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改革
2021-11-26徐富平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徐富平 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合唱与指挥”课程(以下简称“合唱课”)以合唱、指挥的理论与实践为教学内容,是普通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课程教学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合唱实践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以音乐演唱者和指挥者的双重身份来理解、体验和表现音乐,对发展学生音乐才能、培养学生合作协调能力、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
近年来,受一些大众媒体甚至部分主流媒体上文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的影响,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主流意识淡漠、理想信念偏移等不良现象。同时,教学工作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重技能教学、轻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经过实践与论证我们发现,合唱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方面具有先天优势[2]。2020 年12 月14 日晚,由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春雨合唱团演出的“光辉的历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合唱音乐会在学校音乐厅圆满落幕。教师教育学院师生前期利用网络教学的方式,开学后克服种种困难,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精心排练,于学期末完成了层层打磨,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场主题思想鲜明、专业水平较高的混声合唱专场音乐会。音乐会受到了学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校团委和教师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了各方的高度认可。
一、课程教学创新思路
合唱课应让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以合唱艺术为载体,精选具有代表性、时代性的红色经典合唱歌曲作为教学内容,提炼、挖掘这些系列歌曲中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时代精神来激励学生、涵养学生、教育学生,把领会党的思想、信念、革命精神等融入艺术欣赏与艺术实践过程中[3]。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应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媒体,线上线下灵活切换,第一课堂、公共选修课、第二课堂及学生社团活动各种教学模式相得益彰、多措并举。成果展示以每学年举行一场高质量的合唱音乐会为评价标准,力求主题鲜明、内容深刻、格调高雅,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和现场体验之美,从而把理论知识讲授、学唱拓展学习、实践、排练、展演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实践活动及思想政治教育用富有情趣、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起来,同时丰富伟大光辉的政党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革命音乐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精神引领作用,实现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教育中的双丰收[4]。
二、课程教学创新解决“痛点”的措施和方略
(一)熟能生巧,深入理解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后,教师明确对学生提出学期末或明年,我们将在音乐厅以音乐会的形式举办本课程的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表达歌曲感情,教师在排练中经常为学生深层次地讲解这些歌曲的时代特征、创作背景。比如,在教学合唱曲《东方红》《春天的故事》《不忘初心》等作品时,教师为学生串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进程,告诉学生这里所选取的每一首作品都具有各自强烈的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情绪体会、感受、表演,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以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体系。又如,这次合唱音乐会中有一首歌曲《天下相亲》,其以西柏坡为背景,描绘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革命画卷。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感人。但是,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歌曲情感,情绪表达不到位。于是,教师深入地讲解了老区人民曾经的生活状况,讲述了军民血浓于水的感情,描绘了老区人民自己饿着肚子,把最后一碗米亲手送给我们的军队,把亲骨肉送上战场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这需要怎样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和革命情怀。学生似乎一下子开窍了,在后来的排练中越来越好,在正式演出时,一些学生唱着唱着,甚至流出了眼泪。
实践证明,学生的感情是丰富的,对家国情怀的感受与表达是能够做到位的,而这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启发与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感受[5]。
(二)克服困难,扬帆合唱
专场音乐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如果没有学生的坚持与教师的奉献,这场音乐会很难成功。假期的线上教学活动为音乐会的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开学的第二周开始,前面八周进行分声部排练,学生每周排练一次,指导教师就得排练四次。而师生要完成每周的排练,单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课余活动中挤出更多的时间。
最后六周,全体合唱团员的冲刺、磨合、排练过程也是困难重重,所用的排练时间都是课余时间,依靠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学生的不懈坚持。在学期中后期,学生面临教师资格证考试、四六级考试等各种重要活动,每合练一次,都有学生因为合唱而放弃自己的其他重要活动。但是因为音乐会重任在肩,学生都选择了克服困难、坚持排练,确保了本次音乐会的圆满成功。虽然本次音乐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是我们的做法和经验并不值得推广。因为这一次大家凭着自己的热情和爱好克服了困难,但时间久了不一定能坚持。因此,这种模式很难形成良性循环,很难推广、延续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课程改革创新的建议及方案
(一)成立校级合唱团或学校红色经典音乐传唱团队
教师教育学院的非专业学生能完成这样一场音乐会实属不易,没有成倍的付出,不会有此结果。其意义超越音乐学院专业学生完成同样的作品。所以,我们希望能以此次音乐会为契机,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骨干教师,面向全校学生成立学校合唱团或学校红色经典音乐传唱社团,把我校的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6]。
(二)总结经验,推广拓展
以演出促学习,举办音乐会的教学成果展示形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拓展[7]。此外,参加本次音乐会的学生全部来自教师教育学院,我们希望在之后的发展和运行中形成有序合理的进出机制,在艺术上发挥现有团员的骨干作用,面向学校广纳团员,并实行梯队管理,趁热打铁,把学生参与合唱作为学习艺术类通识课程的一种有效模式。
(三)公选课与社团管理模式相结合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合唱、学习合唱、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我们可以社团的方式广纳团员。这部分团员的学习和排练由指导教师在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义务教学和组织。同时,为了保证每年音乐会的演出水平,我们尝试确定一部分优秀的课程,将其纳入公共选修课系统[8]。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保证每周有固定的排练时间,另一方面也将教师这一部分的劳动计入工作量,对教师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形成长效机制。
结语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会立竿见影。学生通过传唱红歌,能够领悟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笔者希望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教育有机结合作为一种固化模式,让合唱艺术成为普通院系学生接触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把合唱团建设成学校实践活动的重要团队,把合唱舞台展演建设成学院今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展演的品牌,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