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宝贯打唢呐与蜀南彝族咪苏唢呐对比研究

2021-11-26杨悦婉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换气唢呐彝族

杨悦婉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 自贡 643000)

一、福宝贯打唢呐与蜀南彝族咪苏唢呐的起源

(一)福宝贯打唢呐的起源

福宝地处四川泸州市合江县城东南部,为中国最大的“三角星”生态旅游中心,福宝场沿浦江而建。从合江明清县志史料的记载中可以得出福宝是长江相连的一条支流河大漕河上的一个重要哦交通管道。中原、巴蜀和夜郎文化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以吹打、高腔山歌、说唱等丰富且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福宝场成为大漕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2]

福宝贯打唢呐始于隋朝末期、兴盛于汉朝并完善与清朝。贯打唢呐在唐代时就已初步成型。演奏者同时应用贯打唢呐和笙。“贯打唢呐”指唢呐演奏的唢呐曲,“打”便是打击乐器,将如鼓、锣等的打击乐器‘贯’进唢呐曲中便是“贯打”。以唢呐曲为主,打击乐器为辅,结合便成了美妙的福宝贯打唢呐吹打乐。因福宝贯打唢呐在当地小众圈子传播,由此仍然保有古乐的特点,体现在音乐结构、音乐发展、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

(二)蜀南彝族咪苏唢呐的起源

蜀南彝族咪苏唢呐起源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自治乡咪苏坝,由此得名。2006 年,蜀南彝族咪苏唢呐被纳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咪苏唢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多种多元文化不断撞击,口耳相传加之心授是咪苏唢呐的传承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是水潦与附近的彝族群众身份认证与文化认同的一种标志。但据大量的史料记载表明,咪苏唢呐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具体时间与流传年限,但它作为多种民族文化的一种融合,我们也可根据史料记载推测出:咪苏坝地区彝族形成与明末清初,同时咪苏唢呐与明朝以前形成,但其兴盛于广泛流传不早与明代。

二、福宝贯打唢呐与蜀南彝族咪苏唢呐的特点

二者均是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唢呐群体中的一员。但从特点,演奏形式或民俗方面二者均存在异同。唢呐在演奏的过程中难度是十分大的,对演奏者的呼吸有着极高的要求,由此,根据呼吸调用的身体部位不同分成了四种呼吸的技巧,即:腹部呼吸法、循环换气法、胸部呼吸法、胸腹结合呼吸法。其中,循环换气法最难掌控。

(一)福宝贯打唢呐的特点

1.乐器特点。福宝贯打唢呐所使用的乐器大多数为演奏者自制,哨子、吹管、音筒、喇叭四部分组成了唢呐。哨子指的是油麦哨子,吹管指的是钢质吹管,音筒为木质音筒,喇叭则是用竹丝编制而成。打击乐器使用木竹自然生态元素,更加表现出地方特点。2.演奏形式特点。福宝贯打唢呐的演奏形式种类繁多。吹好唢呐的关键就在于掌握吹奏中换气的方法,即循环换气法,这种换气方法更具有隐蔽性,也可叫“隐形换气法”。它是一种具有技艺性质的换气,以鼻吸气后,吹奏唢呐时呼气,长达几分钟。在不被人发现的情况下偷偷换气。属于腹部换气的一种方法。

(二)蜀南彝族咪苏唢呐的特点

1.制造材料特点。由初期到成型阶段,彝族的咪苏唢呐历经了使用三种制造材料的过程。最初,使用的是呼烟果皮,但其并没有可考证的来源,因其在起始的年代没有先民对其进行记载。但现今,仍是有些上了年岁的老人可以还原它的制作过程并进行吹奏表演。从这个阶段不断探索,便找出了它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唢呐发音并不稳定,本身乐曲的表现形式单一。由此,这种呼烟果皮便被葫芦及竹竿所代替。继续向前发展,最后的成型阶段就是现在所用木头制作而成的。[5]

