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2021-11-26张倩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双高校企电子商务

张倩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一、引言

我国《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结合的原则,创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准确满足区域人才需求,促使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双高计划”要求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基于这一背景,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现有校企合作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双高”背景的校企合作要求

“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出了较过去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当深入分析文件所提出的任务和具体要求,不断完善现有的校企合作机制。

(一)重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其人才培养状况对三大产业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第一,高质量的发展是相对于规模发展而言的,也就是高职院校应当在有效控制招生人数的同时,将人才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第二,为了培养高质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需要对现有的培养体制机制进行调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富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建立与产业链发展相结合的专业群

在“双高计划”实施中,高质量的专业群建设是重要的创新点,亦是各地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高质量的专业群不需要严格根据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进行分类,更不是简单地对原有的各专业课程进修拼凑。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学校应当把人才需求与本地区经济产业链紧密结合起来,精准定位。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形成产学研对接的体系,二是构建具备产业优势的教育教学组织。而且,相关课程建设应当同步推进。这就要求学校落实“双高计划”时,改变现有的专业群体系,树立有利于产业链发展的专业群建设观念。

(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在“双高计划”实施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提升电子商务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从目前来看,部分学校未能积极承担为社会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功能,这将对产教融合产生不利的作用,从而影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新时期,为满足电子商务转型发展的需求,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要深入挖掘校企合作的潜力,积极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技术成果的转化力度。

三、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模糊

电子商务属于综合性学科,其知识体系涵盖了商务知识和互联网技术。在过去的人才培养中,高职学生很难做到二者兼备。因而,高职院校应当准确定位当前的市场环境所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再按照各个学校的实际状况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表面来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所设立的电子商务专业似乎都有自身明确的定位,包括管理型人才、商务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但从教育实施的角度而言,往往只是强化了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但未能突出专业本身的特色,或者提出的培养目标过于宽泛,缺乏明确的针对性,试图培养适合不同岗位的万能型人才。这种盲目培养的效果是电子商务专业“看上去很美”,但未能符合我国企业对这一方面人才专业化、实用化的需求。因而,不少学生毕业后由于缺乏实践能力而在就业市场上屡屡碰壁。

(二)课程设置机制不合理

目前,电子商务教材的编写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即使选择最新版本的教材,由于电子商务行业更新快,知识密度大,编写周期长,知识点滞后。此外,大多数现有的教材大多以本科教学理论和课程体系为基础,只在相应内容中增加了相关案例和培训。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比重仍然过大,实践操作所占比例较少,并不适合高职教学。即使一些高职院校采用按培养要求编写的校本教材,也难以完全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这些因素给电子商务教材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电子商务属于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经济、贸易、市场营销、法律、互联网技术等方面。因而,电子商务课程的跨度大,课程内容设计难度较高。若教师无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体现一定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就会造成电子商务知识点体系不易形成,从而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从目前来看,一部分高职院校并未深入开展市场调研,而是盲目开设专业,电子商务课程的设置较为随意,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足。这种简单操作的方式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把目前的商务与电子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简单的叠加,从而形成“电子+商务”课程模式。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其教材和师资条件都已经具备。但由于课程体系是不同专业课程的拼接,融合度不高,尽管课程体系丰富,但实际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注重理论知识而弱于实务操作,课程内容中理论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在电子商务的教学过程中,追求达到“大而全”的效果,并未反映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周期短、实践性强的特征。

(三)对接岗位机制不畅

电子商务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应当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有关的技能,因而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一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尽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普遍应用了实践教学的模式,但由于实训场地缺乏、实训软件简单、实训内容创新不足、与对接岗位差距大等问题,实训环节教学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我们应当认识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强调职业教育和实践的特性,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强化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提升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目前,不少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建立了校外培训基地,为本校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此种实践环境具有很强的真实性,能够切实解决电子商务市场发展与专业教育相对滞后的矛盾,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也具有积极性。但设立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庞大,而有能力与高职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的电子商务企业数量有限。因而,部分高职院校缺少学生实习基地,使学生难以在真实的企业岗位上获得专业技能的训练。

四、基于“双高”背景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在“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发展电子商务专业,迎合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突破,就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反映职业教育的特色。

(一)找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定位

当前,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非仅在商业领域产生作用,因此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当与各个行业紧密结合,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多元化需求。由于各个行业、不同岗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需求具有一定差异,而且各个高职院校在生源、师资、地域等方面都存在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因而,在“双高”背景下优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换言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应当具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一级职业能力,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具备较好的适应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培养具备良好就业和创业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为了落实“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调整和优化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按照校企合作的需求和企业的反馈情况确定电子商务就业岗位群;结合企业教师的建议,按照确定的岗位群,提取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成长规律,提炼出岗位职业技能,从而明确行动领域。高职院校应当以丰富多样的项目和活动为载体,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拟定新的课程标准,设计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在完善学习领域内容的过程中,应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本、循序渐进,知行合一的原则。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应当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而课程的教学可以与企业实训共同开展,并将企业项目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高职院校甚至可以应用半天学习、下午实训的方式,达到工学交替的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课程考核方面,由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我们不能仅仅依赖过去单一的考核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在产教融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创新考核方式。例如,对学生经营网店的业绩进行技能考核,引入企业评价标准,分岗位和工作内容进行行业考核,并对学生在创业期间的应用水平和管理能力开展职业素养的考核。基于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我们应当突出以实践的方式考核教学效果,方能培养出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

(三)创建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在“双高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展现出更强的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能力,而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则是提升这一能力的有效路径,才能培养出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彼此的优势,运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设备软件、项目内容促进产教融合。学校应当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机遇,做好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满足我国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支撑,使人才培养机制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为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

五、结语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双高计划”对校企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创新。电子商务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双高计划”实施过程中,我国高职院校应当深入分析“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对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完善校企合作的机制。当前,高职院校应当找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定位,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与企业协作共同创建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

双高校企电子商务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新丝路电子商务公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