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购水深,印度为何屡做“冤大头”?

2021-11-26一墨

看世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军购军工强国

一墨

印度购买的鲉鱼级潜艇

在“阿富汗风暴”余尘未了之时,一场茶壶风暴却在美国的盟友圈里愈沸愈烈。9月15日,英美澳组成三国安全同盟AUKUS。澳大利亚获美英输出核潜艇技术,故取消接受法国帮助建造潜艇的协议。

在被盟友撬单之后,法国似乎也在找新买家,来填补澳大利亚造成的损失。9月18日,法、印两国外长就促进“真正的多边国际秩序”项目达成了一致,让人猜测法国想让印度接盘潜艇大单。

如果后续“剧本”照此发展,印度“接手”澳大利亚反悔的次等货—法国常规动力潜艇,那么印度在国际军售市场上将进一步坐实了其“接盘侠”乃至“冤大头”的形象了。

从“佛系”到“疯狂”

或许长期经历被异族殖民的屈辱,印度人一直都有个强国梦。“印度以它现在的地位是不能做二等角色的,要不做一个大国,要不干脆销声匿迹。”这是尼赫鲁还在英国人监狱里,就留下的豪言壮语。

1947年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就带领着印度人追寻他们的强国梦。不过一开始,扩军并不是首选。印度精英当时认为,只要自己独立于美苏两大阵营之外,“不结盟”就能为他们营造出和平安全的发展环境。

同时他们深信,在生灵涂炭的国土上,“恢复社会稳定、发展经济”才是他们最迫切的工作。印度“圣雄”甘地更是认为,“印度不想拥有庞大的陆军和同样庞大的海军和空军,作为战争工具它们将被发现是没有用处的”。

然而现实却是骨感的。印度在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中遭遇惨败后,民族自尊心受到了重创。此后他们重新审视,认为要实现“强国梦”,就必须先把印度洋真正变成印度的洋,同时永远压制住宿敌巴基斯坦和防范北方邻居。而做到这些,印度必须提升武力。

在1962年前,印度很多精英自认为他们虽比不过西方,但是长期近距离接受西方文明洗礼的他们,是远胜中国的。他们尤其对自己的武装力量有信心,因为英国殖民者缔造的印度军队,曾是亚洲大陆上的“常胜军”:他们曾在米字旗的指挥下,为“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开疆拓海,并取得了辉煌战果。

“费尔康”预警机

军火商只要接到印度的订单,总会很“识相”地给这些武器装备加价。

独立后的印度在南亚次大陆“雄风依旧”:1949年,出兵锡金,同年“接管”不丹;1950年趁尼泊尔内乱,强化了对其的控制;1961年,通过武力从葡萄牙手中夺回殖民地果阿……因此,印度也沉浸在自己的强国梦之中。

然而,1962年的惨败是当头一棒,成为该国国防政策和军事力量发展的分水岭。印度由“搁置国防”向大力对外军购迈出了步伐。

武器市场的“香饽饽”

2020年,印度GDP的增长率约为-8.9%;今年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在如此艰困的时局下,印度军购预算依旧是有增无减。在其2021财年的军事预算中,用于武器采购的支出为184.8亿美元,与前年的159.1亿美元相比,增长了16%。

其实早在2012年全球武器市场上,印度所占进口份额就曾高居榜首。印度“出手阔绰”,在国际军贸市场已是共识。军火商只要接到印度的订单,总会很“识相”地给这些武器装备加价。

1999年,印度与俄罗斯达成协议,俄把“超日王”号航母卖给印,价格10亿美元。然而协议规定,“超日王”号必须在俄罗斯改装。这一改装不仅花了14年,而且到真正交付的时候,印度实际上付给俄罗斯23亿美元。

2003年,以色列在外部势力的干扰下,把原本为中国研制的3架“费尔康”预警机,以一架4亿美元的价格转手卖给了印度。其实,当初中国和以色列达成的价格是2.5亿美元一架。

2011年,美印签订军购合同,印度以每架4.1亿美元的价格,向美购买10架C-17“环球霸王”Ⅲ战略运输机—然而,美军自己订购同类型的C-17单价是1.5亿美元,美国盟友澳大利亚和英国的订购价分别是1.9亿美元和2.2亿美元。印度明知被宰,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C-17“环球霸王”Ⅲ战略运输机

印度國产主战坦克“阿琼”

