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与形象分析
——以云南民族文化文旅产品发展为例

2021-11-26罗斐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文旅文创少数民族

罗斐

(云南省普洱市美术馆,云南 普洱 665000)

一、“文旅融合的”发展关系

“文化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区别于传统的旅游,以文化为核心、旅游为载体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链,以独特性、亮点的“文化+旅游”的方式增加旅游资源的丰富性。文化是核心、旅游是载体,文化和旅游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提升。一是旅游品质依靠文化资源。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前社会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变到“美好生活需要”,经济速度的飞速发展不仅让人民对物质有了更好的要求,也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改变和增长。旅游作为当前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在面临繁忙的工作中,都愿意花时间去感受独特的地域文化、品尝特色美食、追寻历史(文化)所留下的痕迹。促进旅游品质的提升,是离不开文化底蕴的支撑,文化底蕴及文化产业的发展都能够丰富旅游资源,从而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不断地去发掘、深挖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内容结合旅游文化产品资源赋予其深刻的内涵,通过文化赋予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文化创意蕴含文化,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和吸引力、以文化创新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文化的吸引力。二是旅游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平台。中国是一个拥有文化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传统文化等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积淀,文化各具特色,丰富了旅游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都刺激了游客们对文化的追求,且对于旅游多元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在旅游中感受和传播不同地区的文化,使旅游成为当今共同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在旅游中,通过融入当地特色民族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特色,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一方面用文化为载体展示当地特色文化,加速地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建立起坚实的市场根基;另一方面宣扬当地文化特色,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建立渠道,根植文化自信,推动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创产品与形象分析

云南简称“滇”,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门户,与藏、川、黔、桂4 个省区毗邻,并接壤缅甸、老挝、越南3 国。素有“彩云之南”的云南,省内拥有26 个少数民族,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佤族、独龙族等15 个民族为云南特有。民族的多样性,使得民族语言体系丰富,不同地区语言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反映云南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云南少数民族的多民族性、分布地域的不同,使其在长期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形成了民族风格迥异、类型多样和表现方式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如:傣族的建筑、白族的“背婚”习俗、哈尼族的民族服饰特色等构成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云南是作为26 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拥有着得天独厚的非遗文化资源、民族手工艺文化资源、民族文化符号资源、民族文化服饰资源。当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香格里拉尼西黑陶、云南扎染、云南少数民族刺绣、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团、彝族“三笙”形象等,都可以纳入文创创意的资源,但由于是传统的手工艺,许多的民族工艺缺少传承人、甚至濒临失传,导致在文化创意上没有体现好文化的底蕴。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创产品发展现状

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文创个概念,为展现不同文化的魅力借助文化艺术产品的创作,以文化艺术产品的创作展现出民族文化的魅力。2016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云南省以为文创工作试点的方式推动文创产品的稳步发展,2016年云南省博物馆作为首批的文创工作试点就实现200 万元的文创产品的收入。但是现阶段,以云南少数民族为主导的文创产品起步晚、产品少,主要是以陶瓷类、纺织品类、配饰类、工艺品类等,其中文具类和配饰类在产品数量中占据主要的地位,对陶瓷类、纺织品类的文创产品发展较少,且未展现制作技艺,仅仅是单纯的复制加上名字的包装。如:红河建水紫陶、刺绣技艺、民族文化铜制书签等。目前,云南少数民族文创产品设计都是依靠民族文化资源及元素来应用于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文创产品设计,其设计思路都围绕着少数民族的文化来拓展,准确地表达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多元化及其独特性。但与此同时,也发现由于部分传统技艺的古老、设计造型的古朴跟不上大众的普遍审美以及实用性差,导致文创产品出现瓶颈。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文创产品的价值

