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及标准化
2021-11-26宋鸿东
宋鸿东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辉发城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通化 135125)
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料涉及到较多类型,如影像、文献等,通过对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管理与开发,方可以将优质、便捷的服务提供给群众。进入新时期后,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日趋深入,对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需在重要议事日程中加入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与机制,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实施原则
(一)从实际出发原则
事业单位要想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效果,需密切结合现实情况,将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发展计划科学制定出来。在具体实施中,事业单位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梳理,在掌握档案“家底”的基础上,将档案管理工作中暴露的问题挖掘出来,依据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对优化方案进行完善,以便推动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目标和方向,避免盲目冒进,否则不仅成本资源遭到浪费,也难以根本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1]。
(二)安全保密原则
受档案资料特殊性的影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需将安全保密原则贯彻于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内。一方面,要提高档案整理保管的物理性安全水平,制定完善的防火防盗方案,避免外界因素影响到档案实体内容的安全。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需增强自身的保密意识,禁止向任何人泄露相关的档案信息。同时,合理设定档案的保密等级,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策略。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很多事业单位管理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价值,认为储存、管理基础资料即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无法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这些错误的认知严重影响到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认可度随之降低。同时,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较为琐碎,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懈怠感,增加了各类不规范行为的出现率,进而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造成不良影响。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过程中,随之改变了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在收集、整理档案信息的基础上,还需要检索、统计、开发、利用各类档案资源,显著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复杂程度。只有完善配置相关的设备设施,方可以顺利推进档案管理工作。但目前一些基层事业单位受思想、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向档案管理领域投入充足的资金资源,缺乏完善的基础设备,阻碍到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实践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如果缺乏相应的条件,将难以顺利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目标[2]。
(三)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事业单位通过构建档案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规范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目前,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将档案管理制度构建起来,但并不完善,统一化标准尚未形成。首先,部分人员并没有全面认识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导致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的局面得不到形成。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较多的制度体系,但并不具体和细致,缺乏较强的指导作用,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强,容易有文件缺失等不良问题出现,难以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效能。
(四)缺乏高水平档案管理人才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充分重视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培训学习机会,导致知识水平、能力素养等得不到及时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档案管理工作中开始广泛引入先进技术,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需大力培养档案管理人才,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五)数字化建设较为盲目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事业单位积极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部分事业单位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规划,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的问题,难以充分共享与利用档案资源,影响到数字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及标准化的对策
(一)提高重视程度
事业单位管理者要革新思想认知,充分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意义,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于日常重点工作中加入档案管理方面的内容。同时,要利用单位内部各类宣传载体,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增强自身档案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到档案管理实践当中,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档案管理制度与规范。通过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局面的构建,促使档案管理工作难度得到减小,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得到提高。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增大资金资源投入力度,积极配置各类基础设施,从设备资源角度支持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如在档案室建设中,需及时引入通风防潮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与设备,避免环境因素损坏到档案资源。同时,为保证各类设施设备的价值得到发挥,需制定完善的检查与维护制度,由工作人员经常性维护设施设备,促使其良好的使用状态得到保持。
(三)完善管理制度与机制
为降低档案管理工作中各类问题的发生机率,事业单位需将档案管理制度统一制定出来,对档案资源收集、整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的要求进行细化,给予档案管理人员有效的指导和规范。如档案管理人员需全权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妥善保管资料柜的钥匙,禁止其他人员对文件档案进行随意翻阅或篡改。在档案资源借阅方面,需在借阅表上详细登记所有的借阅人员,这样一旦有文件丢失、损毁等问题出现,可对责任人进行快速追溯。同时,要定期总结档案管理制度的运行状况,梳理运行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此外,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由主管人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档案管理行为[3]。
(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各项档案管理工作由档案人员具体负责实施,若档案人员的综合能力不高,那么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将难以得到提高。因此,事业单位需结合工作安排,经常性组织人才培训活动,将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技术等作为培训的重点,持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同时,要积极吸收外部专业化人才,将新鲜血液注入进来,促使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活力得到增强,此外,针对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主动意识缺乏的问题,需结合档案管理整体目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任务,科学设计考核指标,定期考核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完成考核之后,要在多个方面利用考核结果,以此来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
(五)统一制定数字化建设方案
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必由路径,需引起充分的关注。针对现阶段数字化建设盲目性等问题,事业单位需从整体角度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目标、方案等统一制定出来,深入贯彻分步推进的原则,增强数字化建设的有序性和科学性。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够单单考虑眼前的需求,还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增强前瞻意识,提前统一数据库等系统的建设标准,这样可降低后期管理和维护的难度。同时,要加强对单位内部人员的教育工作,着重讲解数字化档案管理中需注意的信息安全问题,健全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制度,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而出现信息泄露等不良问题。此外,要做好数字化设备、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避免影响到档案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事业单位服务职能的履行情况,也影响到事业单位自身的长远发展。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档案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严重阻碍到事业单位的整体进步。因此,事业单位需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制度、人才、设施条件等诸多方面着手,持续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