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在苏州丝绸产业振兴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启示
2021-11-26黄霄羽贾沣琦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黄霄羽 贾沣琦/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2020年7月31日至8月2日,“丝绸苏州2020”展会成功举办,这是疫情后丝绸产业的首次重大活动,展现出丝绸产业的振兴力量[1]。笔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苏州市丝绸档案的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内各级领导以及国外同行的肯定。国家档案局[2]和苏州市相关领导[3][4]等对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把握当地振兴丝绸产业契机创新档案工作给予肯定;俄罗斯联邦档案署署长阿尔基佐夫在2015年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档案工作小组会上高度赞赏“中心”的成绩[5]。调查结果促使笔者思考“中心”在苏州丝绸产业振兴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笔者先做文献研究判断选题必要性。不限时间范围,笔者在知网、万方、维普和人大文库做主题检索,首先以“档案部门/档案机构/档案馆+产业发展+角色/定位”为检索词,命中10篇文献;其次以“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角色/定位”为检索词,命中1篇文献;再以“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丝绸+产业”为检索词,命中7篇文献。从数量看,无论是整体视角下档案馆在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还是个案视角下“中心”在苏州丝绸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研究成果都尚不充足。
对文献内容进行研究,一方面,笔者发现从产业发展角度研究档案机构的角色定位成果较少,主要探讨档案部门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角色定位[6][7][8],但缺乏将丝绸产业与档案馆角色的结合研究;另一方面,笔者发现聚焦“中心”对丝绸产业的贡献已有一定成果,陈鑫等梳理了其对丝绸档案从抢救保护到开发利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9];栾清照等指出其激活档案资源,将丝绸档案转化为生产力,助推丝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赋能产业发展[10],对丝绸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11]。但针对“中心”的现有个案研究中,较少关注其在丝绸产业振兴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鉴于已有研究的不足,笔者拟立足苏州丝绸产业振兴发展的政策背景,并依据文献、政策和网络调研,重点分析“中心”在苏州丝绸产业振兴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并遵循点面结合的研究思维,思考档案馆从助力到赋能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这正是本文内容的创新点。
1“中心”在苏州丝绸产业振兴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梳理
早在2012年,苏州市政府即制定了《苏州市丝绸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12],支持和鼓励丝绸企业承担责任。《规划》给苏州振兴丝绸产业指明了发展路径,确定打造国际化丝绸都市的新思路[13]。
虽然《规划》重点针对丝绸企业规定了“产业发展”“品牌建设”“商贸平台建设”“科研能力提升”“强化标准实施”“宣传、展示、传承载体的建设”六个方面的发展目标[14],但经笔者思考,档案部门对科研能力提升、品牌建设和宣传、展示、传承载体的建设等方面也能积极助力。因此,笔者依据“中心”遵循《规划》指导开展的实践工作,将其在苏州丝绸产业振兴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主要归结为以下三点。
1.1 助力丝绸企业产品研发的支持者
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对推动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规划》第13、14条指出丝绸专业科研机构要在“帮助企业走高端、精品路线上发挥作用;各专业科研机构要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第15条规定丝绸生产企业要“以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的科技、人才资源加快新品开发和档次提升”[15]。针对《规划》的这些要求,尽管“中心”并非丝绸专业科研机构,表面看来与丝绸企业产品研发没有直接关联;但实践证明,“中心”充分发挥馆藏优势,主动开展档企合作,成为丝绸企业产品研发的信息支持者,在丝绸企业的研发过程中提供档案参考和信息支持。一方面,“中心”为知名丝绸企业锦达丝绸有限公司提供馆藏丝绸样本档案,帮助企业开发传统丝绸面料、纱罗宫灯艺术品、丝绸书签等多种创新产品,广受消费者好评。另一方面,“中心”与丝绸企业共建“传统丝绸样本档案传承与恢复基地”,不仅在十余年间结项多个档案科研项目,还将丝绸档案科研成果产业化。如2013年至2014年“中心”完成了“宋锦样本档案工艺传承与产业化开发研究”科研项目,积极推动丝绸档案科研产业化,研发宋锦、纱罗产品的定位准、销售前景良好[16]。
可见,“中心”借助“档企合作”模式,为丝绸企业提供样本档案或信息资源,既能加快丝绸产品的新品开发和产品档次的提升,又能合作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扩大消费群体,提高市场份额占比率,推动丝绸产业振兴发展。
1.2 建设丝绸产业文化品牌的助力者
文化品牌更多源自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这种文化的张扬与发展[17]。苏州丝绸产业的品牌建设也需要挖掘独特的文化品牌,宣扬产业文化魅力,形成独特记忆。虽然《规划》在品牌建设层面提出的“强化产品的区域特色和整体形象,发挥对优质采标产品提高知名度、信誉度的助推作用”等要求并未专门指向档案部门,但“中心”认识到自身具有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即涵盖苏州丝绸企业的历史、文化等相关内容的档案材料,这一资源优势帮助“中心”积极作为,主动充当丝绸产业文化品牌建设的助力者。具体实践表现为“中心”对特色馆藏进行挖掘开发、深度整合而形成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和《世界记忆名录》,借助《名录》将苏州丝绸档案这一最独特的“苏州记忆”名片推向世界舞台,成为“世界记忆”[18]。