2.演奏形式特点。蜀南彝族咪苏唢呐与福宝贯打唢呐的“隐形换气法”不同,它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循环换气法,也就是最难掌控的换气法即“鼓腮换气法”。这种换气法,不采用开口吸气,而是采用用鼻腔吸气的方法,再利用两腮保存,借用巧妙的方法在演奏过程中换了诸多口气。这种换气法十分考验演奏者的技巧运用能力与胸腔的开阔度。这样才能达到咪苏唢呐演奏连绵不绝的效果。咪苏唢呐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既可以独自演奏,也可以像福宝贯打唢呐一样与其他演奏人进行合奏,同时也可以只用一只手演奏。通常情况下,这种单手演奏的咪苏唢呐只见于彝族的婚丧礼仪中,也存在另一只手需要对客人敬酒的缘故。

三、福宝贯打唢呐与蜀南彝族咪苏唢呐的音乐结构

单从宏观意义上讲,福宝贯打唢呐与蜀南彝族咪苏唢呐均有多种音乐结构,展现形式丰富。但二者的传统曲目传承均凭借演奏人的记忆,口传心授完成。

(一)福宝贯打唢呐的音乐结构

1.单曲。单曲形式是我国唢呐乐曲中最常见的一种音乐结构,是指结构独立完整的一首曲牌或者是由一个旋律衍生而出的乐曲。而唢呐中的单曲多数是在曲牌基础上不断打磨发展而成,由此内部极少有整体的段,音乐谱曲的重复性同样鲜少。不过根据实际演奏时长的需要,单曲通常会在一次演奏中被演奏多次。2.组曲。组曲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牌组成的,以其中的某个曲牌名为牌名,以不同的音乐谱曲、曲调、节奏组成一组乐曲。除此之外,每个调子都要加上附加标题,每个调子在音乐结构上为并列关系,不同的调子之间存在交互关系。但这种变奏交互是固定的,由此可归入组曲类别。反之则不。

(二)蜀南彝族咪苏唢呐的音乐结构

1.正牌与耍牌。蜀南彝族咪苏唢呐反映的是彝族群众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态度等,代表了当地的文化与当地人民的内心世界。由此咪苏唢呐在吹奏时会因不同的场景及所想要呈现的效果,分为正牌和耍牌。正牌是指关于婚丧嫁娶这样的重大事件以及宗教活动,或者是彝族火把节等这样对彝族人民至关重要的节日。至今,以此种形式流传下来的曲牌就有一百多种,其中包括白糖掉、撑船调以等诸多丰富多彩曲调。耍牌主要面向的是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是大家休闲时的一种闲情雅致的体现。迄今流传下来的有24 种,如半夜鸡叫、逗姑娘等,完美展现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四、福宝贯打唢呐与蜀南彝族咪苏唢呐的相同点

二者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讲,从唢呐本身出发,具有许多的相同点。音乐特点、音乐结构、演奏形式、组成成分等在本文已经提到过,均有某些不同处。但从基本来讲,传授方法与民俗是二者完全相同的地方。

(一)传授方法

二者均采用师傅对徒弟言传身教的方式,正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需要唢呐的学习者十分刻苦,对唢呐这份音乐艺术十分热爱,需长期训练。同时吹奏唢呐的人也要有比较独特的基本功也就是对各种换气法的学习与掌握,在演奏时达到能够一气呵成的效果,且在换气时能不被察觉。

(二)民俗

唢呐这种音乐艺术代表着地区的一种民俗,如彝族的彝族年,火把节。地区的婚嫁,丧事,送梁、挂红,祝寿等。而在这些活动中唢呐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唢呐这种形式将心意传达给彼此,唢呐贯穿活动的全程。

五、总结

唢呐音乐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与自身长期的发展密不可分。福宝贯打唢呐与蜀南彝族咪苏唢呐的制作材料、制作方音乐特色、演奏方式等都展现着地域特色与人民的智慧,其中值得大家探索的还有许多。同时福宝贯打唢呐与蜀南彝族咪苏唢呐作为民俗在坊间广为流传,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对二者的比对研究有重大意义。二者展现出以人为本的典型智慧文化遗产。但这种传统的唢呐正处于濒危的状态。由此在了解了不同种唢呐的音乐结构、特点、表现形式等,应加大保护力度,鼓励民众由心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换气唢呐彝族
彝族海菜腔
我是人体的“换气站”
又听唢呐
唢呐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泳池“飞鱼”换气记
学自由泳
清晨别急着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