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蒙汉翻译中的民族文化与语言技巧

2021-11-26欧龙巴亚尔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文化交流书籍

欧龙巴亚尔

(新疆日报社报业集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蒙汉翻译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两族人民听懂另一种民族语言,还要能够在翻译的过程中传递民族文化,促进两族人们互相对两族民族文化的了解。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代表了两族人民的民族形象。因此,要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以及专业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热爱翻译事业还要热爱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够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播效果,加强两族民族文化的交流。

一、蒙汉翻译中的文化现象

翻译人员需要接受全面以及系统的训练,并且能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以及感知能力,才能够在翻译的过程中提升民族文化的传播效果。翻译人员要能够深入了解文化背景以及民族故事,能够尊重两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保持一颗平常心进行翻译工作。只有翻译人员用心了解两族的民族精神,才能够保证翻译的过程中含有较强的民族文化。蒙汉翻译能够有效解决语言差异给民族文化带来的影响,让两族之间互相交流民族文化。蒙汉翻译在进行翻译时,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语言技巧,采用合理翻译方式进行翻译,才能够加强民族之间的联系[1]。

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并且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分化出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之间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宗教信仰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能够促进中华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语言是促进民族交流的载体,但是各个民族之间的语言不同,在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时也受到了较多的阻碍。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工作时,会选择民族中著名的书籍进行翻译,不同内容的书籍展示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能够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其他民族的民族文化,减少民族语言不同给民族文化交流造成的影响。

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吸收新文化以及新知识,才能让民族文化不断更新,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蒙汉翻译能够促进两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使民族文化不断进行更新和发展。民族文化如果缺少交流,会导致民族文化出现残缺,导致民族文化之间落伍,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蒙汉翻译让两族人民进行文化交流,能够不断学习新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能够抛弃民族文化中腐败的思想观念,促进两族人民共同发展,将民族文化推向全世界。民族文化受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族所在地域不同的影响,民族文化交流不够全面,导致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较慢。蒙汉翻译能够让两族人民群众接受以及尊重外来知识,不断学习其他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利于提高我国民族文化凝聚力,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2]。

二、蒙汉翻译的意义

(一)让译文读者欣赏到不同的民族文化

蒙汉两族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一直是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重要内容,两族的语言文化都承载着不同的民族历史以及民族故事,民族语言之间的相互传播,才能够进一步加强两族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蒙汉翻译能够解决两族在民族文化交流中存在的语言问题,促进两族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让译文读者感受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3]。蒙汉翻译能够将两族的民族语言进行转换,将蒙古语转换成汉语,将汉语转换成蒙古语,减少了民族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蒙汉翻译可以两族的民族书籍或者是影视作品进行翻译,书籍以及影视作品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要注意使用合适的翻译技巧,不能盲目进行翻译,不然不仅达不到传播民族文化的目的,还会错误的传播两族文化知识,让两族人民的思想出现偏差。

(二)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蒙汉翻译对民族文化的意义是能够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过去的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传播以及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蒙汉两族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效果较差,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缺少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学习,民族文化意识浅薄。民族文化传播以及发展,需要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交流,才能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为民族文化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推动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传播[4]。蒙汉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能够掌握合适的语言技巧,才能更好的促进两族民族文化的友好交流。蒙汉翻译能够让两族人民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国民族文化,有效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促进我国人民之间能够进行和谐友好的交流。蒙汉翻译语言技巧是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需要蒙汉翻译进行全面以及系统的学习,才能够更好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两族文化的互相传播,保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三、蒙汉翻译的语言技巧

(一)熟练掌握两族语言

蒙汉翻译对两族之间民族文化交流作用巨大,翻译人员要能够熟练掌握语言技巧,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存在误差。翻译人员要能够熟练掌握两族的民族语言,并且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应用,这是翻译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5]。翻译人员要能够掌握较多的语言词汇,能够将所需翻译的书籍、影视作品等翻译准确。其在上岗之前要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并且能够通过定期的翻译考核,保证翻译人员符合翻译人员标准,能够独立进行蒙汉翻译工作。翻译人员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才能够让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不出现翻译失误的情况,正确表达民族文化,避免影响两族人民群众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出现较大的偏差。不利于两族文化的相互理解和相互融合。

