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拍摄(之二)
2021-11-26李玉林
李玉林
(3)
镜头前那个俊俏、可爱的女孩儿是一位民辦教师的女儿。录音师老于把一个玩具,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布熊送给她。女孩儿先是惊讶地睁大一双水灵灵眼睛,当确认这只小布熊确实是送给自己的以后,将小布熊紧紧抱在怀里,一会儿贴到自己脸上,一会儿又一个劲儿地亲吻。
她的父亲,那位高高瘦瘦,被称为“大个儿孩子王”的民办教师杨二周说:“孩子9岁了,长这么大,这是她第一件玩具。”录音师老于和摄像师老梁听了鼻子都发酸了,他俩都表示今后要负担孩子的教育费。
杨二周是全县数得着的优秀教师,从教十余年。他教的班在全乡复式班升级统考中,连续11次获得第一名。县委、县政府两次授予他“先进工作者”称号,两次给他立大功,号召全县教师向他学习。1994年10月,杨二周作为地区六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百名希望工程园丁奖大会。
自从当了教师,杨二周就给自己定了几条规矩:没有备好课不休息;没有写好三个年级的教案不休息;没有给学生补完课不休息。
1989年9月,杨二周得了严重的关节炎和坐骨神经痛。医生警告他,如果不卧床休息几个月,可能会瘫痪。可他只躺了两天,就再也躺不住了。第三天,他挣扎着站起来,双手拄着根枣木棍,弓着腰艰难地蹚过河往学校走去。两公里的路,他竟走了两个多小时。
终于又站在教室里,站在学生们的面前了。可是,写板书时,一动笔,就痛得他全身痉挛。粉笔掉到地上好几次。一节课下来,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就这样,他居然坚持了半年。
就是这样一位优秀教师,就是因为民办教师待遇太低,家里太穷,老婆终于跟他打离婚跑了。
老婆是经人介绍和他认识的,准备结婚时,听说他是个教师、知识分子,还觉得挺体面挺自豪。但是,当看到每月只赚那么一点钱,家里穷得叮当响,就三天两头和他干仗。冲他喊:“这哪里是人过的日子!凭你那28块半(杨二周当时的月薪)能养活5口人吗?”他家有年迈的父母,加上他们夫妇和孩子正好5口人。
老婆看人家下煤窑的,当包工头的,甚至到工厂里上班的都比他赚的多得多,就天天喊着让他辞职,别再干教师这个行当了。
可他放不下他的学生们,放不下学校。
老婆下了最后通牒,说:“你非要干这穷死的民办教师,跟着你过,我早晚得饿死。我得逃命去!”
离婚后,杨二周可遭了大罪。八十高龄的父母要照顾,两岁的女儿要抚养;校内校外,家里地里,全都是他一个人的事。有时,父母相继病倒,他一边扶持老人输液,一边准备第二天三个年级的9门课程,还得整宿整宿去地里浇麦子,几夜几夜地睡不了觉。他家的责任田共一亩半,山上各处大大小小共计17块。他一个人怎么料理得过来?两位老人在家里养了几只兔子,为的能换点油或卖点钱。家里有限的白面都留着给老人和孩子吃,他只能一天两顿玉米面糊糊。给学生们上课时,他常常会饿得冒虚汗。幸亏他身体底子好,不然早垮了。
…………
赵燕和这位教师对话时,心里总是控制不住地绞痛。她问杨二周今后有哪些打算。
杨二周叹了口气,说:“能怎么办,先干着吧。再干个五六年,看看能不能转成公办教师,不行再说。没法子,养不活一家老小啊!”
