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红的媒介阐释以及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21-11-26曾彩茹

魅力中国 2021年14期
关键词:网红媒介价值观

曾彩茹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网红即“网络红人”是在现实社会中不具有成名的各种必备资源,而单纯依靠网络这一新型传播媒体的优势而成名的个体(苗伟伟,2012)。2016 年是“网红元年”,Papi 酱获得1200 万风投,市值约1.2亿元。罗振宇完成B 轮融资,估值13.2 亿,成为自媒体“首富”。第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2020 年3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 亿,大学专科及以上群体占比为19.5%。大学生活跃于各种网络社交平台,是网红的主要关注者。如何把握网红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是互联网蓬勃发展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的思考:网红的媒介阐释

网红发展历经了1.0 时代——以网络文学南派三叔等为代表、2.0时代——以新怪著称的木子美等为代表,3.0 时代——以“张大千”等为代表的直播型网红三个阶段。

(一)1.0 时代媒介特征——门户时代的文字网红

1994 年中国接入互联网,网络媒体从而走进了千家万户。第一代网红的兴起发端于各大高校的BBS 以及论坛、社区,以网络文学南派三叔等为代表。1.0 时代网红媒介传播以文字表达为特征,知识精英群体是主要力量,草根网络意见领袖逐渐汇集,影响力主要体现于文化社会领域,公共舆论与知识思想发生互动和碰撞。

(二)2.0 时代媒介特征——微博博客的图文网红

2005 年博客的兴起代表着互联网进入web2.0 时代,网民总数首次突破1 亿,网红成为社会的现象级热点。诸如芙蓉姐姐、凤姐等迅速走红,在传播上更为高效和更具感染力的图片逐渐取代文字成为新宠。伴随着社会交互方式的迭变,即时性、自主性、多点性的社交媒介环境迅速成型。图文的持续输出颇为困难,图文网红也因受众审美疲劳缺乏后劲而被更新换代。

(三)3.0 时代媒介特征——移动社交的播客网红

伴随移动社交媒体尤其是微信应用的爆炸式增长,3.0 时代迎来了视频APP、直播平台的播客网红,丰富了网红的生产渠道,群体和规模呈现集群效应,分类也更为细化,以网络社群为中心,依靠资本驱动,网红走红机制发生转换,更直观和生动为大众所知。

二、互联网时代的审视: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进入“互联网+”时期,内容的产出进入了融媒体时代。网红与受众之间互动的频繁和便捷,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深受其影响,既有积极层面,也有消极层面。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必然性而言,相比较于积极影响,负面影响更值得引起教育者的思考和审视。

(一)精神价值观的错位

互联网时代下,各种思想和价值观本身就相互碰撞,而网红的一夜爆红,甚至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极易引发大学生精神价值观的错位。网红在思想价值层面的“去中心化”趋向,会导致追求自我、解构主流意识形态、否定传统价值等多方面的错位失衡。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塑期,这些不良范式将产生较大误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造成巨大冲击。

(二)审美价值观的扭曲

马克思主义美学充分肯定了审美主体的主体性,又不忽视作为审美创造材料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对于人类审美创造作出了高度概括。有些网红却以哗众取宠、丑化自身的形式进行娱乐消费,甚至充斥着暴力、色情和血腥,例如刘梓晨以“蛇精男”著称,有着锥子脸和大眼睛,因为“只是录着玩的”大尺度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个人微博遭到封锁。互联网时代到底何为美、何为丑、美丑的区分和界限如何划定,大学生的审美观很容易被低俗化、恶俗化和媚俗化影响,导致审美观的扭曲。

(三)消费价值观的偏离

郭美美,网络炫富女,以离经叛道、荒唐无耻、极端炫富,站到了网红之巅。富媒体时代下的网红泛化发展,充斥着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美好幻想。大学生作为自媒体、融媒体的受众,会被网络所鼓吹的“拜金风”蛊惑,从而标准和行动“向钱看”,甚至出现“金钱就是一切”“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倾向,背离传统中华思想中的崇尚勤俭、崇尚节约的理念,热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金钱主义。

三、进构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传播过程,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5W”的教育模式,即教育者/传播者(Who)、教育内容/传播内容(Says What)、教育媒介/传播媒介(In Which Channel)、受教育者/传播对象(To Whom)、教育效果/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网红的出现及其带来的诸多消极影响,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需要根据不同媒介平台属性,确立不同的内容方向和引导思路,紧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现实需要,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一)抢占媒介传播的制高点是逻辑起点

网红的发生、发展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媒体、融媒体是其传播的主要媒介。网红的发展脉络充分印证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必须抢占媒介传播的制高点化。多元的媒介平台是大学生活跃的主要平台,是网络社群组织和场所的重要组成,要让展示范围指向和意义更明确,选取的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紧抓多元化的媒介传播载体,构建线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可能,打造网络思政育人的新矩阵。

(二)促进多维度的价值观认同是逻辑基准

个体整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不易受现实的人际情境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深层结构。网红给价值观塑造带来的纷繁复杂的消极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形成价值观认同为根本目的,剖析大学生作为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理性客观看到“网红”现象,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多维度的价值观认同。第一,通过多元的媒体传播渠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精髓,打造正能量网红的领袖机制,树立网络道德学习楷模;第二,正确理性看待网红现象背后隐藏的社会、伦理等深层次机制,自觉抵制低俗的网络行为,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网红观”。

(三)加强互联网络的监管是逻辑动力

著名学者曼纽尔.卡斯特提出,“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是高度动态的、开放的社会。从更广阔的历史前景看,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上会改变生产、经验、权力和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在网络中的现身和缺席,以及每个网格相对于其他网格的动态关系。”[2]微博、微信、个人公众号和直播空间成了网红社群活动的主要平台,5G 时代将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授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现代传播的网络图景将发生重大变革。大学生随时在线的网络生存现状,要求通过优化网络管制手段,实现网络空间的净化,对网红有违社会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的言论行为进行屏蔽、封杀等,打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治信息传播活动,在传递社会价值观念、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通过现代传播的网络图景巨大变革,理性、客观、分析网红、网红经济等现象级社会热点,成为这场变革的引领者、弄潮儿,获取思政育人的新生长点,焕发网络育人的无限生机和可能。

猜你喜欢

网红媒介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我要当网红
«ВаНхУН»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