在国内,“中心”通过丛书、展览、展会等形式,实现丝绸产业文化品牌的单向传播和双向互动。如,它积极参加丝绸展会,包括第四、第五届苏州创博会、中国丝绸大会等,推出系列展览,展出丝绸样本档案,提高苏州丝绸的国内知名度[19]。2020年,“中心”编写了国内首套青少年档案类读本“我是档案迷”丛书,让青少年学生了解丝绸档案、感知丝绸文化[20];举办了“一爿厂 一座城”系列活动,宣传苏州丝绸文化[21]。国际上,“中心”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通过文化外交、展览展示等形式,积极提升苏州丝绸档案整体形象和苏州丝绸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外交上,2014年11月,世界各国领导人及其配偶身穿由苏州宋锦制成的中式礼服出席APEC会议,让苏州丝绸成为醒目而又富有现代特色的中国符号,让苏州丝绸文化借助宋锦的媒介扬名国际[22]。展览展示上,“中心”于2016年参加了法国巴黎“中国苏州丝绸档案精品展”和斯洛伐克“第10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中丝绸十四大类展,充分展现中国苏丝魅力,提高苏州丝绸的国际知名度[23]。
可见,“中心”作为拥有丰富丝绸档案的机构,正在助力苏州形成独特的苏州丝绸产业文化品牌,并将苏州打造成兼顾包容与开放、集传统与时尚于一身的“世界绸都”城市,推动苏州优质丝绸产业的大牌与名牌打造,进而推动苏州丝绸产业振兴发展。
1.3 搭建丝绸产业宣传和展示平台的示范者
《规划》第22条“鼓励企业或个人创办宣传、保护、展示丝绸产品和丝绸文化的展示馆、教育实习基地等载体”;第23条“鼓励丝绸生产企业和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聘请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推动设立专门的工作室。同时也鼓励老专家、老艺人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为丝绸产业和产业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发挥作用”[24]。
虽然《规划》主要针对企业和个人提出建议,但作为拥有丰富苏州丝绸档案的“中心”,利用馆藏优势创办展示馆,积极作为、抓住机遇,成为苏州丝绸产业文化宣传和传承载体的示范者。具体实践表现在“中心”与企业共建“传统丝绸样本档案传承与恢复基地”,成为典范;2013年“中心”就提出设立中国丝绸档案馆,并先后启动面向全国各地的丝绸档案征集工作[25]。
可见,“中心”利用丰富的档案资源优势,将国家级的中国丝绸档案馆建在苏州,不仅是对中国丝绸文化的宣传与展示,更是凸显苏州在丝绸产业领域中的独有地位,还是对苏州丝绸产业的展示与宣传,是苏州丝绸产业振兴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2 档案部门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路径
前文对“中心”在苏州丝绸产业振兴发展中的角色定位进行梳理,表明档案部门能够做到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笔者遵循点面结合的研究思维,以“中心”助推丝绸产业振兴发展为点,扩展到其他省市档案馆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面,思考档案部门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路径,实现档案部门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增强其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等发展目标[26]。
产业发展涉及企业的整体发展,而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因此笔者从产品出发,按照由具体到抽象、从产业经济建设到产业文化传承的思维逻辑,提出“生产研发—销售品牌—文化传承”三方面的实施路径。
2.1 档案部门主动提供产品研发的信息服务
产品是企业的命脉,研发产品能够推动企业发展进而带动产业发展。产品研发的档案信息服务指档案部门依托馆藏资源为企业提供产品的市场需求、历史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如云南省的陶艺产业发展,就是根据传承人非遗档案研发出全新陶艺产品,提升经济效益[27]。因此通过深入挖掘档案资源信息价值、提供信息服务,能推动产品研发创新,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发展。
档案部门针对产品研发的信息服务初具成效。如“中心”针对市场需求,主动整合和挖掘丝绸档案信息,为企业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丝绸产品提供了可靠的样本档案,推动了产业发展。此外,其他省市档案馆也积极提供产品研发创新的信息服务,如山东省各级档案馆主动围绕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助力太钢集团、汾酒集团等企业进行产品研发[28]。
因此,在产品研发创新方面,档案部门应有敏锐的创新意识与市场意识,在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除了要利用好档案信息资源外,还应注意从社会环境中吸纳、采集、捕获各种有用的信息[29],加强与技术人员、专家的沟通联系,发挥档案经济价值,用活档案资源,为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2.2 档案部门积极融入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产业发展中的品牌建设,不仅需要打造优势企业产品品牌,还要建设体现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文化底蕴的区域品牌。区域品牌主要是为企业产品品牌做形象背书,提升区域产业整体的名誉度和凝聚力。如湖南省林业局主持打造“湖南茶油”公用品牌,并通过参展、冠名高铁等举措加强宣传,使得油茶产品销量大幅提升[30]。再如浙江丽水农业产业的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自品牌创立以来,实现农产品溢价,带动农业产业发展[31]。