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

2021-11-26梁俊丽

魅力中国 2021年1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小学生

梁俊丽

(江西省上饶市逸夫小学,江西 上饶 334000)

新课程改革提出之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明确提出要按照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将数学中的知识逐渐生活化、具体化。

一、源于生活,教学合一

为了促使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达到生活化教学要求,那么教师就需要转变教学形式,需要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加以改变,将数学教材知识内容与生活活动主题进行结合,而且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视频的观看,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掌握以及了解,教师可以再次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通过运用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将我国近年来人民币的发展以及变化向学生进行讲述,使学生对我国人民币的发展历史有所了解。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数值价值以及人民币的作用。随后,教师通过采用多媒体与生活进行结合,为学生创设生活学习情境,在视频中出现了小学生与商家的对话情境,学生在购买产品的同时,向商家付账的过程中,拿出了不同等额的人民币,花销多少,并找回人民币多少。教师也可以运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内容,从而使教学氛围更加的活跃,同时也能够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增加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生活化应注重导入情境的设计,通过导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知识导入过程中,生活化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的内容,包括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数学知识应用的具体内容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其融入数学学习体系当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以《圆的认识》为例,在导学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活化的问题“为什么汽车、自行车、电车”的轮子都是圆的而不是其他形状,如果是方形的是否可以?通过学生常见生活的现象引发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基于自身的经验提供一些模糊、不准确的答案如“车轮是方形的走不快、车轮是其他形状会颠簸”等回答,但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学生就不知道了。基于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导学阶段进一步的设计,用视频资料的方式展示车轮是方形的、三角形、圆形的情况下车的情况,让学生通过视频可以直观地看到三种不同轮子在行走过程中的情况,然后继续引导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会平稳呢?学生对此也有模糊的认识,因为圆的平稳,而且从中间到四周都是一样的。学生有了这种印象以后就可以导入半径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半径:圆中心到圆的外围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自然引入半径的概念的内容。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注重课程生活化的设计,在导学设计中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已有生活体验角度出发引发学生的质疑,通过摆事实的方式逐步引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础概念,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例,培养探究能力

小学生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而且通过数学知识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这一问题:现在有一块长为4 米、宽为2 米的长方形木板,木匠工人应该如何将这块木板制作成容积最大的木箱子呢?基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张长为40 厘米、宽为20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代替木板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纸片的剪裁与拼接,学生能够制作出多种不同的作品。这样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在不断探究的同时,有效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势在必行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引导小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扩大小学生的认知视野。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转化为教学模型,开发小学生的智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在数学生活化的指引下找到学习的动力。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化小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我是小学生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