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育秧关键技术与育秧基质配置工艺

2021-11-26宋喜津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秧苗基质水稻

宋喜津

(方正县大罗密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 方正 150821)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模式发生了显著改变,从水稻生产的角度来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连片经营、承包经营、合作经营的形式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小面积独自经营模式,使水田生产的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和国家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水稻生产的全过程都开始由人力密集型生产向精确机械化生产转变。从水田生产来看,水稻的育秧技术直接关系到水稻的最终产量和品质,育秧过程中涉及的种子处理、发芽、培育、施肥等各个环节也必须与现代化生产相适应,从机械化移栽对水稻秧苗品质方面考虑,水稻育秧的质量必须得到进一步提升。

1 水稻育秧技术研究情况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从开始水稻栽培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对水稻的育秧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在21世纪以后,水稻的机械插秧技术在我国普及率得到快速增长,尤其是近年来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技术的普及,对水稻育秧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机械化插秧的技术需求,我国学者针对育秧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王冬红等[1]利用谷壳粉碎物等材料制造了育秧基质板,优化了粘结剂和基质成分的配比,设计了非接触性调控苗高的处理方式,实现了适合机插秧的无土育秧技术;郑梦影等[2]针对红光和蓝光对水稻秧苗生长、光合特性及碳代谢的关系展开研究,证实了光质会显著影响稻苗的形态这一理论,说明了不同光质选择对水稻秧苗成长的影响作用,为水稻秧苗的合理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朱宁等[3]探索了不同育秧基质对秧苗生长的影响关系,以药渣、牛粪、稻草为原料,研究了两类适合水稻育秧的科学配比基质,证实了合理选择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质量和水稻最终品质的积极促进作用;姚闯等[4]研制了水稻育秧棚CO2气肥控制系统,深入研究了水稻育秧的环境影响因素,提出了不同浓度的CO2对水稻育秧的刺激的方式,确定了适宜水稻育秧生长的CO2浓度范围,并对水稻育秧生长高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重点分析。大量针对育秧技术的研究有效促进了秧苗质量的提升,为保证水稻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2 水稻育秧关键技术

2.1 种子处理技术

水稻种子的质量对育秧工作影响很大,为提高出芽率,在进行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规范的处理,主要的处理方式包括晒种和浸种两大步骤。晒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条件晒种,即将水稻种子平铺在地表,晾晒约2 天左右,并在晾晒过程适当翻动,确保晾晒干燥均匀;另一种是通过机械装备进行烘干,多采用烘干箱实施,大型育秧机构或采用烘干机实施。浸种是在播种前的浸泡处理,浸种农艺包括两个流程。先进行清水浸泡,时间为10~12 h,然后放入混合有浸种药物的液体中浸泡12~18 h,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浸种完成后需用清水再次冲洗种子[5]。

2.2 催芽技术

催芽也是水稻育秧的重要环节,催芽工作对水稻出苗和后期生长影响很大,因此催芽工作的合理开展尤为重要。首先,要将水稻种子放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通常来说,最佳的催芽温度在30~35 ℃范围内;其次,催芽时应将种子用薄膜进行包裹,水稻种子在破胸前不需要进行补水,种子破胸后再进行适当补水,促使其均衡发芽;最后,种子发芽后要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性,确保幼芽获得充足的氧气供给。

2.3 育秧技术

水稻的育秧对土壤或基质的状态要求十分严格。现阶段来看,根据生产条件的不同,水稻的育秧分为大田育秧和大棚育秧两种。现阶段育秧仍然以传统的土壤育秧为主,育秧时需严格筛选土壤品质,确保育秧所用土壤肥沃,土壤中杂草、虫卵、病害等威胁相对较少。选择好土壤后,应在土壤干燥情况下施足底肥,并将苗床整平后将土壤适当喷湿,均匀播种,播种后利用土壤妥善覆盖种子,并将表层土壤压平,并覆盖一层薄膜。通常情况下,5~7天可实现均衡出苗,出苗后去除薄膜并适当补充液态肥料。随着生产理念的转变,无土基质的育秧技术也逐渐推广和普及,无土基质育秧多在现代化大棚中进行,利用基质进行育秧能更好地保证秧苗生长品质的统一性,有利于高速机械插秧的实施。

