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研究
2021-11-26桑艺
桑 艺
引 言
德沃夏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共三个乐章,区别于其他小提琴协奏曲,此曲一、二乐章间无停顿,连续演奏,浑然天成,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分别为奏鸣曲式、抒情慢板、欢快回旋曲式,各具特色。通过《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可体会到德沃夏克在此协奏曲中加入的个人情感及民族情怀,运用朴实音乐元素,传递爱国之情。
一、德沃夏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背景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约瑟夫·约阿希姆鼓励下开始了《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初稿于1879年完成,民族色彩浓重,德沃夏克创作时,捷克人民正处于争取民族独立阶段,与当时社会背景相适应,于1880年正式完成《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曲,创作过程艰辛,需将德沃夏克的民族情怀精神、时代背景、传统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方式融合到一起,在反复修改后定稿。该曲为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而作,但约瑟夫·约阿希姆并未演奏,小提琴家翁德瑞切克于1883年现场演奏,取得很大成功,而《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在时间积淀下逐渐显露光辉,传世至今。德沃夏克在《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注入了自身情感,将捷克民间音乐特点融入其中,通过该作品可感受到德沃夏克对国家的深沉情感[1]。
二、德沃夏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风格
(一)曲式结构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符合三乐章结构的协奏曲形式,节奏快慢交替,德沃夏克追求创新,例如:在第一乐章采用独奏乐器直接呈现,形成独特曲式特性,第一乐章为4/4拍,奏鸣曲形式,第一乐章开始时为齐奏,整齐有力,逐渐引入乐句,第5小节进入主部主题,引入小提琴独奏,在借助双簧管、法国号助奏,将第一乐章旋律推向高潮。第一乐章独奏部分运用简单音符、装饰音进行展示,由号角旋律、主题动机构成曲目第一部分,并进一步展开主部主题与旋律动机,该部分需充分展现主部主题,在第一乐章临近结尾时,由小提琴低音区奏出尾声部分,音量减弱,速度变缓,情感深沉,为第二乐章抒情慢板做好铺垫,并形成连接。
第二乐章为抒情性慢板,且在第一、二乐章间未设计间隔,由小提琴尾部长音奏出第二乐章,运用田园抒情曲及捷克浪漫风格完成第二乐章演奏,情感细腻。第三乐章为回旋曲,融入了了捷克民族舞蹈元素,主调为A大调,小提琴高把位演奏,完成强拍演奏后由归于安静,不显尖锐与聒噪,并将捷克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其中,浑然天成。第三乐章第一插部改变了原有八三拍重音,改变了原有节奏形式,使协奏曲充满流动性。
(二)民族色彩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富含大量捷克民族音乐元素,并运用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手法充分展现民族色彩,融合民间音乐精华与捷克本土形式,使《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音调与自身情感交织融合。
1、旋律
德沃夏克的创作设计注重旋律,运用旋律高低起伏展现音乐情绪,运用简单的结构传达民族音乐特色,突出捷克民族风格。在《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德沃夏克采用自然小调,旋律线条简单纯净,自然音符贯穿乐曲主旋律,高音引出,低音过渡,给予听者低落情绪,以此反映出捷克人民及国家现状,运用自然音符修饰呈现,并体现主部主题。《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通常表现为高音区低走,逐渐进入a小调主和弦,将捷克民间音符形式融入到乐曲起伏性曲调中,创作出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并使听众在此旋律中感受德沃夏克深切爱国情怀。以第一乐章为例,其主旋律中运用音符展现起伏变化,主干音形式为“E-E-D-G-G-G”,形成了《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骨架,而以上关键音符体现在乐章的不同部分,具有较强捷克民族音乐风格[2]。
