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在庆祝建党百年中的独特价值及实现路径
2021-11-26王亨鑫林思芸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王亨鑫 林思芸 王 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回望百年峥嵘岁月,从“山河破碎风飘絮”到“筚路蓝缕启山林”再到“国富民强家业兴”,中国共产党从一艘小小红船,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壮美画卷。在建党百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档案作为历史最原始、最客观、最权威的直接记录,透过它既能清晰聆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回声,也能有力激荡出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强音。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1]为此,应格外重视档案在庆祝建党百年中的独特价值,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和功能。
1 档案在庆祝建党百年中的独特价值
1.1 档案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档案记录了“跨过雄关”的无限个生动瞬间。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过程中,书写了无数波澜壮阔的故事,留下了无数艰苦奋斗的足迹,也产生了无数记录宏伟征程的红色档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这些档案既能增进事实信度,也能明晰记忆刻度,还能提升情感温度,不断强化人们内心深处对党的认同感[2]。如,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红色实物“朱德的扁担”,让每位参观者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官兵一致、上下同欲”的精神内核;由中央档案馆公布的红色音像档案“开国大典彩色视频”,让我们仿佛亲临盛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告激荡于每个观影者的心中;保存在湖北省大悟县的红色文书档案“红军借粮账本”,是论证“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的生动素材。因此,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档案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
1.2 档案是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档案是击破历史谣言、澄清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真相的有力武器。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曾言,“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沉渣泛起,经常随着“泛自由化”的思潮暗流涌动,在重要时间节点散播“低级红”“高级黑”的历史谣言,这对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极具危害。要在根本上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既要通过技术手段防范、甄别、控制谣言的扩散,更要利用档案讲清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真相,从事实源头上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谎言,以正视听、正本清源。档案因其原始记录性、客观真实性等特点,天生就是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如,针对历史虚无主义者散播革命烈士刘胡兰死因的谣言,山西省档案馆公布了杀害刘胡兰凶手伏法前的供词,是非曲直一目了然[3]。再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鼓吹者在互联网上编造谎言,称日本公布了二战在华阵亡军人数据,死于国军之手318883人,死于共军之手851人,意为共产党的抗战作用微乎其微,这则误导舆论的谎言阅读量达百万之多[4]。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清晰记载,在抗日战争期间,“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战争中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5]。因此,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需要利用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开展历史研究,利用档案的客观真实性还原历史真相,利用档案的载体多样性讲好历史故事,利用档案的内容丰富性弘扬历史文化[6]。
1.3 档案是砥砺奋进新征程的宝贵记忆
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档案承载着“伟大征程”无穷段光辉的记忆。档案具有一种“魔力”,它能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连接记忆的起点与终点,勾勒出奋斗过的点滴征程和鲜明足迹,进而实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效果。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以贯之的“亲历者”“见证者”,档案的记忆价值随着时间延展显得弥足珍贵。曾任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法国国家档案局局长的布莱邦在1950年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提出:档案是一个国家的“记忆”,档案馆保存的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东西,即一个国家的历史证据和作为国家灵魂的材料[7]。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长期执政的最大政党,最有资格也最有底气向世人讲清楚党的过去、现在、未来,引导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8]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应充分发挥档案在砥砺奋进新征程中的特殊作用,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记述好、传承好党史,让党史永远鲜活。