2.4 肥力配比技术

合理的肥力供给是秧苗健康生长的保证,因此科学进行肥力配比十分重要。对于土壤育秧而言,首先要对种床土壤的成分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土壤的物理状态、化学成分,物理环境包括土壤的水分、密度和空气含量等,化学成分包括pH值、氮磷钾含量、有机质比例等。然后根据育秧需求进行土壤状态的优化,首先进行土壤的疏松或湿润处理,然后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匹配化学肥料的施加。首先必须要重视底肥的施加,确保氮磷钾元素的最佳比例,育秧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并适当补充硫、锌、硅、钙、镁、硼等微量元素,提升秧苗质量的同时增强其对病害的抵抗力,并对后期水稻的成穗和结实有积极影响。无土基质育秧的肥力配比应参照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进行设计[6]。

3 新型育秧基质及其配置工艺

3.1 无机物育秧基质

无机物育秧基质是以天然矿物质为主材的育秧基质,常用的育秧材料包括膨化沙、河沙、蛭石、珍珠岩、炉渣及其他天然材质,由于无机物材质本身可溶于水的营养成分极少,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不会出现腐败、变质等问题,可用于水稻育秧的基质材料,配合营养液的作用,可进行育秧操作。但是由于无机物的保水保肥能力较弱,颗粒之间的结合性不良,不具有良好的包覆力,将其单独应用于育秧过程易造成秧苗歪斜,故实际应用无机物作为育秧基质的情况较少,但将其作为重要辅助基质材料的情况相对较多。

3.2 有机物育秧基质

有机物育秧基质多是以天然的动植物残渣或排泄物为主材的育秧基质,常用的有机质育秧材料包括粉碎的农作物秸秆、草木灰、稻壳、木屑、食用菌渣、腐熟树叶、酒糟、牛粪、蚯蚓粪等。有机物育秧基质优点是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且具有保水保肥等能力,合理进行有机质配比能更好地保证育秧过程秧苗的生长状态。但同时单纯将有机质作为育秧基质使用存在透气性不良、基质稳定性不佳等问题。现阶段的生产过程中很多育秧工作尝试将多种有机质进行混合配比使用,但仅以有机质为基质进行育秧仍不易取得良好的成效。

3.3 复合育秧基质

复合育秧基质是将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合理配比后的基质类型,兼具了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种基质的优点。复合育秧基质养分充足,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且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稳定性,更适合作为育秧基质使用。

3.4 育秧基质的配置事项

(1)保持良好的物理性状。重点在于配比出良好的容重和总孔隙度关系,通常理想的容重应控制在0.3~0.8 g·cm-3,总孔隙度应控制在65%~75%,并保持供给约25%的水分和20%的空气。(2)合理配比化学成分。重点是合理配比养分成分,并调节pH 值、可溶性盐含量(EC值)及阳离子交换量(CEC值)。通常情况,pH值控制在4.5~5.5,EC值控制在1.0~2.0 mS·cm-1,CEC值应大于6 me·(100 cm)-3。(3)控制合理的生物状态。要确保有机物基质充分腐熟,避免基质原料对水稻幼芽或秧苗产生毒害作用,避免基质中含有虫害、病害或重金属物质,确保育秧无公害。

4 结语

为更好地适应水稻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应重视育秧过程各个工序的合理实施,不断优化调整种子处理、育秧、后期施肥管理等农艺技术,合理配比土肥关系或采用科学配比的基质进行育秧,确保水稻育秧在最合理、最科学的环境下开展,切实提高插秧质量和水稻产量。

(05)

猜你喜欢

秧苗基质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水稻花
农民
直干蓝桉容器育苗基质的选择