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名县救灾治水,八年抗战迎曙光

2021-11-26赵冀生

慈善 2021年6期
关键词:贫农中农粮食

赵冀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继续整理家史,编写父母革命斗争的故事,完成了父亲赵为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大名县救灾治水,抗击日寇的编写,以此深深地怀念和告慰他老人家吧!

1943年7月,父亲赵为一调到河北省大名县工作,任抗日民主县政府县长,县大队队长。1945年9月,又调回冀南区行政公署民政处工作,前后在大名县工作了两年又两个月。当时大名县的管辖范围是现今大名县城北,大围河以西这一块地方。

当时大名县属冀南区一分区,专员是解蕴山同志,他在1943年5月26日敌人的一次“大扫荡”中牺牲了,王悦臣刚继任一分区的专员。地委书记陈荣,军分区司令是桂干生。我父亲赵为一的前任县长是史烈光,后任是刘今生。

我父亲在大名县这一段时间,正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及水旱灾害严重,非常困难的时期,大名县驻有日伪的重兵,日军一个营,伪军一个师,伪师长的外号叫“半截砖”。从邯郸到大名90公里的公路,在大名境内一段有许多据点,此外,大名县内海子、杨桥、万家堤、龙华、金滩镇、东门口等村镇还有七八个日伪据点。

从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农历八月十四日,大名县干旱无雨,灾情严重,老百姓饿死了很多人,把树皮都扒光吃了,野菜也很少,卖儿鬻女、妻离子散、背乡离井、外出逃荒。1943年全县20多万人,逃荒和饿死的达5万人。赵为一赴大名县时,路过谢寨村,村长派他们到大地主谢悦家去吃午饭,谢悦家有300亩地,吃的是有三成粮食的糠窝头,谢悦老头子陪着他们吃,吃得蛮香,晚饭还是糠窝头。当天晚上赵为一肚子就痛了,一直没有大便,当时中农家的窝头完全是糠的。

赵为一到大名县后继续做了救灾工作。整个救灾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借粮斗争。1942年3月至7月,组织贫下中农,包括一部分中农向地主借粮,挖出地主藏的粮食分给大家。

二是生产自救。1943年7月至1944年7月。组织家庭副业,纺线织布、编席编草帽。组织商业,积人粪、牲畜粪,运到元城县换粮食和食油。组织运输队,用手推车到山东省微山湖西区一带的金乡、鱼台和巨野县等运回粮食。各村都有运输队。当时最有名的是一区黄金堤一村的劳动模范赵贵山的运输队,他们的每辆手推车能推五六百斤,如挂上风帆能推八百斤。当时运回的粮食是冀鲁豫军区支援的十几万斤粮食,还有用家庭副业产品换的粮食。后来,1944年秋大名县委、县政府召开劳动模范和杀敌英雄竞选大会,赵贵山被选为县劳模,奖励耕牛一头、犁一套,并作为大名县代表参加冀南三专属的劳模会再参加竞选。1945年2月19日,在三专属召开的劳模大会上,被选为劳动模范第三名。1945年3月1日,冀鲁豫边区群英大会,被选为全边区258名的战斗英雄、民兵英雄、工作模范、劳动模范之一。

三是开展赎人赎地、减租减息运动。大名县抗日根据地到1944年,无论是对敌斗争还是农业生产,形势都发生了明显好转,这为农村各项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赎地运动。由于1942年、1943年连续两年严重灾荒,许多农民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把自己的土地出卖或当押出去。刚开始一亩地还能卖一二斗粮食,后来有的一亩地只能换二斤馒头。当时一般村庄出卖土地的农户达80%以上,有的农民将土地全部卖光,然后带全家逃荒外地,地主、富农乘机兼并土地,再次造成贫富分化加剧,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因灾荒和债务失去土地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保证他们能够生存和发展,大名县根据冀南行署发布的公告:凡是灾荒中用低价收买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逃荒外出的人或被迫改嫁再婚的妇女,如果愿意回来,可以回来。大名县赎地的原则是:1942年和1943年两年内因灾荒所迫而出卖的土地可按原价赎回;这两年间因债务关系而当押的土地要赎回;贫困农民出卖给地主、富农、汉奸、贪污者的土地一律赎回,地主、富农、汉奸、贪污者卖给一般农民的土地不准赎回;一般中农与中农、贫农与贫农之间所卖的土地改为当契,贫农卖给中农的土地可赎回二分之一,中农卖给贫农的土地可赎回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县的各区成立了赎地委员会,各村成立了赎地调解委员会,宣传发动群众,赎地运动使因灾荒和债务失去土地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他们赎地心切,精神兴奋,日夜奔忙,催办赎地手续。有些买地的地主、富农拒不执行赎地政策,或阳奉阴违拖延时间,或威胁利诱群众,在赎地委员会的领导下,农会积极配合,坚决维护贫困农民的利益,通过斗争或调解、说服不同的方式予以妥善解决。

