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校学生个性特点与教育管理对策

2021-11-26沈阳音乐学院戏剧影视学院

艺术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个性特点艺术类高校学生

□王 莹 沈阳音乐学院戏剧影视学院

当前,艺术类高校学生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多样的个性特点,艺术类高校的诸多专业也由原本的“曲高和寡”型艺术殿堂逐渐走向大众。但是,“大众化”也意味着艺术类高校的教育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细化挑战,专业教师需要从源头上,即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调整,以期为艺术类高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艺术类高校学生的个性特点

(一)积极方面

1.感性思维较强

在一般情况下,“艺术”一词往往与“感性”挂钩。艺术类高校的学生更能体现出层次鲜明的感性情感,观察力和想象力较强,他们追求“不与人同”的个性底色,善于抓住现实生活的点滴细节,从中提取艺术元素。此外,他们拥有极其独特的自我解读视角,对社会时事、艺术活动、跨领域文化等感知敏锐,倾向于自然而然地对不同事物作出自属化的审美判断,讲求独特化的艺术个性积累,热衷于对艺术专业的深入学习。

2.自主意识较强

相较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沉闷式教育环境,艺术类高校学生在高考后,拥有了更加自由、开放、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在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教育环境中,培养自身的自立意识、自主意识。尤其是在参与所学艺术课程的实践活动后,他们很容易快速积累社会经验、人际交往经验、专业技能经验。所以,艺术类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大多能积极面对未来挑战,为了自己的理想事业不断进取,并重视进取过程中的“自我实现”。

(二)消极方面

1.行为散漫,纪律性差

大部分艺术类高校学生选择艺术专业,除了自身对艺术的喜好外,还有文化成绩较差等现实问题。因此,很多学生进入艺术类高校后,意识不到艺术学习的本质价值,也意识不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变得行为散漫、纪律性差。同时,艺术类高校学生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所谓与“死板制度”对抗的“逆反心理”上的[1],因此,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念,试图通过与教师“唱反调”来彰显个性。

2.专业能力强,但理想信念淡薄

艺术类高校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事业,他们敢拼敢搏。但是,过于浓烈的感性思维或艺术个性,也容易“刚过易折”。艺术应该纯净无瑕,但学生可能在现实社会中大受挫折,从而造成情绪偏激、盲目敏感。相较于从整体视角分析问题,有的学生“钻牛角尖”地执着在具体细节问题上,无法看到事物本质,从而造成自身出现专业能力强,但文化基础差、理想信念弱的问题。

二、影响艺术类高校学生个性特点形成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艺术类高校学生很容易受到行业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接收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想、行业信息。毕竟,与其他专业类学生相比,艺术类学生具有更加敏感的艺术心理,对行业发展有着强烈的个人追求、个人信仰。因此,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会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会不同程度地忽视对整体社会形象的全面感知,集体主义观念较为淡薄。

(二)个人因素

从具体细化的角度来看,艺术类高校学生的成长、学习环境较好,他们可能萌发强烈的自立信念,再基于所学专业的实际需要,使自己在“自我”信念驱动下,产生具象的独立压力,如开销较大、学费较高。而且,随着与社会环境的接触越来越多,他们也容易因为对灵感与创意的无价或有价的衡量,产生偏激情绪,过于自信或过于自负。

(三)专业特点因素

艺术类高校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更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以期他们拥有独特、鲜明的自属个性,拥有新颖、奇妙的想象特点与创意特点。此外,艺术类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与其他院校有明显的不同,学生很容易根据所学艺术专业的特点,形成特殊的性格特点。但是,专注自我、强调个性,并不是让学生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着眼自身的价值实现,在独立化、小组化学习模式中,能基于学习、探究内容,产生强烈的对应追求。

(四)教学管理方式因素

艺术类高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课主要是阶段性课程,因此,很多学生没有规律化的时间概念。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管理中,学生的思想发展存在不可忽视的“极端化解放”趋向[2]。因此,艺术类学生经常在教育管理方式的两极化转变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很多情况下,会因自身专业能力与文化基础水平的失衡,而无法在课堂上静下心来。

三、艺术类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措施

(一)优化课程设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艺术类学生虽然文化基础较差,但对自己所学的艺术专业有浓厚的兴趣,也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初步思考。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具体情感表现,以及学生反映出来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体系,灵活优化课堂教学形式,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趣味多样的课堂形式开展对应的教学活动[3]。例如,针对摄影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专家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用光基础知识,还可以邀请数码技术专业人才到学校举办教学沙龙,让学生在灵活的教学形式中接受理论熏陶,学习专业技能。

(二)开展多元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师要通过组织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艺术类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迁移应用,进而使学生在具体的、明确的活动中,参与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同时检验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提高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4]。例如,街舞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组建街舞社团,定期开展街舞比赛,让自己的技巧学习、动作学习、理论学习等在实际的艺术活动中得到检验。同时,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学生能感受到个人力量与团队力量的不同,进而增强团队意识。

(三)法德并举,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

针对前文所讲的艺术类学生学习态度散漫与自我中心化等问题,学校管理者要逐步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不仅要挖掘和充分利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可取之处,正视教育管理制度的价值,还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完成学校规章制度的优化和调整工作,并在规章制度优化的过程中加入师生互动情感元素[5]。也就是说,学校在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时,应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坚持采用隐性管理与活性管理并重的制度化管理,既强调规范制度,又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科学的心理辅导体系。

(四)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

在当前整体就业难的社会大环境下,教师应关注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来说,各课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日常的专业课程教学及思政课程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6],让学生深思自身的未来走向,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该怎么做,进而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定位。

结 语

综上所述,优化艺术类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首先教师队伍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效的教育指导;其次要借助具体课程教学实践,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整体发展相结合,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依托,在教学中渗透激励教育,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个性化特长、艺术特长,收获应有的实践成就,逐步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个性特点艺术类高校学生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如何进行初中德育教育
论小学生的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