2 实现档案在庆祝建党百年中价值的路径
2.1 扩大档案征集范围,丈量百年奋斗道路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档案接收征集工作与其他档案工作是“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将馆藏档案丰富起来,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档案开发编研、利用服务等工作提供素材、拓展思路、注入生机。而档案工作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重要职责,做好红色档案接收征集工作,才能铸就坚固思想堡垒,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服务。
2.1.1 接收征集百年见证实物
无数实物在百年党史中诞生,也在百年岁月中被赋予深刻含义。实物的接收征集范围应覆盖各行各业,内容形式多样。如此,我们才能通过微观细节发现历史、学习党史。一是接收征集范围覆盖各行各业。党的规划建设覆盖社会各行各业,其成果也在各行各业中形成。在档案接收征集活动中,除国家档案机构外,各行业领域也应发动起来,收集领域内档案以丰富馆藏。如,国家电网将庆祝建党百年与回顾自身发展相结合,广泛征集相关档案资料加以妥善保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9]。二是接收征集内容涵盖各式各样。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档案从不同侧重点反映了百年党史的风雨历程、辉煌伟业,对各类载体档案进行接收征集,能够全面反映相关史实。如,山东省潍坊市档案馆面向社会举办纪实音像档案征集大赛,以潍坊市各级党组织与共产党员为主体,用音像档案展现党的成绩与作为,庆祝建党百年[10];河北省档案馆为完整收集保存建党100年来的革命历史记忆,积极推进档案征集工作,其征集范围广泛,包括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音像资料[11]。
2.1.2 接收征集百岁见证人的口述资料和名人档案
百年党史由无数人见证,接收、征集百年党史见证者的口述资料和名人档案,从个体入手,以个性化、纪实性的方式见证党的百年历程。这是对官方记录的民间补充,丰满了叙事内容和叙事角度,为庆祝建党百年提供了多样的记忆视角与有力的资源支撑。一是征集口述资料。如,北京市平谷区档案馆面向区内百岁老人征集口述资料,此举聚焦建党百年的亲历者,从个体经历切入,以百岁记忆见证建党百年[12]。二是为参与百年奋斗历程的有关名人建档。如,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举办建党100周年“红色档案”系列活动,其中就包括“泉州先生”口述资料采集和名人档案建档活动[13]。活动聚焦建党百年来地方的突出贡献者,以名人经历见证建党百年。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应积极接收、主动征集党史相关档案,将征集对象范围放宽至全社会,丰富平民叙事视角。以来自民间的相关档案填补空缺、完善记录,以形形色色的个人记忆与生活经历使建党百年的宏大叙事更为鲜活和立体。
2.2 深入档案开发编研,绘就百年历史画卷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档案开发编研工作是一个挖掘财富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所形成的红色档案蕴含着无限的历史经验、思维密码、精神矿藏,唯有重点专项推进红色档案开发编研工作,才能用好用活档案资源,才能“秉要执本”。
2.2.1 部门横向联动,将党史档案资源连点成面
在开发编研工作中,多个档案部门应组织调动其他单位联合发力,将档案开发主体、技术、内容等资源连点成面,从而最大程度实现开发编研成效。独木不成林,在庆祝建党100周年重要工作中,全党上下齐心协力,方能办大事、出成效。如,天津市档案馆策划引进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联合天津市委党校筹建党性教育主题教室、筹办天津红色革命遗址网络展,提高本馆活动质量和数量[14];江苏省徐州市档案馆利用馆藏党史档案资源优势,主动策划联系,与市委市级机关工委达成共识,联合打造推出“百年历程 红色记忆”专题党员管理手册,将其与地方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配合全市总体步调[15]。上述案例都体现了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联动进行开发编研工作,依托档案资源,借助各方力量放大优势,共同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2.2.2 内容纵向整合,使党史故事鞭辟入里
档案编研开发工作对档案资源进行深入、有序整合,把零散的“档案库”转变为强大的“知识库”,从更高层次提供知识服务、情报服务,实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有利于增强历史声音的穿透力。如,河北省承德市档案馆以承德党组织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革命旧址为主线,制作20期《建党百年 承德记忆》短视频,并出版相关图册[16];重庆市武隆区档案馆积极发挥档案史志作用,充分利用地方档案,编研出版《图说武隆党史》《口述武隆党史》等地方志、党史发展系列丛书,以推动党史宣传、庆祝建党百年[17]。“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党史档案得以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离不开“秉要执本”的追求。对档案进行深度加工,从零散的档案信息中提取线索、整合档案资源,实现档案内容的深度挖掘与有序组织。
2.3 加强档案开放利用,传播百年党史声音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开展档案利用服务,就是将铁柜中的档案“解放”出来、让档案中的党史“鲜活”起来、把党史中蕴含的精神“宣讲”出去,是充分发挥档案价值的关键环节。由此,需要将创新工作思路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进行有机结合,更好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发挥档案的独特价值,为党高歌。
2.3.1 实现档案开放与服务大局相结合
