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研究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和价值

2021-11-26沈晓银

魅力中国 2021年14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传统

沈晓银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引言

进入21 世纪,我国迎来了快速发展,各种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人们的生活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然而,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优秀优秀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成为一个热点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探讨。汉语言文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主要以语言、文学研究为主,而语言和文学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记载和传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汉语言文学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和条件。教育者应该厘清其中的关系,发挥出汉语言文学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作用。

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组织课文阅读拓展活动

教育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应当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性。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包括汉语言文学等学科在内的高校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立足实际,保持与时俱进,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基于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设计教学方案,从而为教育教学以及传承文化创设浓郁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和平台的应用,可以将原来静止、抽象的画面“动起来”,将音乐以及声音和相关的字幕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情景化、直观化以及立体化,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感知刺激,以此来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活动,给学生们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书籍,并且鼓励和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文化修养,促使他们以历史的、发展的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与眼光来审视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立足于习近平新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骨感和价值观。

二、以汉语言文学研究成果为支撑,完善汉语言专业体系,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

目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有学术传承与民间传承两种方式,所谓学术传承,是指通过专业化的理论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民间传承则更多的是以实践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的多元展示形式,使之能够继续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从实际效果来看,学术传承与民间传承均具有一定的弊端,学术传承缺乏实践检验,而民间传承缺乏理论规范,为解决该问题,就需要结合汉语言文学研究成果构建汉语言专业课程体系,将学术传承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民间传承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传统文化传承人。

三、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提升文化涵养

为了将我国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必须让新一辈人才尽可能多地阅读经典的汉语言文学作品,提升其个人文化涵养,增强民族归属感,肩负起历史使命。当代新青年都喜欢追求前卫,喜欢接触新颖、超前的事物,对传统、历史、文化缺少兴趣,文学基础薄弱。教育者需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鉴赏兴趣,拓展他们文学知识面的任务。《三字经》《百家姓》《论语》《诗经》这些经典的作品是必须要掌握的,不仅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摘录以上内容,还要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争取坚持下去,直至全部掌握。当然,诵读经典文学作品不应该是枯燥的,否则时刻追求新鲜体验的学生是很难接受的。教育者应该善于组织经典诵读的主题活动,比如组织诗句接龙比赛、诗词比拼大赛、《三字经》背诵赛、情感朗诵赛等。让学生们在浓郁的氛围中爱上汉语言文学,主动搜集更多的作品来读。前不久央视播出的“诗词大会”节目广受好评,很多参赛者都是中小学生。这样的节目完全可以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材料,推荐给学生们观看,并按照类似的模式在校内组织一次“诗词大会”,吸引学生参与。在这样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无疑被很好地推广和传播了。

四、创设实践活动体验优秀传统文化

以汉语言文学为基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局限于理论课程的学习,还需要从实践角度切入,开设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直接的体验。如举办古诗词朗诵大赛,以古诗词文化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比赛,对这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体验。也可以创设短剧表演的活动,围绕优秀传统文化中经典的人和事,让学生自主创作,构建表演活动。还可以基于新媒体,让学生展示优秀传统文化。

五、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英语教学的开放性

在组织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语言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就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而言,要能够具备更强的开放性。无论是在强调语言知识的理论课,还是强调语言技能的实践课,都应该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需要教师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和组织者,除了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案,还要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并改变教学手段,及时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获取学习的学习反馈,这样便能够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以供学生在平台当中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与交流,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学生自己在平台上获取想要的英语知识信息,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达到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范围,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来说,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除了在各门课程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之外,还需要注重开设专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将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一部分,让学生接受持续性的学习。具体来说,相关课程的设置,要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为标准,将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归结起来,设置成具体的课程。不仅如此,还可以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汉语言文学校本课程,将汉语言文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编制出具有院校特色的课程。

结语

总之,汉语言文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必须要大力保护和传承的。借助传播和学习文学作品的方式,能够将我国千百年来建立起来的文化精神发扬光大。当代新一辈人才需要通过学习这样的文学作品来武装自己的精神,更需要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牢记传统,承担起继承和传播文化的责任。教育工作者也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传统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我们需要文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