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肾癌影像学特征的乏脂肪肾错构瘤诊治分析
2021-11-26周正兴陈红兵许国胜王旭昌
周正兴 陈红兵,* 刘 伟 许国胜 李 波 王旭昌 孙 松 何 俊
1.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安徽 合肥 230061)
2.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 (安徽 合肥 230061)
乏脂肪肾错构瘤是肾错构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中比较少见类型[1],其肿瘤中的脂肪成分比例<20%,约占所有RAML的4.5%,其脂肪影像学特征不明显,极易误诊为肾癌[2]。2003年1月到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例乏脂肪肾错构瘤患者,入院误诊为肾癌,本院针对肿瘤影像学特征、肿瘤大小分别采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与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诊断及观察随访的诊治方法,具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9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8~73岁,8例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均在体检时发现,1例患者因右腰区胀痛不适就诊发现。9例患者体检无明显肾区叩痛等阳性体征,2例有高血压,1例有糖尿病,入院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其中左肾5例,右肾4例,肿瘤直径在1.5~5.0cm之间。入院查双肾CT平扫,肿瘤CT值多点监测为42~79HU,CT增强时,肿瘤多点监测CT值为87~154HU,所有患者双尿路均无积水梗阻现象(图1)。具体临床资料见表1。
图1 CT增强肾实质期:病灶多点监测CT值87HU~154HU,明显低于肾实质101HU~279HU。图2 肿瘤病理切片示: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形成瘤样组织,其中可见极少量脂肪组织及血管(HE,100倍)。
表1 9例肾脏乏脂肪错构瘤患者临床资料
1.2 方法6例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及准备,根据影像学资料,高度疑诊肾癌,沟通患者及家属,均在全麻下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NSS),采用侧卧位,经后腹腔入路,术中肾热缺血时间20~30min,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示符合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镜检见有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成形的瘤样组织,其中可见较少量的脂肪组织及血管,术后常规补液对症治疗,术后一周拆线出院。3例患者肿瘤直径≤2.0cm,比较乏脂肪RAML影像学特征,沟通患者,采用临床观察及随访。
2 结 果
6例患者行NSS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为符合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免疫组化:S100脂肪细胞(+),Mclan-A、HMB45和少量梭形细胞点灶性(+),SMA梭形细胞(+),P53(-),CD34血管内皮(+),Ki67(+)<10%。肿瘤有包膜,呈半球形,切面实性、灰白、质地较均匀。镜检示有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形成瘤样组织,其中可见极少量脂肪组织及血管(图2),肿瘤组织一侧光滑,有薄层纤维被膜,另一侧毛糙,切缘(-)。所有接受手术患者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如期拆线出院。术后随访8~89个月,3例肿瘤直径小于2cm患者,2例未见明显增大,1例稍增大,6例接受NSS手术患者均未见复发。
3 讨 论
3.1 临床表现乏脂肪RAML临床少见,患者大多无腰痛等相关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其主要成分是平滑肌和血管,脂肪成分极少,在普通CT平扫时难以与肾癌(尤其透明细胞癌)相鉴别,极易产生误诊。本研究9例患者,仅1例有腰酸症状,其他8例无任何不适,均在体检发现。
3.2 诊断与鉴别诊断通常情况下,脂肪CT值为-40HU~-120HU,当瘤内主要成分是血管、平滑肌,含或不含有微量不成熟脂肪时,平扫CT很难发现负值成分。若部分病灶伴有出血、囊变,或病灶较小而CT扫描未通过病灶脂肪部分最大截面,也往往不能精确测量到其内脂肪组织真实CT值,易造成假象[3-4]。
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乏脂肪RAML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时大多数瘤组织为均匀强化,有助于显示病灶内微小的脂肪灶,多期增强扫描能了解肿块的强化方式,对乏脂肪RAML诊断具有重要价值[5]。
