报道
在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新闻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碎片阅读,一个人每天可能阅读多达几十条新闻,但相关新闻的后续报道则不常看到。网络自媒体平台给所有人都提供了成为拍客的机会。新闻摄影记者应注重新闻的后续报道。
2.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在传播如此便捷的网络时代,新闻摄影记者该如何显示出自己的专业优势?笔者认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非常必要。现代社会,虽然一部手机一个DV就可以拍摄出好看的照片和精美的vlog视频,但是很多自媒体平台上的新闻断章取义,传达出的信息与事实相差甚远,使得人民大众不能充分了解事情真相。在这一方面就体现出专业的新闻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专业新闻摄影记者与百姓拍客最大的不同是具有社会责任感。专业摄影记者不仅要在技术上不断进行学习和提高,还需增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不拍摄、不合成虚假的新闻照片或视频来欺骗大众,不错误引导舆论的发展。
3.扩展新闻的传播渠道
以往报纸仅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于阅读胃口越来越刁钻的现代人。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对所拍摄的新闻图片及视频进行精心排版,以适应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并且应该扩展新闻传播的渠道,如央视新闻近几年推出央视新闻公众号、央视网APP及央视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一些传统的杂志社也开始发行电子刊物。
4.向复合型人才转型
传统的新闻摄影记者更多地注重于新闻图片及视频的拍摄,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闻摄影记者也应该学习更多的新闻传播技能,成为复合型的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
三、总结
网络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行业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在以后的新闻摄影报道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消息范围广、便捷的优势。同时新闻摄影记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快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为大众拍摄更加真实、专业的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