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探讨
——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建设为例
2021-11-26陈燕
陈燕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019 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提出要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福建省响应国家号召,近年来开展了多批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好全省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在2021 年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
在线课程学习体验与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内容和资源的设计、课程的灵活性,在线课程实施过程的互动与反馈、因材施教,以及课程绩效评估等。[2]高校教师面临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在线教学能力提升的双重考验。[3]
一、课程概况及建设思路
(一)课程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是城市轨道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向学生系统介绍线路与车站、车辆设备、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机电设备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运营管理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及其设备的功能,获得分析和绘制站场图形的能力,以及车辆设备、信号设备、机电设备等的基本操作技能,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入门,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夯实基础。
(二)设计思路
课程参照行业、企业对城市轨道交通类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引入作业手册中的工作过程典型任务,凝练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课程内容,将生产操作融入教学,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融于课程。课程涵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所有基础知识点和技能点,建设范畴包括教学内容设计、资源库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评价改革等环节,支持线上教学或混合教学。课程建设过程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梳理,并将其融入课堂,以期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
二、课程建设
(一)课程设计
1.教学模式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在线课程助智慧职教平台搭建在线课堂,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资源库、试题资源库、案例资源库、素材资源库等,利用任务驱动、情境创设、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方法引领学习者,建立“教、学、做”三位一体课程。与此同时,课程支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信息化教学与现场教学相融合、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受时空的束缚,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产教融合。
2.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
课程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对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在线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在制定过程中,分章节进行设计,同时,考虑学习者移动式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教学需求,合理分配多种教学模式的比例。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内容涵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个子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知识点与操作维护技能。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划分为轨道交通导论、轨道交通规划、轨道交通线路认知、轨道交通车站认知、轨道交通车辆认知、轨道交通供电认知、轨道交通信号认知、轨道交通通信认知、轨道交通机电系统认知,及轨道交通运营管理10 个学习情境;根据项目内容和岗位工作任务,课程共归纳了118 个知识技能点,组建了40 个学习任务,确立了包括活动安排、内容与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活动、教学手段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框架。文章以“轨道交通车辆认知”学习情境中的“车辆类型与选用要素”任务为例,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说明如表1。
表1 “车辆类型与选用要素”任务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教师通过在线云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学习者通过现代化通信工具选择资源建立自主学习模式,“因材立学”,打破时空限制。课中,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者重点想了解的知识技能点与学习困难,引导学习者借助学习平台开展讨论、线上调研等工作,辅助学习者深化学习;学习者通过观看企业生产视频,了解车辆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培养职业归属感与自豪感,通过在线调研、小组讨论了解车辆最新技术前沿,激发学习热情,借助在线案例分析,达成车辆选型技能。课后,教师持续发布案例视频资源与实操任务,在校学习者可以在后续实训中,反复观看视频、动画,突破重、难点,在教师辅导下进一步提升技能,参与技能竞赛等第二课堂。课堂还可以通过在线提问(随机选人、摇一摇、抢答)、投票、头脑风暴等活动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习者巩固知识技能点,并通过测评成绩、作业情况让教师及时掌握学习者课堂学习效果,为学习者提供独具一格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3.教学闭环反馈
在线课程建立的互动课堂能够根据课程进度设置教学实施成效问卷调查,同时,课程资源在分享过程中接受学习者的纠错与评价。通过学习者的纠错与评价、问卷调查分析能够及时掌握学习者对资源的反馈、对课堂实施的建议意见,以便根据学习者的反馈调整课程教学进度,优化教学内容,增补教学资源等,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二)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从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目标出发,结合课程特点、学习者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条件,围绕课程核心概念、教学内容,及其与资源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课程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进行课程资源建设,运用智慧职教平台,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半实物设备、MOOC 视频动画和实际岗位案例等教学资源,搭建教学环境。
1.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网络使用的特点,课程建设过程将教学内容按知识技能点进行细化,在原有课程标准基础上,融合多种教学模式,修订课程标准,制定文档;2.制作微课程设计,内容包含知识点描述、学习对象描述、设计思路、教学重难点、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反思等;3.优化涵盖所有章节、所有项目的课件,数量达60 份以上;4.制作围绕技能点展开、知识框架表达清晰等特点的5-15 分钟时长的视频、动画,重点制作实践教学视频,视频及动画资源数量总计达70 份以上;5.根据教学进度、重难点等情况,制定单元练习、试题库;6.根据课程实施情况和新技术新设备发展,每年定期追加更新资源,比例不低于10%。
(三)教学方法改革
利用职教云、蓝墨云、超星泛雅等平台建设课程,辅助学习交流群和相关直播工具,建立在线课堂,实现学习者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案例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和分组讨论、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线上教学部分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多渠道进行,通过活动引领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与学习兴趣;线下教学遵循“知识与技能并重,侧重技能养成”原则。
(四)教学团队建设
在线课程建设需要建立资源库、设计课堂活动,与学习者互动,工作量众多[3],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高。另外,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采用双师共建的方式,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对城市轨道交通各个系统有全面的掌握,熟悉并能融和运用。因此,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要求专任教师应具备《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授课经验、现代化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在线课程建设经验;企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提供典型案例。
(五)教学评价改革
课程的教学评价和考核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结合企业员工考核标准,借鉴企业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促进建立多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变一元一次教学评价为多元多次评价,淡化专任教师主体评价地位,引入企业教师评价,提升学习者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权重。变被动为主动,建立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与考核模式,即理论考评、实训考评和过程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方式,逐步实现评价的元素多样化,对理论知识掌握、实操技能水平、职业素养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1.理论考评针对理论知识考核,主要考查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分析能力,考核方式以线上测验为主,线下期末考试为辅。
2.实训考评针对实操技能考核,通过模块化的半实物仿真任务考查学习者对城市轨道交通各系统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等。
3.过程考评以课堂出勤情况、课件学习、课堂表现、职业素养等相结合,专业教师、企业教师的双师评价和学习者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三、课程运用成效
(一)建设成果
课程通过在线课程建设,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包含课程标准、考核标准、案例等文档25 份,PPT 演示文档88 个,微课视频和动画109 个,图片及其他材料10 份。题库资源有待提升,目前有题量443 题、作业25 份、考试10 份。
课程通过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实施,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习者借助网络进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活动质量,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动性,实现个性化学习,学习成效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能力提升
以课程建设促进师资水平提升,强化运用信息化教学,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建立了数字化在线课程,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现代信息化教学技能得到提升,取得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奖项1 项、省级奖项3项、校级奖项多项。
(三)实践技能提升
课程创新教学实训模式,借助智慧职教平台、MOOC 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线上线下、半实物仿真、虚实结合的混合教学,拓展了学习时空。课内实训实施过程通过线上课堂共享操作视频、动画讲解,弱化实训难度;线下课堂利用半实物模拟驾驶器、虚拟仿真设备搭建工作环境辅助教学,开展实训,给学习者带来更真实的职业归属感。
教学实训模式的改革对现场实训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学生实训效率更高,实训进程加快,实训流程熟练,实训操作快速准确。在保证学生理实一体的学习基础上,展开第二课堂活动和技能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课程建设实施至今,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4 项、行业技能比赛奖项多项、校级技能竞赛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