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互助模式在高职艺术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2021-11-26陈晗聂华

魅力中国 2021年14期
关键词:双创家庭家长

陈晗 聂华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047)

家庭教育是指具有特定家庭关系的人们,在共同的家庭生活中通过指导和帮助、学习和交流等方式促进自身素质提高,以实现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过程。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事实上,相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因其公众性更易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关注与研究,而家庭教育具有私密性、特殊性和复杂性等特性,研究起来存在一定的局限与难度。近些年来,不断频发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不断反思,通过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其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与缺失。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的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做孩子优良品格的榜样。随着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持续关注,家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很多积存已久的教育问题有待解决。

家庭教育模式近些年出现了一种新形式,主要由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家庭联合起来,由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家长担任孩子们的教师,组织孩子们开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特色主题活动。换言之,这种家庭教育互助模式是一种由家长自发组织起来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教育资源共享团队。

在家庭教育互助模式中,家长除了对孩子们进行文化课的辅导外,还可根据自己职业、阅历、生活感受、文化素质以及个人专长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启发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自我评判、自我监督等心理素质,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家长要以自身知识素养为主导,以家庭设施为场地,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实施素质教育,将家庭教育的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家庭教育互助模式是介于传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教育新形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得到不少家长的认可。首先,互助模式让家长的精力更集中,家庭教育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父母在家辅导孩子时,往往会因为自身能力的局限而感到非常吃力,但如果采用家庭教育互助模式,几个孩子定期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又有这门学科比自己出色的家长担任“辅导老师”,大家互帮互助,省心不少。其次,同龄的几个孩子经常结伴学习,有利于家长更加客观、公正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探讨育儿经验,促进家长教育经验的不断学习与进步。最后,家庭教育互助模式相较于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更加重视儿童兴趣和爱好方面的培养,比传统家庭教育更有学习氛围和趣味性,比社会培训机构的教育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上更有针对性,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是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

当前学术界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关注点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对家庭教育中已经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探寻解决方法和举措。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更多在于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方,自身素质的高低、教育采用的方法、以及家庭环境都将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即父母说的都是对的,孩子必须听从家长的意见,不能违背,这种强制性、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和感受,甚至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观点,采用暴力手段来逼迫孩子进行学习,久而久之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和保护孩子,包办孩子所有的事情,把孩子宠成“小公主”“小少爷”,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自利、缺乏独立的性格;还有的家长喜欢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常常把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好,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挫折,让孩子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孩子今后性格的形成和未来发展。第二个方面是针对个别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教子观念有待改善等问题,提倡启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形成“三位一体”的联合育人方式。通过整合优质教育人力资源,优化学校课程体系,线上线下相结合,搭建教育交流平台,办好父母学堂,抓好家长培训,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成为学校工作的同盟军,关注特殊家庭,把家访变成个性家教,多措并举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的新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积极主导“家-校”合作,学校每学期都会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除了进行学期工作汇报之外,还会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学习与研讨,促进家长与学校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让更多的家长能够融入到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而不是当一名旁观者。但学校以外的社区,除个体教育培训机构外,所实施教育帮扶培训的侧重点主要针对于城乡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涉及儿童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学习几乎没有,并且这种情况在重庆市的很多城镇都比较普遍。“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实施还有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学校、社区、以及社会各界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来推动。

社会现代化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重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但单纯的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不仅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还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的负面情绪,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基于这种情况,家庭教育互助模式应运而生。家庭教育互助模式的初衷是家长希望孩子在课外培训时有个伴儿,然而随着家长间的深入了解与交往后,大家从刚开始的共同探讨各自的育儿问题,分享教育经验,发展到为孩子们开设艺术、英语、人文等课程的课程辅导。家长们以各自职业特点和家庭条件为基础,齐心协力,共同为几个孩子搭建了一个特别的“小课堂”,让他们能够每周定期开展素质教育。通过这共享式的学习,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孩子之间形成相互督促,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小班级”还可以根据节假日设计开展相应的主题文化活动,为孩子们讲解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等,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例如:端午节,除了组织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之外,还能让孩子们亲手参与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这只是家庭教育互助模式的一个案例,相信这样的团队还有很多,每个团队的组成形式、学习方式有可能各不相同,但家长的目的绝对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为孩子在学校教育之外,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

随着家庭教育互助模式的兴起,作为培养青年教师队伍的高校,特别是以艺术教育专业为主的师范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关注这样的教育动态,为学生开展“双创”教育(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提供新的方向和新的尝试。教育需要具有前瞻意识,为社会的不断发展提供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综合人才方面的储备,同时也要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针对当前社会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特别是大学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本身就存在着“就业难,就业质量差”等因素,通过对家庭教育的深入研究,精确地分析家庭教育互助模式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开拓除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之外的就业市场,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每一个家庭教育互助模式中,走近每个家庭,面对面的同孩子和家长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学校的专业知识和人才支持,以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各个家庭的“第二课堂”提供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指导,帮助更多的家庭教育团队健康有效的发展下去,真正做到家校合作,互惠共赢,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更多的家庭加入到家庭教育互助模式中来,让一个个的家庭教育互助团队健康有效的开展下去,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最终带动社区的教育发展。最终推进整个地区的公共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猜你喜欢

双创家庭家长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家庭“煮”夫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