(二)尊重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要注意尊重两族之间民族文化差异,才能正确地传播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蒙古族所处的生活环境与汉族不同,蒙古族人民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人民性格以及生活习惯都较为豪迈,汉族人民由于人口较多,在生活习惯和性格方面具有多样性,但是汉族人民都较为含蓄、内敛。翻译人员在进行两族书籍翻译时,要注意翻译过程中的细节,特别是书籍中对人物的刻画,翻译人员要能够使用合适的词语对书籍中人员进行刻画,并且要将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考虑在内[6]。翻译人员要能够保证翻译之后的书籍与原文想要表达的内涵一致,不要错误理解书籍想要表达的含义,这样会给两族人民造成文化交流上的误差,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翻译人员在进行书籍翻译时,要能够保证翻译的书籍脉络清晰,不要出现文章语句不通的情况。

(三)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蒙汉翻译对于翻译人员来说,是一项较为特殊和复杂的翻译工作,因为蒙汉翻译还是蒙汉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能够促进两族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蒙汉翻译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要注意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才能够保证翻译文章流程性。翻译人员在文章翻译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翻译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归化法;另一种是异化法[7]。归化法就是将所要翻译的文章本土化,以译文读者作为归宿,选择合适译文读者的表达方式,对文章进行翻译。翻译人员如果选择使用归化法进行翻译,就要保证文章翻译的精准性,使翻译的文章与原文一致。异化法就是让翻译人员能够使用外化的翻译方式对文章进行翻译,要带有较强的外来文化特色以及语言特点,完全采用外化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翻译方式能够凸显民族文化存在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民族特征。翻译人员在选择翻译方式时,要注意文章本身的民族文化特色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够保证译文具有自己的风格,促进蒙汉两族之间的交流。

(四)尊重民族的文化背景

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要能够对两族之间的民族文化背景,进项深入了解,并且能够尊重两族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蒙汉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文化背景是不同的,翻译人员只有能够深入了解两族之间的文化背景,才能够做好蒙汉翻译工作,保证两族之间的友好交流。翻译人员要能够了解两族的宗教信仰以及民族习俗,在进行文章或者是书籍翻译时,尽量不要触碰到两族之间的文化禁区,要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两族之间进行友好交流。对于蒙汉翻译两族的文化背景,翻译人员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两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保证翻译过程中的精准性。蒙汉翻译在进行文章或者是书籍翻译时,不仅要尊重民族文化背景,还要加深对所要翻译文章和书籍的理解,正确传达文章和书籍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准确表达文章的意思,加深蒙汉两族民族文化的交流[8]。

(五)提高成语翻译精准度

翻译人员在进行语言翻译时,要注意对汉语中成语以及文言文的翻译,保证翻译的精准度。在汉语中,成语和文言文都是汉语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也会给翻译人员带来较大的难度,如果翻译人员使用的词汇不当,很难翻译出成语想要表达的内涵。例如:在进行“草木皆兵”这个成语翻译时,翻译人员要能够对成语进行注释,让蒙古族人民了解成语背景的典故,要让蒙古族人民群众知道草木结冰的意思由于人出现害怕、内心慌乱等紧张情绪,将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主要形容的是人内心多疑。如果翻译人员不对成语进行注释,会导致蒙古族读者难以理解,不能深入了解汉族民族文化,无法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蒙汉翻译是民族传播与交流的桥梁,是促进蒙汉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的影响。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要能够具有较强的语言技巧,要能够尊重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族文化存在的差异性,根据翻译内容选择合适方式,保证翻译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影响人民群众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导致民族文化的传播出现偏差,影响两族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文化交流书籍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冰雪体育发展的新出路研究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