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资困工作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2021-11-26徐凯越江伊蕾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助学贫困生国家

徐凯越 江伊蕾

(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一、高校现行资困助学体系分析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国高校的收费体制也日益得到完善,不同高校之间会根据各自的特色课程设置收取不同的学费。但也正是因此形成了高校学费与学生家庭经济压力之间的矛盾。为缓解并解决这一矛盾,国家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政策也在逐年得到完善,现已基本形成“奖、贷、减、助、缓、勤”的现行资困体系。

国家目前出台的相关政策是相对较为全面的:不仅包括在资金层面的如“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而且特别规定由省、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政策。在保证学生基本学费压力减轻的同时,积极鼓励贫困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奖学金。扶贫亦扶志,国家对于贫困生的一系列帮扶政策不仅仅是对于他们经济方面的补助,更是对于教育公平理念的贯彻,能够进一步保障民生,促进中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现行资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原因分析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于资困助学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增大,同时全国各高校在资困助学方面愈发重视。但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生基数的不断扩大,导致贫困生比例逐年增加,一系列问题随之涌现。如何探索出一条规范、高效的资困道路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资困助学工作存在问题

贫困生扶助资金结构设置不合理。尽管各级政府相应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增加对于贫困生的资金补助,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高校的教育重视程度区别,不同地区、学校的贫困生最终能够获取的奖金也是鱼龙混杂。贫困生资格认证缺乏真实性。在大部分情况下学生提供的相关资料是真实有效的,但是不能排除存在浑水摸鱼的可能性,因此仅凭借学生提供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可信度,就会导致贫困生认定的真实性存疑。资困助学重实体,轻精神。在现实环境下,部分贫困生对于国家提供的补助金存在过度依赖心理,缺乏对于国家以及学校的感激之心。在日常学习中会出现偷懒、旷课等问题;日常生活习惯不拮据,与贫困生应具备的良好品质背道而驰并出现思想行为的极端化,缺乏精神层次的“扶贫”。

(二)高校资助问题原因分析探究

首先,我国的基本国情说明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东部西部、南方北方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高校会根据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调整贫困生补助金额。其次是对于目前贫困生认定流程的分析:在现在的贫困生认定流程中,基本上是由各位学生自主填写并经过学校的认定后所确认,时间基本为1 年认定一次。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由于突发情况而无法及时得到贫困资格认定的情况,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最后是扶贫亦是扶志,目前国家对于贫困生的扶持暂时流滞于资金补助方面,缺乏对于贫困生精神层面的关怀;同时也缺乏对贫困生认定后续表现情况的考察,从而导致部分贫困生依仗其身份浑水摸鱼,缺乏对于生活积极的向往与追求。

三、当代高校资困体系迭代新对策

随着习总书记在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在脱贫工作方面进入崭新的阶段。高校资困助学体系作为国家扶贫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积极做出调整与转变。

(一)追加贫困生资格再认定程序 双重确认符合资格

贫困生资格认定是现行资困体系中的第一道关卡,精准合理地确认好申请资格对于迭代资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现行制度下,贫困生认定通常只在每个学年的第一个月(即每年9 月),但是考虑到时间以及其他可变因素的影响,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每年一次的认定存在不足。我建议将贫困生认定的时间改为每学年第一学习认定一次后,第二学期予以追加认定。在追加认定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提供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管理部门的家庭经济困难资格确认书,并予以签字盖章。增加对于生源地追认机制能够进一步确认贫困生资质的存在性、合理性,同时能够帮助学校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实现精准帮扶。

(二)贫困生生活动态化追踪记录 提高贫困生生活学习积极性

为避免高校贫困生出现怠于学习、意志消沉等消极状况,促进贫困生能够合理有效利用国家、学校分配的优质资源,动态化记录贫困生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人档案以及往期成绩等信息,生成属于学生本人的专属生活记录档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生成相关指标,对贫困生进行类似于资质考核。最后可以指定相关干部每月定期联系贫困生的家长最近有无大额消费支出,学习状况、心理状态是否良好进行咨询,在体现学校对于学生人文关怀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了解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

(三)制定师生“共发展”计划 创新突破传统模式

在传统资困运行模式下,辅导员往往会采取每月定时询问学生状况的方式,这对于改善学生各方面信心、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往往起到的作用是杯水车薪的。为突破这一传统模式,我建议采取师生一对一针对性关联帮扶。对于特别困难学生,由指定的不同专业的辅导员老师、班主任老师采取线上线下双线交流: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制定每月学习成长计划、月末提交每月反思复盘计划书的方式监督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努力学习;同时学生也可以以友人的视角向老师提出各方面的疑惑与想法,在尊重老师隐私的前提下询问配对老师的工作成果以及部分生活信息。“共发展”计划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完成,并非枯燥地、填鸭式地完成KPI 指标。为保证发展计划的有效落实与执行,我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如学生资困管理中心)每个学期结束对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并予以相关的奖惩措施。

四、结语

资困助学,作为国家、社会、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的一份特别关怀,承载着大家共同的期望与关怀。只有大家团结一心,针对问题提出制度化建设、机制监督以及奖惩措施的优化,才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校现有的资助体系。

猜你喜欢

助学贫困生国家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关爱·帮扶·助学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