本研究中9例患者CT平扫时,病灶内基本未见负值脂肪影,CT增强扫描时,在肾皮质期病灶明显强化,密度接近正常肾皮质。而在肾实质期时,6例病灶强化减退,密度低于正常肾实质,表现为“快进快出”这一显著特征,与血管丰富的肾癌影像学特征极其类似(图1),而3例肿瘤直径小于2.0cm患者,其在肾实质期强化稍高于肾实质,与文献报道相似。有文献报道,平滑肌成分居多的RAML,增强时肾皮质期病灶轻度强化,瘤内可见数量不等的血管影。由于RAML瘤内血管发育差,易形成动脉瘤样改变,常合并自发或外伤后出血,若瘤内出血较多可掩盖脂肪组织密度,CT平扫病灶密度较正常肾实质高,但其增强时强化程度受出血影响而不能精准判断[6]。仔细辨析本研究9例患者CT增强图像,未见瘤内迂曲增强血管影。6例接受手术患者术后大体标本切开,切面实性、灰白、质地较均匀,无出血瘀血灶,无其他组织干扰脂肪组织显像。
一般情况下,RAML内血管扭曲、管壁厚,造影剂渗透需一定时间,所以增强扫描呈现持续强化。病灶均一强化和持续强化可能是乏脂肪RAML的一个显著特征[3],而肾癌主要表现为肾实质内低密度肿块,坏死、囊变常见,增强后不均匀强化,造影剂迅速廓清,结合CT征象及临床资料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7]。文献描述的“劈裂征”或“V征”,即呈尖角向肾门方向的V型改变及“杯口征”[8-9],这对乏脂肪RAML的定性诊断是一个有益的帮助,本研究5例患者有明显此征象,4例表现不明显。
有研究将乏脂肪RAML的强化模式分为快进快退、逐渐强化及延迟强化三种类型[10-11]。肾癌强化峰值常大于115HU,多是不均匀强化,延迟强化少见;乏脂肪RAML一般不超过115HU,多为均匀和延迟强化。“强化峰值”虽可作为鉴别征象之一,但部分乏脂肪RAML的强化方式与肾癌重叠,不具有特异性[9]。本组9例患者6例强化模式均属于快进快退类型,但其强化峰值在皮质期最高达140HU,在肾实质期竟高达154HU,与“强化峰值”没有明显相关性。
赵晓俊等[12]的研究认为,在鉴别乏脂肪RAML与肾癌时,以大范围平扫期最小CT值≤-29HU作为诊断乏脂肪肾错构瘤、排除肾癌的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有临床观察认为[13],对于直径小于3cm的小肾癌,螺旋CT平扫常呈等密度,与正常肾实质的密度差异较小,部分为稍低密度偶见为高密度。其皮质期强化呈多结节状,实质期强化密度低于正常肾实质,呈明显“快进快出”征象。而乏脂肪RAML在肾皮质期增强有小网格状、无结节状强化,肾实质期强化密度仍高,无“快出”表现[14]。本组9例患者,其CT平扫病灶多点监测CT值为42~79HU,明显高于肾实质的38~66HU,而CT增强肾实质期病灶多点监测CT值为87~154HU,明显低于肾实质的101~279HU,不利于诊断的准确性。
肾癌呈侵袭性生长,被压缩的肾实质和纤维组织组成假包膜,而乏脂肪RAML一般无包膜[15]。本研究中,6例接受手术患者其CT增强扫描肿瘤与肾组织间可见明显薄的低密度带,极类似肾癌的假包膜,也给我们术前诊断带来误区。3例肿瘤直径较小患者未观察到假包膜。有临床观察认为[16],乏脂肪RAML呈慢性向肾外膨胀性生长,突破肾皮质并将相邻皮质掀起所致,形成“皮质掀起征”,本组患者影像学资料没有观察到此征象。
当多血供的肾癌内伴有大片或斑片状低密度液化坏死,且肾静脉、下腔静脉内伴发癌栓时,容易与乏脂肪RAML相鉴别。但增强时轻度强化的乏脂肪RAML与少血供肾癌仅凭CT征象鉴别困难,需借助穿刺活检病理证实[17-19]。有人认为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安全可靠,可于术前明确诊断,但也有导致肿瘤的转移与扩散的风险顾虑[20],故术前医患沟通至关重要。
对于从CT值、强化特征都难以鉴别小肾癌和乏脂肪RAML时,可借助注射肾上腺素,观察病灶染色与否来鉴别乏脂肪RAML和肾癌,前者不明显,后者染色增强,可以做出有效鉴别,指导临床决策[21]。
3.3 治疗方法术前仔细分析病史及揣摩影像学资料十分必要,尽量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对于诊断明确的乏脂肪RAML可在做好患者沟通条件下,可行保留肾单位或者肾根治性切除术,如果患者身体状态不佳,射频消融也是不错的选择[22]。有学者认为,对于直径<4cm乏脂肪RAML且无症状的患者可密切随访观察,而直径>4cm者,不论有无症状均应及时手术治疗,可首选NSS,避免不必要的肾切除,引发医患纠纷[23]。本研究认为,若根据肿瘤强化模式及影像学特征无法与肾癌鉴别时,术中结合快速冰冻病理,更有利于诊断与治疗,帮助医生和患者解除顾虑。本研究中6例接受手术患者,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很难与肾癌鉴别,拟定NSS手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乏脂肪RAML诊断。本研究中3例患者由于病灶直径小于2cm,仔细揣摩影像学未观察到乏脂肪RAML所谓的“假包膜”,但强化稍高于肾实质,在充分沟通患者前提下采取观察随访,临床随访16~88个月,仅有1例轻度增大,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继续随访中,6例疑诊肾癌接受NSS手术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乏脂肪RAML,术后恢复良好,随访8~62个月,无复发,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