以上案例表明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可大大地推动企业产品的销量,进而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而在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中,档案部门同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档案部门可以借助馆藏优势,通过积极挖掘当地产业发展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助力区域品牌的创立、扩张和维护[32],形成区域品牌效应,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已有一些档案馆积极作为并有所成就。除了上文提及的“中心”对苏州丝绸产业品牌建设的贡献外,其他省市档案馆在产业区域公用品牌方面也积极推动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如,云南省档案馆近些年一直在助推当地云茶产业发展。云南省档案局局长黄凤平表示“档案馆肩负云茶文化传承的使命,要充分发挥云南省茶叶档案资源在助力云茶产业发展、打好‘绿色食品牌’中的作用”[33]。云南省档案馆初步建立了集云茶历史、民族茶文化、古茶树专题、品牌普洱茶实物于一体的云茶档案资源库;编纂《云茶珍档》,清晰展现了近代云茶的发展历程,对丰富云茶产业历史文化内涵、提升云茶生产要素、推动“云茶”品牌建设并形成品牌效应、助推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等有重要意义[34]。
因此,在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方面,档案部门应具备敏锐的品牌意识,挖掘有关地方产业发展的独特之处及文化内涵,突出区别于其他地方同类型产业的独有的区域性产业特色;通过申遗或者编研纸质、声像出版物来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并进行国际化扩张、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提升地方特色产业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增强大众对当地历史及特色文化的认知,推动产业发展。
2.3 档案部门踊跃搭建产业宣传与展示平台
档案部门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除了要建设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业产品的经济效益,还要搭建产业宣传与展示平台,传承产业的文化内涵,提升公众对产业特色的了解,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搭建产业宣传、传承和展示平台必须依托于内容全面、结构优化的档案资源体系。如在傣族医药产业发展进程中,西双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昆药集团的引领下投资实施“西双版纳四塔傣医药传习馆”项目,不仅传承、推广、宣传傣医药文化,扩大了傣药在全国的影响力,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傣药走向全国市场做铺垫,推动傣药产业发展[35]。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搭建平台,增进了公众对产业产品和文化的了解,提升了产业知名度,推动了产业发展。
而在平台搭建方面,除了企业自发创建的展示馆,档案部门也在把握机遇,利用馆藏优势积极作为。除“中心”主动积极地提议建立集保护、传承、宣传于一体的展示平台即中国丝绸档案馆的案例外,其他省市档案馆在平台搭建方面同样积极作为,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如云南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档案馆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增强,普洱市档案馆不仅专门设立特藏室,收藏、保管和展示普洱茶样品档案,建成富于地方特色的普洱茶实物档案库;而且建立普洱茶品牌档案并进行集中收藏、保管与展示[36],推动整个云南省服务“千亿云茶”产业。
因此,在搭建产业的宣传与展示平台方面,地方档案部门应具备资源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通过积极主动征集与产业产品和发展历史相关的档案等,掌握资源优势,才能占据更具优势的位置,搭建产业宣传和展示平台,助推产业发展,吸引投资。
3 总结与思考
上文运用点面结合方式,将“中心”实践成绩与其他省市档案馆的实践案例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档案部门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三个路径。可以看出,虽同样是档案部门“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但“中心”的实践表现更加集中和突出,初步呈现“赋能”的特点。
“赋能”一词最早是心理学术语,指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智和潜能;后来较多应用于管理学领域[37]。该词在档案学领域,是数字转型期国际档案界的热点话题,19届国际档案大会已确定主题为“赋能知识社会”[38]。档案部门赋能其他行业领域,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档案部门积极采取主动姿态,深度参与其他工作,使之产生明显成效[39]。
相较于其他地方部门助推其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在苏州丝绸产业振兴发展中初步从“助推”向“赋能”的高度发展。具体来说,首先体现在“中心”具有明显的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主动开展档企合作,为丝绸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建设品牌和展示平台;其次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中心”参与丝绸产品研发,融入丝绸产业振兴发展;再者是产生显著的工作成效,“中心”的工作成果国内外有目共睹,从样品档案开发到丝绸档案申遗再到中国丝绸档案馆筹建,成绩斐然。
综上,本文期望在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借助成功个案的经验研究,建议尚未作为的档案部门调整思维意识,开拓工作领域,积极参与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使已有作为的档案部门更加进取,积极向以“中心”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学习,结合实际不断提升积极主动的思想意识、培养更强的工作能力和努力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或成果,实现从“助推者”到“赋能者”的转变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