2、和声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和声设计较为独特,继承了传统三度叠置和弦形式,将该和弦作为支撑,贯穿在整个协奏曲中,德沃夏克继承传统和弦形式的他同时,融入了捷克民族乐派和声特点,旋律行进期间借助变和弦、增减和弦的方式润色乐章主题旋律,传达捷克民族特点。同样以第一乐章为例,进入主部主题时,德沃夏克采用主三和弦,开篇调性稳固,构建了坚定的民族形象,采用减三和弦的手法进行收缩,构建出紧张音乐氛围,用以展现捷克当时的民族危亡关键时刻,并营造出人们对民族解放的抗争,在大调过渡小调时,德沃夏克延续了捷克民族古典和声规则,不难发现《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声中蕴含的民族色彩,德沃夏克对民族乐派和声及民族感情的热爱尽数展现,使《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声更具捷克民族特色,且和声效果整体基调隐晦朦胧,体现出德沃夏克对国家民族的深沉情感。在《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其和声表达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主要表现为和弦的增加、减少、改变中,德沃夏克结合捷克当时国家背景展开创作,因此《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和声呈现出浓厚的捷克民族特色,以此反映捷克时代特点,并将德沃夏克的民族乐派创作思路呈现出来。
3、节奏
德沃夏克的音乐作品旋律充满爱国情怀及民族情感,在波尔卡舞曲、杜姆卡舞曲中均可发现德沃夏克的节奏旋律,在黑人灵歌的异域风情韵律中,同样具有德沃夏克节奏旋律风格,德沃夏克所创作的旋律节奏已成为爱国情怀及民族情感的代名词,德沃夏克创作《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时,汲取了杜姆卡舞曲曲调,将捷克本土舞蹈曲调及富里安特舞曲特点融入到《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根据乐曲节奏变化体现情感变化。富里安特舞曲为三拍子音乐形式,具有节奏明快、形式多样的特点,其最大特点为三拍夹杂二拍,形成不断变化创新的音乐节奏。《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存在由3/8节拍构成的连音符号,在音符变化中完成重新组合,在3/8节拍基础上形成2/4拍特征。从节奏把握角度来看,德沃夏克结合富里安特舞曲节拍特征,彰显节奏特点,且体现出捷克当地音乐风格,民族色彩浓厚,并将德沃夏克的民族情怀融入其中,逐渐形成了德沃夏克独特的民族音乐表现手法,相较于捷克富里安特舞曲的愉快轻松,在《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德沃夏克主要为反映当时捷克国家及民族背景,表现出哀伤、沉痛的情感情绪,在实际演奏期间,可直观性感受到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情绪由愉悦急转直下,表现出忧伤、低沉的旋律,表达德沃夏克对曾经美好生活的向往,诉说自身情感,展现出德沃夏克对现状的无奈,在《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节奏变化中,不难看出德沃夏克隐藏在《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背后对国家及民族的深沉热爱[3]。
三、德沃夏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
(一)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表现为运弓力度转换、双音技巧处理、揉弦技巧运用三个方面。
第一,运弓力度转换。对于小提琴演奏而言,运弓力度的变化可反映出音乐作品本身情绪,例如第一乐章11~14小节中,演奏该部分时,演奏者应注意运弓力度,同时关注大臂与肘关节间形成的换弦动作,使弓与弦呈现为九十度角,此时音乐由低至高,小提琴演奏期间,左手手型应保持整体放松的状态,弦与手指呈四十五度角,以此更好地展现小提琴音色,间奏结束后,独奏部分高音继续升高,表现出德沃夏克对民族同胞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在节奏旋律及小提琴演奏中表现出德沃夏克对正义战争的信心,德沃夏克的民族情感及爱国情怀再一次被呈现。第一乐章117~121小节中,长音与三连音反复配合,技巧性十足,为完整演奏出该小节,需掌握好右手弓段,控制运弓力度,长音演奏时,运弓应短促有力,保持声音均匀,三连音时应保持快弓速,迅速分弓及三连音部分演奏时,演奏者应注意手指力度的转换,确保左手处于放松状态,把握高音部分旋律走向。