扩大档案开放是开展档案服务的基础。将尘封的档案从铁柜中“解放”出来,是紧贴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全社会切实提供档案服务的第一步。在庆祝建党百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应精准把握时机、立足馆藏优势、聚焦红色档案,加大档案开放力度、扩大档案开放范围,以实际行动献礼建党百年。如,云南省档案局研究谋划“十个一”系列工作,其中就包括在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的基础上,在云南主流媒体平台公布、解读一批反映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重要档案文献[18],通过此举紧跟全国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活动步伐,凸显档案红色基因,讲好建党百年历程中的云南党史故事,进一步扩大党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2.3.2 推动档案利用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
紧扣党史学习教育这一中心,深入挖掘并生动展现红色档案中的党史内核,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组织体验活动、建设教育基地等多种方式,加强红色档案利用,能够有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学习效果。
首先,举办专题档案展览,利用第一手资料讲述党的故事。一方面,档案部门可以积极配合上级安排,参与承办相关展览,积极提供相关档案资料。如,云南省档案局紧跟省委中心工作,参与承办由云南省委主办的庆祝建党百年大型展览,提供展览所需的档案资料,用档案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云南故事”[19]。另一方面,档案部门也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展览主题、办展方式等方面大力开拓创新。如,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档案馆以馆藏荣誉档案为主体,采用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在《潍坊日报·临朐新闻》报纸开展“骈邑档案·临朐名片”展示活动,并在“临朐档案”微信公众号上同步展示,以此向建党100周年献礼[20]。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档案局、档案馆联合主办“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精选长三角地区20余家档案及文博部门珍藏的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和影像资料,展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壮阔图景[21]。
其次,组织馆内体验活动,以亲历引发情感共鸣。档案馆可充分利用自身场馆优势,在馆内组织各类党史知识学习及体验活动,让活动参与者在亲身经历中印刻党史记忆,进而将情感共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山东省日照市档案馆组织开展“让历史告诉未来”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开辟党史学习教育第二课堂,学生志愿者在专业讲解员的指导下,轮流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22]。又如,天津市经济开发区泰达档案馆开展以“聚焦建党百年,档案见证区史”为主题的档案知识体验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泰达的精神与文化,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为更好地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23]。这些都是借助学习体验活动唤醒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情感共鸣的表现。
再次,建设爱国教育基地,以平台建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如,国家档案局于2019年3月发布《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各级各类档案馆可依照上述规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开拓与创新。再如,广东省档案局印发《2021年全省档案工作要点》,强调要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为“四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学习平台[24]。又如,重庆市武隆区档案馆要求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宣教平台,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对基地进行优化升级,完善硬件设施,添置声光电设备,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百年[25]。再如,湖南省邵阳市档案馆强调让档案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势,举办大型党史图片展览活动,做好宣传教育[26]。加强平台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能够实现馆藏档案的社会教育价值,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深化教育效果。
2.3.3 促使档案宣传与数字技术相结合
丰富档案的宣传方式是为了让档案的“发声”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与关注度,从而更好地推进档案开放利用,传承档案红色基因。传统工作中,档案宣传的主要途径是将档案编研成果汇编成册、出版发行,将可读性较弱的原始档案转变为更易于阅读的纸质版书籍。在信息时代,要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模式,将档案编研成果从纸质形式向数字形式拓展,实现纸质和数字形式的双向联动。通过运用多媒体,在内容组织有序化的同时增强可读性与亲切感,全方位立体化实现宣传效果。如,中央档案馆推出百集微纪录片,呈现档案内容、深挖档案史料,凸显党的初心与使命[27];黑龙江省大庆市档案馆梳理党史大事记,制作并播出档案宣传相关电视节目[28];辽宁省档案馆成立专题工作小组,挖掘馆藏档案内容,制作视频讲述党史故事[29];湖北省谷城县档案馆充分利用珍贵红色档案,制作微视频及其他电子出版物,再现历史情景[30]。以上档案馆的举措都反映了档案宣传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档案内容数字化,符合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能够以更接地气的姿态、更亲民的形式传播档案编研成果,利用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讲好党的百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