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良“粗笔水墨”看朱元璋审美思想的体现
2021-11-26伊茉语邓远豪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伊茉语 邓远豪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林良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人物,很多专家学者对他的生平及艺术作品做过很多研究,这里就不再赘述。林良在中国花鸟画领域有突破创新、别具一格的历史贡献,作为院体画画家,其艺术风格与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正是本文探索明太祖朱元璋的审美精神对林良艺术创作影响的重要原因[1]。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所形成的审美情结不是常人所能及的,刘基评价朱元璋:“但见其威勇奋发,如雷霆之震迅,于是乎名之曰武文也。”(1)《高皇帝御制文集》中记载,朱元璋对待士人的观点是,只要一进入宫廷,就要有绝对服从他的意识。而这一思想在明代历代帝王的统治下得到了延续,宣宗继承了朱元璋的审美观而形成绘画创作观,其“顿挫出腕力”而“棱棱凛凛”的笔法认识在林良处得到继承和发扬[2]。本文将从林良“粗笔水墨”的作品入手,来探究其与朱元璋审美思想的关系,这对研究明代院体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艺术创作亦有借鉴意义。
一、林良“粗笔水墨”中的题材体现
(一)猛禽题材与威勇奋发的贴合
从林良作品收录最多的《林良吕纪画集》(天津美术出版社)中的45 幅作品可以看到,在他的“粗笔水墨”花鸟画中,鹰、鸢、隼这类猛禽鸟类题材作品有11 幅,《双鹰图》《鹰图》《秋鹰图》等都是他水墨花鸟画的代表作品。弘治时期的监察御史孟洋曾说:“国朝画者称林良,古松苍鹰乃为长。”(2)所以不难印证,以鹰为代表的猛禽题材作品,是林良重要的审美倾向,而这种题材的选择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又有微妙的契合之处。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的气势胸襟可想而知,他曾在《汉说》一籍中谈道:“斯雄也,斯勇也,岂不与汉之汪洋瀚漫之相应乎。”(3)正是在这种情怀的引导下,朱元璋对鹰这种有力量、有勇猛精神的鸟类有着特殊的喜爱,像他有感而发的《秋鹰传》,欣赏的就是鹰的敏捷,鹰爪、喙的锋利,把这种鹰的习性、外表转化为人的“智者”与“勇者”,他还在《晴鸢抟风说》中对鸢、隼这类猛禽的特征表达了赞美和欣赏。综上所述,虽不能直接证明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从明朝统治者来看,明朝皇帝一直沿用朱元璋的治国理念和审美思想,直到弘治年间才有所变化,这恰恰印证了朱元璋审美思想在宫廷画家林良作品中延续的体现[3]。
(二)凤凰、慈乌题材与繁荣、慈孝思想的呼应
在林良的“粗笔水墨”作品中,除了对猛禽的刻画外,对于一些大型的鸟禽也进行了刻画,这些鸟禽在历代的画家题材中十分少见,但与朱元璋的一些认识和理论遥相呼应[4]。林良的“粗笔水墨”作品《凤凰图》,现藏于日本,表现的是一只傲立于坚石纸上的凤凰形象,凤凰本是人们一种美好的象征,对于专注于写生的院体画画家来说,无异于直接捏造。朱元璋《高皇帝御制文集》十六卷中记载:“浮林梢而色炫日,弄翩翻而罕稀乐,钟山之柱霄汉,美岩谷以神怡。”[5]这种祥瑞大气的盛世景象,与林良所画凤凰所处的云霄有神似之处,似与相呼应。在朱元璋的审美思想中,有关于“思亲”的鸟类主题,便是慈乌,这种寒鸦在画家笔下并不多见,多表现出一种凄凉的思亲之情,在《高皇帝御制文集》中有关于《思亲歌》的描述:“苑中高树枝叶云,上有慈乌乳雏勤。”在林良的水墨题材中,寒鸦的作品也有所表现,如《枯木寒鸦图》《双鸟嘉树图》等描绘的就是这种慈乌。纵观中国美术史,明代之前和明代之后,以慈乌为绘画题材的作品十分少见(4),而这种题材却成了明代画家的代表题材,这里以林良为代表画家。
二、林良“粗笔水墨”画风的审美体现
(一)水墨表现与雄深宏伟的武文气质