一是提供丰富民族文化设计素材,拓展设计创新思路。文创产品就是在文化底蕴下创作出来的产品,肩负着文化的传播。云南是一个拥有26个少数民族的地域,各民族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凝练和沉淀,拥有者具有不同地区代表性的文化。如:彝族图案、傣族建筑、大理白族扎染。云南少数民族文创产品的设计是基于民族文化的素材来完成,离开少数民族的文化,就不能创作文创产品。基于多民族性的“彩云之南”的民族文化,深刻挖掘少数民族元素,将不同民族文化的图案、服装、技艺、工艺等应用于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使文创产品拥有丰富的文化素材,增强云南少数民族文创产品的多样性和市场的占有率。从文创作品的创意设计来说,好的创意是一个优秀作品的重要来源,设计师通过对素材储备量的充实,来提升审美的多元。云南少数民族精神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不同深厚底蕴的少数民族文化,如:彝族元素、傣族元素、白族元素的文化等都是有不同历史时期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不停调整而形成的,使其形成了丰富、多元及传统的不同文化图案、技艺和工艺,形成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文创产品宝贵的素材库,设计师通过对不同文化图案、技艺和工艺的借鉴和应用,拓展其设计的创新思路。二是增强民族文化厚度,塑造民族文创品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优秀文创产品的需要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产品创新”能让其文创产品的内容和形象有机的统一,展现民族文化丰富的生命力和多样性。云南少数民族文创产品归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兼顾着文化和创意二者相互融合的特性。“七彩云南”独特的、深厚的民族艺术风格,一方面能够提升云南文创产品设计自身的独特性,增强文创产品的文化厚度;另一方面应用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应用,形成独有的民族文创品牌,展现民族文化精神。其以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产品与创意产品的价值以象征性,创新性,外部性,结合了少数民族文化和技艺、民族精神和文化物质等,创造了具有艺术加民族的特殊的市场经济价值。

三、基于文旅融合的云南民族文化文创产品的发展建议

(一)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政府扶持

协调开拓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路径,政府相关部门对区域内文旅资源摸排,统筹进行旅游文化的资源布局,以文化空间与资源的完整性进行文化资源整个,促进文旅资源形成协同互助、文旅一体化发展的鲜明趋势。进一步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职能,建立高效务实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切实的做到政策完整的从上到下的落实,建立严格的追责制度,确定硬性指标,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对景点的经营主体采取不定期抽查,增强标准的严格性、规范管理,树立“七彩云南”优质旅游好形象。根据国家指导性文件精神,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制定促进本地区文创产品发展的政策文件、实施方案对文创产品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优惠力度,建立少数民族文旅产品创造保护发展机制,出台民族文化文创产品的人才孵化和引进政策,不断完善和提升少数民族文创产品的创造环境,切实为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的发展提供充实的保障。

(二)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强化文创民族元素

当前文创产品种类繁多,文创产品的开发热潮不断,总体上各地区的文创产品都是势均力敌,要想从众多地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明确民族文化内涵的内核。民族原生态的“七彩云南”,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可以充分地挖掘15 个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以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的具体性、抽象性和独特性进行设计。设计者通过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挖掘和深度理解,寻找二者间的共性让民族文化与文化创造达到二者合一的平衡状态,用丰富的文化创造思想融入民族文化精髓,展现出文创产品蕴含丰富民族文化。正是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文化内涵给云南的旅游文化产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灵感,我们更该借用我们的文化,进行创新的表现手法,使民族文化以更多更好的形式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使其在设计中有更多的应用方式和表现方法,扩大民族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范围,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如将手工、饮食、歌舞、织作、绘画、茶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做好软件的同时,也要提高硬件。注重文创产品便携性能、现代审美标准及保留地域特征,以适应的文化创新形式助推技艺传播发展,提升大理蜡染、刺绣、民族文化铜制书签、陶艺品等文化产品价值,才更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推动特色民族经济进步,提高民族文化的品格的。

(三)创建文创交流平台、塑造良好氛围

将民族文化文创与国家、地区的节气活动相结合,打造特色文创大赛,以挖掘开发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一批文化开放载体、文化骨干企业、文化贸易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以“七彩云南”“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品牌和印象云南、白族三道茶、丽水金沙、泼水节等歌舞表演提升云南的旅游文化资源知名度,提升对外传播能力扩大文化对外交流“走出去”。“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打造优势转化共享平台,文化对接融合平台,全方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创建文创交流平台。此外,加强文创人才和民族文化传承人培养,对其发扬及扶持,鼓励传承创新,对优秀的传承人,应考虑为其解决基本的稳定就业问题或给予其他专项奖励。

猜你喜欢

文旅文创少数民族
陶溪川文创街区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少数民族的服装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