第二,双音技巧处理。德沃夏克在《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运用诸多三六八度双音,乐谱中存在多次双音换把技巧,存在一定演奏难度,三六八度双音演奏时,左手肘换把时应保持放松状态,以此保持乐曲音准。第一乐章200~201小节中存在八度双音及快速琶音,同样需运用换把技巧,此时演奏者左手应维持基本手型,确保下一音节演奏效果;在第一乐章57~59乐段中,运用双音表现出了德沃夏克对民族解放与自由的向往,为确保琶音演奏效果,需分解换把练习,清晰表达乐段旋律。双音技巧处理具有一定演奏难度,需演奏者勤加练习,确保音准,提升高低把位切换效果。
第三,揉弦技巧运用。第一乐章131~236小节旋律演奏时,需婉转缓慢揉弦,以此维持旋律连贯效果,运用手指或手腕揉弦,在揉弦期间,应注意把握小提琴因音色;而在第一乐章11~14小节中,旋律扣人心弦,该旋律结束后需接小提琴独奏,在此期间不可将弓弦拉的过紧,保持放松状态,严格控制演奏力度,手指或手腕揉弦用以抒发情感,小臂揉弦或大力度揉弦用以呈现高亢激昂情绪,不同揉弦技巧所表现出的情绪均有差异,不可拘泥于某种形式,需结合乐段情绪选用揉弦技巧,结合运弓力度,最大程度发挥出《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特点,展现乐曲情感。
(二)第二乐章
由于第一、二乐章间无间隔,给人一种“强行闯入”的感觉,第二乐章第二主题中小提琴八度独奏与三连音表达不安之感,相较于传统协奏曲慢板节奏,《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节奏慢板提前了一部分,不可呈现出兀长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与作曲家勃拉姆斯风格类似,蜿蜒流长,第二主题节奏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对比,而第三主题又将节奏旋律转变为第二乐章开始时的恬静氛围,先抑后扬,最终回归原点,第二乐章结束时为齐奏,法国号音色与旋律在第二乐章抒情慢板基础上突显出一抹悠扬梦幻之美[4]。《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演奏时,演奏者需准确把握出第二乐章中的三个主题,突出主题特点,以此更好地将德沃夏克的民族情感演奏出来。
(三)第三乐章
在上述曲式结构特点分析中指出,第三乐章第一插部改变了八三拍重音传统节奏形式,该部分节奏的演奏技巧看似简单,但常因节奏重音变化产生节拍错位问题,尤其在合奏期间,常出现重音问题导致小提琴演奏与整体乐队脱节,演奏时为克服此问题,可放慢速度,将逻辑重音放在八三拍第二拍上,八三拍第一个音符去掉,运用此方式养成演奏习惯后将不再出现节拍混乱问题。第三乐章第二插部由八三拍转入四二拍,节奏呈现出等值特点,即四分音符与八三拍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等值,调性由大调转入d小调,演奏时应注意把握节奏等值效果,确保音准[5]。
第371~378小节为第三乐章演奏难度最高的部分,演奏时需保留手指,结合乐谱来看,虽与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类似,但演奏换指时需借助A弦空弦过渡,该空弦指法为三度、六度指法,因此为提高找音效率,降低音准误差,应在空弦换指时保留手指,若未保留手指,当完成三度演奏后,可增加双音音准负担。
第三乐章406~第一插部结束是第三乐章继371~378小节的又一困难乐段,乐谱中存在各类三六度双音连接、多重双音记号、大跨度和弦,演奏时的音准把握难度较高,演奏时应回顾《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出现的类似困难乐段,应保留手指,并将和弦接单音的连接进行分解,以此练习该乐段演奏效果,需左手四个手指同时按住所有和弦,逐一把握音准,明确单一和弦音准后,运用对比方式了解两两之间关系,在找准和弦音准基础上接单音,不仅需接把下方音符,还应找准和弦前的单音,在分解练习中锻炼手指,熟悉并掌握演奏时的手指关系,通过分解练习使手指相互配合。第三乐章和弦分解练习时,需做到手指同时下落,以此保障练习效果,并减轻手指负担,确保演奏流畅性。
结 语
综上所述,《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作曲家德沃夏克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具有较强艺术表现力,在此协奏曲音乐基调中表达德沃夏克的民族情感,作为小提琴协奏曲经典代表作之一,对《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的把握需演奏者切身实践中感受,以此感受协奏曲中蕴含的情感,深入感受此曲技巧,以此更好地完成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