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岭南文化在校园传承实践的研究与思考
——以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为例

2021-11-26曾勇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岭南美育

曾勇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广东 广州 51045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助力我们坚定文化自信。

“十四五”时期正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总书记将文化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的历史关头,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潮头,我们应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而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文化的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理想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一、科教兴国 文化兴校 育人为本

教育强国则国家强,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一所学校乃至国家水平和发展潜力。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实现,离不开教育的积极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时期。在广东积极打造文化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的背景下,我们的基础教育该如何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助力,已经成为我们急需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岭南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是岭南大地先民的智慧产物与灵魂缩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岭南文化应贯穿教育的始末,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生命质量的提升将有着一定促进作用。我们要重新审视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生活环境下的传承与创新。并且要通过多方面、多途径、多层次的渗透与融合,使之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相协调,从而做到寻根溯源、焕发新生。

广外外校作为一所以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人为教育理念的优质民办学校,身处岭南大地,如何将岭南传统文化根植于校园,渗透课堂。广外外校的教师们,在庆祝建党100年之际,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结合地域文化特点,选材以岭南文化传承为主题,以具体活动为教育载体,积极开展“岭南风、珠水韵”之岭南文化校园传承活动。

我校美育与体育教师们积极思考如何立足课堂,将岭南传统文化中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体育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并积极思考如何有效传承与创新。这是一个崭新且富于挑战,并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实践。同时在美育与体育的相同之处寻找到结合点,意在文化传承的同时,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老师们进行了丰富多彩且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实践。

二、岭南文化进课堂 美育教学有新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意见》对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意见》还确立了美育工作的方向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广外外校初中部艺术组的教师们积极开展新时期美育工作研讨,积极地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课程中融入岭南文化的元素。将客家山歌、潮州锣鼓、粤语童谣、木屐、阳江风筝、潮州刺绣、岭南舞蹈等富有岭南韵味的艺术形式合理选择并运用到课堂教学。课程中不仅只是单一地对艺术形式进行知识性的梳理与传授,而是重点强调亲身感受与实践。在了解美、感受美、体验美的同时还可以创造美。最终也引发了同学们对于岭南文化的强烈兴趣和认同感。比如音乐《潮州锣鼓》课例、美术《阳江风筝》、戏剧《粤腔粤韵》课例等。

三、珠水舞韵 跃动岭南美体结合促发展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我校舞蹈教师与体育教师相结合,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分析整理岭南音乐舞蹈素材运用于课堂教学,打造体艺相结合的课例。分别以钱鼓舞、醒狮舞、杯花舞和瑶族长鼓舞为元素,结合现代健身操的编排原理,开发了岭南舞蹈健身操系列课程。本系列课例在校园中激发了师生了追寻岭南文化的兴趣。同时部分系列课例还被推选至送教下乡的教学活动展示,在更大的范围对岭南文化进行了传承与实践。例如《珠水舞韵 跃动岭南》美育与体育相结合的系列综合课例。

四、助力云端课堂增添居家健身岭南味

为了达到在居家期间实现教育的目的,老师们积极开展云课堂资源开发与利用,录制与整理岭南舞蹈健身操系列微课资源。每节微课不超过15分钟,易学易掌握,同时老少皆宜。通过在线课程的随时随地学习,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于岭南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居家体育锻炼的作用。

五、课堂教学重实践 校园健身新途径

创编岭南舞蹈健身操运用于大课间体育锻炼与体育节开幕式表演,大力提升校园体育活动文化品位。后疫情时代,全民健身将会被推及更高的高度,成为我们共同思考的课题,如何在校园中贯彻全民健身的理念,培养青少年的终生体育意识,同时增强青少年的地域文化认同,将是我们研究青少年体育健康的论题,也是研究体育文化多元发展的论题。在此大背景下,我校的艺术体育教师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专业的优势,一起进行创编,同时在学生中进行试验,最终创编出一套融岭南韵味的岭南舞蹈健身操。具有舞蹈的韵律之美同时兼具健身舒心之效,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与认可。

六、品岭南文化之美 增活动育人之经

岭南风珠水韵,班服设计巧精妙。打造体艺结合特色育人活动之岭南元素班服秀(运动服)活动,彰显岭南文化校园传承新风尚。一方面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容,提升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品味,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推广与传承了岭南文化。学生对于岭南文化有了更深的印象与了解,并积极地进行探寻与创新。比如初一年级在运动会中,将岭南文化融入班服的设计制作,13 个班,每班一特色。设计所运用的元素涵盖了岭南舞蹈、戏曲、音乐、建筑、民俗、文学等等,最后还进行了班服的设计展示介绍与服装秀表演活动。在班服展示的过程中每一个班级都有一名参与设计的同学进行班服设计理念的阐述与讲解,讲解的内容主要围绕班服岭南文化的选取元素,以及如何将该元素与班级文化相融合,又是如何最终落实到衣服的设计中去的。另外每班还精心准备了各自班服的大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同时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最终呈现出风从岭南来、粤韵展新颜、学子齐叹之、经典永流传的佳境。

七、走出去引进来,岭南非遗进校园,薪火相传在行动

艺术组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前往潮汕地区和连南瑶族地区进行实地采风,实地真切感受连南瑶族的地域文化与风俗。同时我校也积极将与岭南文化相关的优秀项目引入校园,例如将星海音乐学院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专场音乐;将阳江风筝传承人邀请进校园讲座与指导实践,开展百人现场画木屐活动。有利于师生们近距离地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与感受,通过对岭南舞蹈、岭南音乐的欣赏,深刻体会到岭南文化的艺术之美与博大精深。

八、家校互联多维度 开辟传播新途径

我们将创编的岭南舞蹈健身操校园版影像资料发在学校的各班的班群,希望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观看练习。同时将创编的岭南舞蹈健身操表演版,推送到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各项体育艺术活动,其中在今年10 月份举办的广东省我最OK 全民才艺大比拼的广州决赛中,我们的《最炫岭南风》成功入围前五名,并接受了现场的采访。另外《最炫岭南风》也被文化馆推送到省的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的录像征集评选。

九、传承携手美美与共

积极开展资源共享与帮扶,加强校际之间的互联、互享、互促,从而进一步推进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地将开发与整理的教学成果进行展示与推广,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我们的岭南文化。为此学校积极开展与相关学校的交流与联动,例如平沙培英学校、东莞东坑中心学校,通过联动的机制开展岭南文化的相关传承活动,岭南舞蹈健身操的相关课程与活动也在两校进行了有效开展,对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十、立德树人、文化浸润,根在校园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增强文化自信的今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每一个师生的责任与义务,文化强国、文化兴校、文化润心,我们将一如既往在党的指引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与实践目标,继续将岭南文化渗透到更多的学科当中,进一步加强岭南文化的校园传承力度,在校园传承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实现教育目的,让青年健康茁壮成长,同时兼具民族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获得内心丰盈的幸福人生。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岭南美育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岭南荔枝红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雨岭南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美育教师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