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听练耳教学体系中音乐记忆能力培养策略

2021-11-26张艳

魅力中国 2021年24期
关键词:乐曲记忆体系

张艳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前,视听练耳是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基础课程,是培养音乐专业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在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水准和培养音乐基础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音乐记忆能力是指对音乐作品的记忆,是学生在欣赏和学习音乐作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在提高学生音乐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视听练耳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是有其必要性的。

一、培养音乐记忆能力在视听练耳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有助于完善视听练耳教学体系,增强其教学效果

拥有较强的音乐记忆能力是绝大多数音乐专业学生的必备基础能力,一般情况下,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记忆乐谱、识别节奏、准确辨识旋律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培养无一不与音乐记忆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学生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是增强视听练耳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是完善视听练耳教学体系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提高其音乐素养

音乐记忆能力是学生学好其音乐专业技能的必备素质,在视听练耳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可以激发其学习潜力,在学习中取得较大进步后,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增大。在视听练耳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竞争或合作的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积极互动,这样既从心理层面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又能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对课堂内容产生深刻的记忆,教师也可以从教学中总结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

二、在视听练耳教学体系中培养音乐记忆能力的有效方法

由以上内容可知,音乐记忆能力在视听练耳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应该得到重视。下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在视听练耳教学体系中培养音乐记忆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

音乐的记忆力和一般记忆力一样,总是同理解、联想、思考、兴趣、毅力等心理因素以及诸如循序渐进、重复、复习、发展特点等方法有密切的关系[2]。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与理解、联想等心理活动密不可分。在长久以来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是视听练耳教学中培养音乐记忆能力的关键已经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就要在平时注重听力练习,通过听音乐判断音高、旋律、节奏等,训练学生对音乐内容的感知能力、联想能力等。

例如,在学习贝多芬的d 小调第九交响曲时,让学生重复多次的盲听乐曲,感受这部交响曲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生命气势、欣赏著名音乐家对节奏的把控力,对音乐的气度和力度方面的展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对音乐的感知加深印象,再次想象起来就会容易许多。最后,通过对乐曲的综合感知,经典乐曲的旋律、节奏、表现手法等都会刻印在大脑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继而提高了音乐记忆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感官能力,激发学生视听潜力

在视听练耳教学体系中,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感官能力用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人的感官能力基本分为五种,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些感官能力是人天生具有的,少数人具有某方面感官的天赋,但普通人的感官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准确训练加以强化的。在视听练耳教学活动中,听觉和视觉练习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柯达伊手势法”实施教学,就是一名学生通过手势动作和位置变换来提示其他的同学进行音乐音准和节奏的练习,这样利用视觉能力来增强对音乐内容的记忆能力[3]。而在听觉方面,学生可以进行盲听、默唱的方式进行训练,将其他四感遮蔽起来,只保留听觉,仅仅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在心中进行默唱。采用这些方法反复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听觉和视觉的敏锐度,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视听潜力。

(三)利用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听觉思维能力

在视听练耳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听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音乐融合和适应能力,面对音乐中的突发状况,增强其应变能力、反应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等[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节奏为线索的听觉思维训练,节奏是一部乐曲的骨架,是组成乐曲最基础的部分。学生要从音乐中把握住乐曲的节奏,改变以往看到内容之后再思考的惯性方式,在听到乐曲的过程中就抓住重点和关键,联系乐曲中的情感,思考表现音乐的旋律。教师在实践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经常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觉适应能力,逐步培养和增强听觉思维能力,多次思考之后得出的知识自然更容易记得牢固。

(四)利用形象语言和肢体语言,提高学生音乐记忆能力

在视听练耳教学体系中,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形象语言来诠释音乐,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形象语言的记忆具有直观性和显像性的特色,利用形象语言进行记忆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理解并感受到音乐作者的内心变化,进一步加深记忆[5]。而肢体语言具有灵活性,在使用中更加简便自然,利用肢体语言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对音乐的应变会形成一种自然的反应,这种方法应用到视听练耳教学中,对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培养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如在课程设置“你画我猜”活动,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教师在教学屏幕上播放乐曲名称或音乐家等相关内容,一个小组派出同学通过肢体和形象动作表达出答案,另外的同学进行猜测,猜对者得分。一道题目是乐曲“梁祝”,表演的同学有两位,他们互相配合演出了两个人从相识相爱到化蝶的过程。之后还有关于乐曲的创作、旋律等问答,猜测的同学们也反应热烈,课堂气氛极好。活动通过肢体和形象的表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通过视唱、默唱、听写等方式发展学生内心音乐听觉

内心音乐听觉是人们长期与音乐接触形成的一种心理活动,指在听到音乐后内心形成的感受和想象,最终,在没有音乐的环境下,人们仍然能够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旋律。内心音乐听觉是音乐学习者音乐水平和音乐素养的展示,学生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在视听练耳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视听练耳教学课堂中,可以采用视唱、默唱、听写、记谱等方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内心形成对音乐的想象和实感化,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内心的音乐听觉,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三、学生在视听练耳教学体系中提高音乐记忆能力的有效途径

记忆的活动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音乐的教育中不能只是拘泥于课堂的练习,学生学习音乐应当让音乐融入生活。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培养音乐记忆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应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视听练耳教学的优势,从听音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学习创造音乐的角度,一步步深入音乐的殿堂。学生在课堂产生音乐的兴趣自然就会追求更高的音乐水平,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所说:“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果,以此来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

当今科技发展迅速,学生从各种途径获取学习资源更加方便,生活中更是有智能手机、电脑、音响等设备,可以说音乐早已融入学生的生活了。在视听练耳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大可以利用这些便利的条件提高自己的音乐记忆能力,平时多听一些名家乐曲和经典作品,利用课余时间默背或想象音乐情景都是可行的方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视听练耳教学体系中,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它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的提高。然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视听练耳教学中,一方面,专业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策略的重要步骤,通过提高学生的感官能力;激发学生视听潜力;利用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听觉思维能力;利用形象语言和肢体语言,提高学生音乐记忆能力;通过视唱、默唱、听写等方式发展学生内心音乐听觉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利用生活中的影响对学生进行音乐记忆的渗透。最终,更加完善视听练耳教学体系,也为学生未来的进一步深造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乐曲记忆体系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父与子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悲伤的乐曲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