朱元璋的“隆唐宋”思想是仿照了唐宋时期的崇文思想,在风俗上革除元朝而借鉴唐宋,结果就是一大批文人墨客掀起热潮。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既有灭元开明的辗压群雄气势,又有非凡的文人气质。朱元璋出过家,他对禅宗思想也有所信奉,对禅的审美意识更是体现在了自己的审美观念里。林良的“粗笔水墨”只用墨来表现,如《秋鹰图》中的树木果断刚劲,这种顿挫转折表现出雄健刚阿的面貌,上方的鹰,羽毛果断明了、气势凌人,表现出了苍鹰的矫捷凶悍,下方的禽鸟却表现出了温顺弱小之势,用笔一个苍辣、一个温润,表现出鹰的猛健和鸟的温和,将苍鹰领驭高空,一览天下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与朱元璋《秋鹰传》中所描述的气质相吻合,也是受朱元璋的“雄深宏伟”气度所影响。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其雄深宏伟的武文气质对明朝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武文气质一直在明代保留了很长的时间,从林良画作来看,他的“粗笔水墨”作品也深受这种武文气质的影响。
(二)“粗笔水墨”与马、夏山水的关系
林良的“粗笔水墨”,从艺术语言上看,以“马、夏”“斯万里也造次不节,逡巡不成若仁者体嵬山而耸拔,知者效流水以守常,不亦俊乎”中的“俊”为审美依据[6]。而这恰恰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赞赏并被明朝历代皇帝延续的审美观念。夏圭中的山水之矫健,正是林良用笔的苍劲有力、生动风神的特征,在林良树木山石的绘画中均有所运用。这不但对林良来说有较大影响,而且是院体画家绘画创作的既定审美倾向。首先,在用笔上,林良的剔如钢针、点如坠石就是从“马、夏”的狂态用笔中所转换来的,虽然不是如出一辙,但也是一种谐调。其次,在取景章法运用上,林良深受宋代山水的“边角”之理(5)影响,符合朱元璋在夏圭画上所题“严谷幽冥、树生偃蹇,藤挂龙蛇”之境。林良的《枯木寒鸦图》《雪芦寒鸦图》中对其画意画景的营造体现得尤为明显。还应提及的是,院体画派浙派山水与“马、夏”山水的艺术追求,与林良的花鸟画创作也有着密切联系。
(三)林良“不同于文人画”的院体画家
林良花鸟画的“粗笔水墨”表现,是因为宫廷绘画的“院体”性质限定其不同于文人写意画(6)。明太祖朱元璋曾在九幅绘画作品中题跋,题跋内容表现出了朱元璋的治国理念和审美风格方向,而这一行为也强调了他所题写的绘画是为皇家、宫廷服务的。林良作为院体画画家,所表现出的应当与皇家思想相统一[7]。朱元璋强调:“以夏圭的‘皴山染水落笔有方’来体现‘俊’。”而这种审美理念给院体画画家定了一个审美价值方向,所以从朱元璋统治开始到林良生活的时期,一直盛行“马、夏”院体模式绘画。但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就连帝王对文人画也有所好感,明宣宗本人曾亲以写意法创作了《瓜鼠图》《武侯高卧图》等作品,表现出文人儒士的情调。对于宫廷画家林良而言,这种文人画的影响是必然的,但作为一个院体画画家,他又很难直接进入那种无拘无束的文人意境里,所以他的“粗笔水墨”形式有文人水墨的笔法表现,不像院体画那般工整严谨[8]。南京刑部尚书顾璘在《李少参宅林良花鸟图》评道:“国朝林良亦神妙,意会物象皆天然。”所以说,林良这种不同于文人画画家的院体画画家,所表现的“粗笔水墨”正迎合了朱元璋的审美要求和价值需要。
结 语
本文尝试探析林良“粗笔水墨”中所表现出的朱元璋审美思想,通过对史料的研究,主要通过《高皇帝御制文集》中关于朱元璋的审美思想记载来印证林良的创作思想。林良作为明代院体画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画风流传于世,这与他独特的创作环境和帝王统治密切相关。明太祖朱元璋的审美观在明朝历代得到了不断继承和发展,对整个朝代的思想观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研究林良的花鸟画创作中所体现出的朱元璋审美思想,可以在上文中有粗浅的印证,虽然很多观点还需细细琢磨,但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林良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了时代背景方面的理论支持。
注释:
(1)(明)刘基:《高皇帝御制文集后序》,南京.南京图书馆,明嘉靖刻本。
(2)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九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年版,第742 页。
(3)(明)朱元璋.《高皇帝御制文集卷十五》,南京.南京图书馆,明嘉靖刻本。
(4)刘仲凯:《林良花鸟画笔法研究》,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2 年,第17 页。
(5)钱珂:《南宋山水画“边角之景”探析》,载《美与时代(下)》2019 年第01 期,第82-86 页。
(6)孔六庆:《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4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