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本理念,追求有效教学
2021-11-26朱士青
朱士青
摘 要: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回归生本,强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主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有效教学应坚持生本理念,以学生兴趣为本,以学生探究为本。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让学生有效地学,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实现有效教学,将教学落到实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导入、课堂中间、课堂结尾三个方面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为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提供经验。
关键词:生本理念 有效教学 操作策略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师本”的课堂,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如何教,教得好不好,很少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得怎么样。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回归生本,强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主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生本课堂关注学生学什么,生本教学以学生兴趣为本,以学生探究为本。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
一、优化导入,创设良好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为整堂课定好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导入的最大目的在于揭题、激趣、诱思,即揭示教学主题、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有趣的方式开启学习旅程。为了创设良好的教学开端,可采取如下策略优化导入:
(一)创设情境,形象导入
“抽象性是数学的最大特征。”数学的抽象程度是其他学科无法匹及的,但是小学生最具优势的是形象思维,这使得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认知特征距离较大,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教学情境化,通过创设情境,借助具体的场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现实之中,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可感可知,以迎合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
情境导入不仅可以化抽象为具象,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理解。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游乐场的视频,着重引导学生观看旋转木马、摩天轮等带有旋转现象的游乐设施与活动场景。生动形象的场景不仅给学生以直观感知,自然地导入旋转这一主题,而且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旋转概念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游戏体验,激趣导入
游戏是颇受学生喜欢的娱乐方式,若学习如游戏,学生将进步飞速。游戏化是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把数学学习设计成游戏形式,把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之中,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感知和体验。游戏化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数学枯燥单调的形象,让数学变得有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是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可以在课堂伊始设计一个“猜人”游戏:教师在课前将一个牛玩具偷偷藏在了一个学生的抽屉里,请学生猜猜玩具藏在谁的抽屉里。由于没有任何提示,学生的猜测五花八门,毫无根据。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5,6),很多学生立刻受到启发,有的说在第5组第6个,有的猜是第5排第6个。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试着应用数对确定位置,调动学生探究数对的积极性。用游戏的方式导入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设疑引思,问题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的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学习缘起于好奇,来自疑问。疑问是思维的标志,数学教学以数学思维训练为核心,自然应该将提出疑问放在重要位置。数学课堂首先应唤醒学生的思考意识,让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设疑提问,用问题导入,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要采取设疑引思、问题导入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学习主题,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周期”一课时,笔者制作了一个红、绿、黄三种颜色间隔排列的彩带。把这根彩带放入暗盒,一点一点抽出来,让学生猜颜色,学生猜一次就拉出一段,在把彩带全部拉出来后,问学生:“这根彩带漂亮吗?”“颜色排列有什么规律呢?”“像这种有规律地排列的现象叫作什么现象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每个问题循序渐进,为学生指引方向,将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后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有效让引,提升探学质效
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的课堂,生本教学应坚持“教为学服务”的原则,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教师应合理地让学,巧妙地引学。自主探究研学是生本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和“引”的有效性影响着探学质效,有效“让”“引”才能促进有效探学。
(一)适度让学,保障探究时空
传统课堂中的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没有自由,无须探究思考,如同知识的容器,只需接受教师的灌输。生本理念倡导学生当课堂主人,做学习主体,开展自主探究,自我建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让出课堂时空,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保障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同时,教师让学也要适度,既不能抓住不放,又不能放任自流,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与学的时间。笔者认为,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三分教七分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时间与学习任务,既保障学生学习自由,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学生的探究保驾护航。
(二)巧妙引学,提供探究支持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等多重角色。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立在课堂中央、立在学习中心,还要巧妙地引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学习框架,提供探究支架,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有效支持。教师的引要引得适度,不全盘包办,不过分指导,只需稍作点拨启发;引学要引得及时,引在关键时刻,引在学生困惑之际,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引学要巧妙一点,可以采取演示操作、言语启发、借助学单、提供学具等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发现知识的真谛,摘取知识的明珠。例如,在教学“认识梯形”一课时,老师在情境导入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同时为学生提供导学单和操作材料,让他们学有所指、学有所依、学有所长。教师在提供材料支持的同时,要适时引导学生探究、展示、交流。
(三)合作研學,提升探究效率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个体之间是孤立封闭的,相互之间极少进行交流合作,全靠一己之力完成学习任务,遇到复杂的问题很难独自解决,学习效率往往比较低。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多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有助于凝聚集体的智慧,合作共赢。
合作研学是有效学习的路径,不仅可以增加学生情感的交流,加大信息的传递,而且实现了互助互惠、经验分享、思想碰撞,有效地提高了学习动力与探究效率。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布置探究任务,将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围绕学习任务展开讨论,在合作中研讨探究,有效建构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模型。
三、精彩结局,提升教学境界
课堂结尾,乃收官之笔,同样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是虎头蛇尾,还是画龙点睛,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结尾艺术。结尾的方式有总结式、悬念式、延伸式、呼应式、发散式等方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选用合适的方式,给课堂一个精彩结局,以提升教学境界。
如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的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梳理整个学习过程和结果,通过归纳总结,给课堂画上完美的句号;在“认识三角形”一课结尾部分,采用首尾呼应的方式,回到课堂开始提出的问题,在回顾反思中完美收工;在“简单的周期”一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应用周期规律设计绘画图案,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将数学学习融入生活,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生本理念,以学生为本,将学生放在课程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