印度之所以愿意花巨资进行军购,主要是幻想能捡漏他国的高新技术。然而,核心的军工技术向来是国家的顶级机密。军事强国对外出售自己的武器都会“留一手”,这已是各方心照不宣的公开秘密。

美俄等军工强国在武器出口上,都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其出口的军事装备与国内同类装备相比,性能一般都是打折扣的。例如,印向美购买战略运输机,即使价格比美卖给盟国的高出几倍,美国还是拆掉敏感的军用电子器材后,才交付印度。

俄罗斯卖给印度的战机也同样是精简版,其火控的水平远低于俄自己使用的同类战机。因此,印度在对外军购上就算出手阔绰,也难以接触到他人的核心军工技术。

军事强国,难圆的梦

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独立时,军事装备几乎百分百依赖美英等西方国家,因此军事装备“万国造”的特色,从那时开始就深烙在印度的骨子里。

同样,印度的军工产业也是依靠他国建立起来的。印度虽然有发展军工产业的野心,奈何工业底子先天不足,本国效率低下的军工产业,难以长期给印度军队提供令其满意的武器装备。

其中,国产主战坦克“阿琼”的难产最为典型。印度为“阿琼”的研制投入三四十年的精力,然而“阿琼”迄今都还没达到印军的要求,无法大规模量产。印度无奈,只能继续进口俄罗斯的T-90坦克作为主战装备。

LCA“光辉”战斗机同样耗费印度30多年的精力,至今也未能达到印度军方真正满意的水平;在俄罗斯的幫助下,印度花了十多年并耗费29亿美元建造了“歼敌者”号核潜艇,然而在2016年服役后不久,就传出它被海水倒灌的乌龙事件;由西方国家设计、印度自制的国产航母历经16年,耗费近30亿美元,目前还处于海上试航阶段。

印度军购活动中的腐败问题,几乎到了“无案不贪”的地步。

LCA“光辉”战斗机

2021年8月9日,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地区,印度军队与俄罗斯南部军区部队举行联合军演

自家军工产业“不给力”,而国际上尖端武器的更新换代,却是日新月异。这客观上迫使印度将眼光投向国际军贸市场。同时,在大国情怀刺激下,印度军方对自身武器的更新换代,亦存在着过于急躁的心态,不仅缺乏足够的耐心等待国产装备的问世,更难以接受国产武器装备的性能比外国稍逊。

据《印度时报》2012年的报道,印度军方不满国产“阿琼”主战坦克的性能缺陷以及研发过程的拖拉,为促使政府下决心釆购俄制T-90坦克,在两类型坦克进行比较测试的过程中,刻意耍手段让“阿琼”惨败给T-90。最终印军如愿抱得俄制T-90归。

助长贪腐

印度军方这种偏爱“洋武器”的心态,无疑是西方军火大鳄所乐见的。同时这种偏好,也给印度本就腐败不堪的军购“添油加醋”。

印度军购活动中的腐败问题,几乎到了“无案不贪”的地步。有资料显示,印度军购回扣率已从3%上升至10%左右,甚至成为印度官方采购人员内部公开的秘密。

法媒曾透露,法国反腐败局的一项调查显示,“阵风”制造商法国达索公司涉嫌向“中间人”支付了110万欧元。“中间人”是一家名为Defsys Solutions的印度企业。

无独有偶,《印度斯坦时报》也曾报道,为了方便政府要员的工作需要,印度政府与意大利军火商芬梅卡尼卡集团签订了购买12架直升机的合同。然而不久之后,参与此次军购的多名印度政府官员,被曝出接受芬梅卡尼卡集团的贿赂。

更可怕的是,一家外国军工企业在报价上,明明比芬梅卡尼卡集团的低约四成,但该企业的标书甚至都没被启阅过。

像印度这样的大型国家,需要相当大的武器装备量,倘若自产能力不够,过于依赖他国是十分危险的。他国可能会对印度实行技术封锁,断绝武器零配件供给,让印度买回来的装备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如今,印度虽然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做了一次又一次“冤大头”,被外人笑话,但在印度精英眼中,与国际影响力、国防实力相比,在金钱上吃亏是无足轻重的—因为钱花完还可以再挣,要是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失去威望,钱再多也换不回了。

猜你喜欢

军购军工强国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秦晋争霸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军工股上涨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美国对台军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