…………
赵燕他们摄制组拍摄的片子里,每一位民办教师都有值得一提的一段光荣历史和一篇令人为之叹息的心酸故事。
那位十分优雅端庄的女教师叫王向英,从她在镜头前的言谈举止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心态甚高的女孩子。她起小就十分羡慕教师这个行业,可是因为家里贫寒中学毕业后没有继续上学。她本来是完全可以考上师范院校的,却为了一家人的生存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她说她当时特别的绝望。1987年秋天,乡里决定招聘代课教师。听到这个消息,她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她去参加了考试,结果考了全乡第一,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教师,尽管只是一个代课教师。她一干就是八年,期间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并被评为优秀教师。经朋友介绍,王向英和保定的一位小伙子相识,谈了两年的恋爱。小伙子让她放弃在乡里的教师工作,随他到保定。可她放不下她的那些学生,离不开她热爱的教师工作。可小伙子不理解她,并放弃了她,和她吹了。为此,王向英特别伤心,哭了整整一个晚上,但是她并不后悔。她说今后一定要找一个理解自己的,在事业上支持自己的。这样,事业才能干好。她面对赵燕英说:“对我来说,家庭和事业相比,我觉得事业更重要。”
王向英同宿舍的另一位女教师叫杨秀清,比王向英大几岁。她已经结婚了,她的丈夫不让她当教师,她不同意,最终只好离婚了。
还有那位19岁的代课教师,一位清秀高挑的女孩子,为了教师的工作,为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宁肯放弃了在保定棉纺厂每月400元的工资,而只拿每月150元刚刚能养活自己的那一点微薄的报酬。
还有,还有……
赵燕理了一下垂在前额的头发,看着摄制组的同志们,每一位同志,明亮的眼睛里写满了深厚的友情和说不尽的感激和不舍。
摄制组在这个地区的拍摄任务圆满完成,大家就要分别,各自奔赴新的岗位。
这些日子,这前后20多天的时间里,这些同志们跟着她,在贫困山区崎岖的山路上奔波了数千公里,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吃完早饭天才蒙蒙亮,总是到深夜才能回驻地,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好几位摄制组成员还是带病工作。大家共拍摄了17个小时的素材,为电视片的制作提供了最好最重要的保证。
“谢谢!谢谢大家!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完成了这次不同寻常的拍摄任务。我们的工作这么艰苦,待遇这样低,可大家没有一句怨言。我真不知道怎样感激大家。”赵燕说,和每一位同志握手。
她走到摄制组主摄老王面前,她想和他说的话很多,此时却说不出来了。赵燕和这位摄像师以前并不相识,当赵燕第一次与他面谈时,他相当冷淡。但是,当赵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他后,他立刻态度大变,一再说:“哎呀,这片子分量太重了,责任太重了,不知我能不能胜任……”第一次拍摄的时候,赵燕就发现他流泪了。这位摄像师工作中不辞辛苦,不计报酬,一直很让赵燕感动。赵燕紧紧握着他的手,还说什么呢?什么都不说了,她看他的有热度的眼神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在和摄制组司机小孙握手时,赵燕也是感慨万千,眼前又闪过以往的一幕幕场景。摄制组成立后,赵燕他们为省钱,没有在北京租车,计划着到拍摄地区再租车,心想那样会便宜一些,没想到当地租车也并不便宜。当天晚上10点多钟,他们还没有最后下决心的时候,在当地一位社会组织任职的朋友带着一位年轻人找到赵燕,对赵燕说,那年轻人是他夫人单位的,自己有车,每天200元租金就干。后来了解到,年轻人那辆车是别人欠他钱抵债给他的,而他又欠别人一屁股债,急于赚钱还债,赚一点是一点。可是,干了两天他就不想干了。每天天不亮就出车,天黑了还回不来,饥一顿饱一顿不说,山路还那么难跑。这样下去没几天车就得跑散架了,赚的那点钱还不够修车的呢!他想不干了,可看到大家都那么辛苦又不好意思开口了。第一次采访民办教师时,他在一旁听,听着听着就听不下去了,从屋里跑了出来,他说看民办教师如此艰难度日他太难受了,怕控制不住自己。回去的路上,他就在想,这些从北京来的人为的是什么?这么苦、这么累、这么不好受,又舍不得花钱。就是因为拍片子的钱都是朋友们捐的。我要是扔下他们不管,他们可这么办?我是不是太自私、太不高尚了。得,賠就赔吧,这一次无论如何得干下去。但是,第一次拍片结束时,他的车子真的就开不了了。车胎爆了一条,分电器也震散了。第一次拍片快分手的时候,小孙跟赵燕说,第二次拍片不管用不用他的车,一定要通知他。“你们至少可以用我这个人,大忙帮不了,跑前跑后的事情我可以干。”结果,第二次拍片时,小孙成了整个队伍里一位不可缺少的,最热心、最任劳任怨的成员。
制片主任小史是和赵燕一起从北京来的,赵燕没有和她握手,而是紧紧拥抱了她。摄制组成立时,赵燕安排她当制片主任,赵燕真是没看错这位聪明细心的女士。小史之前并没有干过影视这一行,可是她很快就熟悉了业务,把大事小事包括全体人员的食宿日程安排得井井有条,一丝不乱。赵燕觉得,有小史这样的制片主任她可省大心了。拍完片回北京后,小史又协助赵燕在制作室熬了五个通宵把素材整理出来。紧接着,已经患上感冒的小史又在家里带病工作,把全部录音一字一句抄录下来。
…………
赵燕已经拍摄了不少的电视片了,今后也还会继续拍新的片子。但她相信,这一次的拍摄一定是她终生不会忘记的。
“拨亮烛光”的电视片就要制作好,就要播放了。赵燕已经在考虑如何利用“拨亮烛光”的宣传,把旨在帮助贫困的民办教师的慈善工程建立起来,推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民办教师得到救助,并最终解决他们的根本问题。她心里明白,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其中好多事情是她力所不能及的。
她能做些什么、怎么做?她和武教授、晓莉等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她心里有点空落落的感觉。突然,她似乎又听见了汽车在山路上颠簸的声音,那声音单调没有节奏;又看见那一座座美丽却贫瘠的山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