1944年7月至10月,帮助贫困农民按卖地时的价钱,买回了灾荒时卖给地主的土地。中农以下的妇女灾荒时都跑到赵县、蒿县,县政府开出赎人证明信,领回逃亡到外县的妻女。

在赎地运动的同时,还开展了减租减息,增资增佃和反霸运动。

2.减租减息运动。减租减息运动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大名县除县城周围敌占区外,其余大部分地区都实行了减租减息,但由于敌情严重和连续自然灾害,减租减息运动并没有得以深入开展。1944年秋,冀南三地委把减租减息作为中心工作,大名县发动群众,宣传二五减租、半分减息政策,深入地展开了这一运动。

3.增资增佃运动。增资增佃与减租减息政策是一致的,即雇工按五一增资(工资增加20%),佃户按原来所得增加二分之一。

4.反霸运动。1945年春,对少数恶霸地主和土豪劣绅仍然反动气焰嚣张,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者,进行了反霸清算斗争,打掉了他们的威风,树立了贫雇农群众的权威,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

通过生产自救、赎地、减租减息运动,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热情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生活得到了改善,对巩固发展根据地起到了重大作用。

1943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下了头场雨,旱情解了,县政府从外县运来麦种,分给老百姓,种上麦子,但是百姓没吃的,有人偷着晚上顺着垄沟扒麦粒吃。在这段时间,趙为一每到一村,就叫警卫员李洪基到地主、中农、贫农家各要一口干粮,看看他们吃什么。地主家的干粮有三四成粮食,中农是一二成,不成个,贫农是有点糠,其余的是高粱壳和野菜,不成个,散成渣。贫农包括一部分中农,饿死的人最多。

1943年9至10月,漳河上游闹大水,河水漫出来,淹了县五区和六区的几十个村子。县政府又调进粮食,用船运到灾区,每户发十几斤。赵为一看到一些老年人躺在高地上,瘦得皮包骨头,虚弱得已经坐不起来了,看到送来的救济粮,面带笑容地说:“哎!再吃几斤也不行了,起不来了!”

为了防止漳河水向北泛滥,1943年秋开始修北大堤,从齐固到崔庄,东西长十余里的河堤。也是以工代赈,修堤的百姓们身体都很虚弱,用毛巾兜着糠,找个背风的地方,一面喝凉水,一面吃糠,实际是躺在堤下面晒太阳,干不了多少活。从1944年春季全县开始大规模的治水,动员了四、五、六区的全部劳力参加,有一万余人。修堤的人每人每天给三斤粮食。加高加宽漳河北大堤,疏通河道,裁直河弯。为保证治水顺利进行,动员组织全县士绅、名人十余人,由分区救国会主任廉伯雅的父亲廉大爷领头出面疏通敌伪军,防止他们出来捣乱破坏。因为万家堤村是在大堤内,加高加宽大堤,会威胁到万家堤的敌人据点。敌人一直没有出来破坏。秋季漳河水暴涨,由于修好了北大堤,关住了漳河水,避免了全县大部分乡村被淹,当时给北大堤起名“万人堤”。

1944年麦季大丰收,但因大旱大水灾后,人们又暴饮暴食,吃麦粒、炸果子,撑死一些人,再加上霍乱流行,又死了许多百姓。

1945年春季,党中央号召“扩大解放区”,大名县县大队和军分区一个团共同作战,首先拔除了海子、杨桥两个据点。海子据点有伪军一个营,三百多人,他们凭借钢筋水泥炮楼顽固死守,我们牺牲了四五十名战士,后来采用挖地道的方法,直挖到炮楼底下,放上炸药,让他们坐了“土飞机”。这次战斗打了十几天,接着又陆续拔除了其他全部据点。1945年5月上旬,大名县城的日伪军都收缩到河南省安阳市,大名全境解放,抗日民主县政府进入大名城。7月7日,在冀南三地委、三专属领导下,组建大名市,将大名县城改为大名市,任命赵为一为市长兼卫戍司令。大名市为冀南行署的直辖市。

大名市建立后,抓紧拆城备战,防止日伪军卷土重来;安置烈军属;镇压反革命;保护工商业;清查教会土地;组织工会;农村深入开展减租减息等系列工作,保卫胜利果实,积极准备自卫战争。◎

猜你喜欢

贫农中农粮食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中农人的独家记忆
珍惜粮食
中农网启动大宗农产品区块链联盟
黑岛传治为贫农发声
邓子恢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
贫下中农最干净
一字歌
把粮食保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