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1-11-26阿不都沙拉木吐尔地
阿不都沙拉木·吐尔地
(新疆广播电视台电视编译中心编译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的外国人还对中国存在误解,这也是因为他们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中国信息比较有限,或者用自己的思想来理解中国,这对于中国走向全世界十分不利,因此,电视新闻翻译的工作者应该深刻理解中外文化差异,用适当的语言来阐述中国的立场,描述中国的故事,这样才能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一、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人文地理环境因素
封闭的大陆地理环境限制了内陆地区人们的思维,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借鉴前人的经验,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思维都比较固化。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这种内向的思想使中国人民更加追求稳定和安宁,对新事物没有好奇心,对未知事物也没有兴趣。大多数西方国家处于开放的地理海洋环境中,有发达的工业、贸易和航运。自古以来,古希腊的传统就是注重研究自然物体和探索自然的奥秘。与此同时,海风、海啸和海洋环境的动荡,形成了西方国家以扩大空间和武力征服为中心的个性。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也诞生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影响着中西方民族的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语言特点。比如,英美两国避免在讨论年龄、收入、婚姻等个人问题时发言,一般喜欢讨论天气、环境等相对客观的话题;但在中国,人们喜欢通过交流个人信息来表达友谊。
(二)宗教信仰因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在中国,信奉佛教、道教等,很多谚语和词语都与中国古代的佛教相关,例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心如止水、刹那、海阔天空、镜花水月等等,而西方大多信奉基督教。假设一个分离的场景,在《离骚》中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在西方国家,对于分别的祝福更多的是“God bless you!”。
(三)思维和表达因素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民自古就一直遵守着忠、孝、礼、义、信的道德观念,在儒学的影响下,中国人追求和谐,强调礼仪。西方人更加重视科学技术,更喜欢批判性思维,主张言论自由。东方人通常喜欢从对方的思想或立场来思考对方的想法。例如,“你想做什么?”“你喜欢吃什么?”在英语中,常常以个人的角度出发。例如,“May I ask her?”、“I want to go to park.”
(四)经济制度影响
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形式,依靠于大自然的馈赠和自身的勤劳,因此,从古至今中国人民比较安分守己。因为基本上都可以祖祖辈辈依靠一片土地而繁衍生息,因此文化也比较的内向。此外,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品格促使东方人重视伦理道德,追求稳定,中国人民从骨子也追求文明。西方古希腊文明起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此外,欧洲农业远不如古代社会的中国农业这么发达,因此欧洲人更喜欢对外研究,文化也比较的外向。此外,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后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的品格”为维护自己在西方的独立、自由和平等利益,创造了比生命原则更强的奋斗精神和法律意识。
二、对待文化差异的原则
(一)尊重地方文化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表现形式。电视新闻作为一个官方的平台,在进行翻译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比如说,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它可以呼风唤雨,可以通神灵,让人间风调雨顺。因此,“龙”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吉祥物,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图腾。但是在西方国家,龙往往被认为是邪恶或者野蛮的。常用dragon 作为贬义词来形容一个野蛮而暴力的人。因此,翻译过程中双方都必须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
(二)缩小文化差距
随着国家文化交流的增加,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就要求文化必有其相似之处,而在处理文化差异方面上,应该尽量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上面提到的“中国龙”和“西方龙”有不同的意思,所以同一句翻译“亚洲四小龙”的时候,可以这样说:“four Asian tigers”。
三、电视新闻中文化差异的解决方法
(一)注重文化的内涵
电视新闻的翻译,首先要考虑到原文的意思,要让两个语言都能表达出同一样的意思,这就包含了电视新闻翻译的本质。有学者认为翻译是与语言行为和决策密切相关的一种特殊的跨语言信息传递方式。并指出翻译具有交际的性质,效果是终极交际。对于电视新闻的译者来说,大部分的翻译对象,首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氛围的全面深刻了解,以及当代中国文化遗产的快速发展,其次是对电视新闻稿件的译者往往缺乏对中英文化差异的必要理解。这两个因素必然要求译者在中介语转换过程中具备足够的文化接受度。
译者应该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使得翻译出来的新闻不仅符合原文语义而且反映原文文化特征。但是,如果不能同时考虑文化和意义,译者应该放弃形式,在翻译中运用修改原文的方法,再现原文的内容和文化。例如,英语短语“lucky Dog”要翻译成幸运儿,而不是依照字面意思翻译成幸运狗,因为在中国文化中,幸运儿是最广为人知的短语和最理解的形象。
(二)提高应变能力
译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实现目标的适当方法。在遇到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地方时,必须考虑到说英语的母语功能,或者不使用英语作为母语,但是也能够阅读和理解英语电视新闻。在电视翻译时要注意文化敏感性,以及灵活、原则性地处理中国手稿的文化因素,最终可以帮助对中国习俗知之甚少的英语电视观众在短时间内理解中国的历史、社会和其他文化背景,如果没有注意这些元素,可能导致语言间含义转换失败,影响沟通效果。如果译者想传播中国语言文化,应选择尽可能展现中国语言文化的风格和形式,反之亦然。如果译者想在给定的情况下适应翻译中的目标语言读者,就应该尽力接近目标语言文化。
(三)转换思维方式
在前面的文章中,经常提到翻译是一种中间环节,人们利用符号交流思想,寻找文化传播。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这样一个画面,王阳这样说道,同一条新闻,但是在中国的《China Daily》上发布,中国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话,中国学生很难理解。这是因为《China Daily》虽然是用英语写的,但是中国人的思想。华尔街日报是美国思想。这是因为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继承文化方面起着作用。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只有改变思维方式,译者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将来源语言的深层内涵翻译成简单的目标语言,让读者清楚地理解原文的意义。它并不改变原文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结论:在电视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在文章中分析的情况只是一些小部分,其深层内容还需要在实际遇到的时候进一步分析。新闻翻译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中外国家的文化相互关联的。只有真正了解了文化内涵,再进行翻译,才能将新闻的内在意思表达出来,让中国文化得到宣传和推广,通过电视新闻能够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